客观的说,未来华为跟小米谁能走的更好?

CBD6688


客观来说华为肯定走的更好,也更扎实,因为技术上的距离不是随便就可以超越吧,华为近些年科研投入不断加大,也真的是钱多能耐住花,华为的技术进步也是有目共睹,5G话语权提升,三摄霸榜DXOMARK,gputurbo技术革命,麒麟980双NPU对抗高通,华为的路越走越稳!



小米手机超越华为其实很难,因为供应链问题太大,但是小米生态做的比较成熟,怎么说呢,相对成熟吧,联合一些国内优秀的制造业,用小米的招牌卖出去,虽然有点套牌的感觉,但是还是比较成功,手机方面小米太年轻,不过高通扛得住就行了!



虽然说小米有可能有可能成为中国的亚马逊,但是毕竟门槛太低,国内其他厂商也在努力做生态,小米的优势无非是早做几年,一个不小心就被超越了,但是华为不一样,一个技术有可能可以领先3-5年,所以华为更稳定,科技行业技术才是第一驱动力!



用心生活的小Q


如果说手机,恐怕是华为,如果说,物联生态,暂时小米会领先,长远看,还不好说。



小米与华为的共性或交集,目前主要在手机领域,至于通信领域,不论是通信设备市场,还是通信技术研发和积累,小米与华为的差距相当的大。

而就手机而言,目前华为+荣耀双手机品牌下,不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品牌影响力,小米应该还是落于华为系之后的。

不过,就物联生态来看,小米生态旗下很多关联公司和产品,小米通过入股或投资的方式,链接了不少周边产品,比如手环、台灯、净水器、净化器以及电视、空调等等。

合到一起看,小米生态似乎很庞大,但在每一个细分领域,小米生态成员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并非都遥遥领先。

因此,在5G时代来临之前,小米生态看似浩浩荡荡,但是,5G到来后,小米生态是否能抵御强敌还存在不确定性。

以华为为例,也许它直接参与物联生态产品有限,但是,物联生态的关键还是入口效应和合纵或平台效应。

华为基于在企业市场和消费者市场的占有情况,自然会对周边生态产生吸引力,聚集更多品牌产品。

未来只要打通物联交互协议瓶颈,华为的想象空间不小,且华为聚焦自己的市场,与其他类似格力、海信等都可以成为合作伙伴。

因此,长远看,小米系生态能否强过类似华为+巨头式合作,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李俊慧


小米和华为代表了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以生态链和性价比为出发点的企业,一家是以研发和技术为出发点的企业,这二者并不是说一定是南辕北辙,反而是二者可能都会获得不错的发展,都有可能会发展更好,但是华为现在50%的市场在国外,而小米90%的市场在国内,从长远看,华为的市场无疑大很多,也会比小米发展更好。

一、小米重点在生态链建设

小米以小米手机起家,最开始就是推的性价比产品,所以小米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定位,并且小米的线下门店也推广了很多品牌元素。在之后小米投资了红米、紫米、小米手环等多个生态链企业,这些生态链企业形成了小米独特的产品定位,也形成了小米独特的战略定位。这是小米和华为、三星等最大的不同。也是小米的魅力所在。

所以现在小米的整个生态链产品不仅有手机、电脑、扫地机器人、插线板,还有很多的智能家居,形成了买小米就买一批的现状,这才是小米可怕。当用户买华为只是买华为手机或者电脑,不会买华为的路由器,不会买华为的插线板,但小米不同。

所以小米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家居设备,推出了小米家居智能APP,一个APP控制所有小米的产品,这形成了自己的生态,非常的厉害。

二、华为是以技术领先的战略布局

华为从1987年成立,目前已经30余年,可以说从华为诞生之初华为就不断的加大技术投入,到华为最近5年的研发投入奖金3000亿元,2017年研发投入近1000亿元,说明华为对技术的重视程度,到2017年华为营收已经突破6000亿元,而小米只有1000亿元,二者相差巨大。

华为现在在全球范围内建设5G产品,帮助各个国家建立5G的通讯网络,最后获取更多的利益和发展,这是见效慢但是只要用了华为5G设备,那势必会用华为的5G设备,细水长流的选择,形成了华为自己的产品的局面和格局。

华为战略是云管端,也就是说未来智能时代,华为也许会像制造智能手机一样制造智能机器人,华为也会建造更加庞大的云端计算与储存设备。所以任正非说2020年销售收入要超过1500亿美元。

你买华为产品多还是小米产品多?


毛琳Michael


小米和华为都是十分优秀的企业,如果硬要我选更看好谁,现阶段我更看好华为。

小米和华为骨子里的本质完全不同,小米主打的竞争优势是性价比的竞争优势,而华为打造的竞争优势是差异型竞争优势。(这里的竞争优势指的是企业竞争的主基调。)

当企业以性价比竞争时,它得能比竞争者更能有效地设计、生产及营销产品,力争做到低成本和低售价,当产品配置相差不多时,售价比对手低;当价格相差不多时,或者成本比对手低,或者配置比对手好。

而企业采取差异型竞争的目的则在于提供客户独特而优异的价值,经由产品的质量、专业功能或售后服务等方面表现出来。

性价比的竞争优势门槛很低,很容易被模仿和取代,差异型竞争优势由于其独特性,要比性价比的竞争优势更牢固。

先看小米。

小米初入智能手机市场时,抓住了当时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好用的手机贼贵,便宜的手机贼卡”的市场定位缺失,以性价比撕开了市场的口子,并以此取得了飞速的发展,2010年成立,四年后就坐上了国内市场第一的宝座,让市场称奇。

然而,性价比的竞争优势容易被模仿,小米2016年的遭遇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在这一年,市场格局未稳,各大手机厂商都打起了价格战。乐视最为刚猛,不仅晒出了物料清单,还以低于成本200元的价格开卖。这种补贴的效果相当显著,乐视一年就斩获了2000万的销量,恰巧的是,小米当年大概损失了2000万台销量。用户因何而来,就会因何而走。

假如小米没有扩展生态链,仅以手机品类,并以性价比的战略来布局的话,那么小米是非常脆弱的。竞争对手完全可以舍弃两年的利润,甚至亏本,将乐视的打法进行到底,先把小米拉下马,然后再谋求盈利。

小米深知性价比的弊端,借着小米的品牌,扩张品类,利用复杂性构建商业竞争优势。

所以,随着小米铺设线下渠道、开展营销,小米的成本优势并不明显。以性价比为竞争优势,容易被模仿。

小米给出了两种破解之策,一个是构建小米生态链,以品类的复杂筑高壁垒;一个是加强核心技术的掌控,加强纵深领域的建设,比如打造小米澎湃SoC。

再看华为。

虽然华为也有主打性价比的产品,但无论是荣耀强调的质价比,还是华为进军高端领域,都足以表明华为走的是差异型竞争路线。

和小米相比,华为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核心技术,其中最核心的武器有两个,一个是麒麟处理器,一个是基带芯片。

由于在这两个垂直领域有纵深,所以,华为的战略灵活性更强。

比如,当人工智能的浪潮袭来后,华为就率先在麒麟SoC上集成了NPU,提前布局人工智能在手机端的落地。而依靠高通的小米,则不得不依靠高通的日程表。

比如,在即将到来的5G,华为在5G通信方面的优势无疑会传递到智能手机上。

再比如,日前,高通在北京召开“中国技术与合作峰会”,并在会上宣布与联想、OPPO、vivo、小米四家公司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以应对博通的恶意收购。假如高通被博通并购,这对华为影响很小,而对小米影响就稍微大一些。

最后,无论是哪种竞争优势,都需要全面保持警惕。性价比竞争优势的命门在于,企业必须维持产品的基本质量和服务,避免陷入价格战而抵消成本优势,避免过分强调价格而导致产品质量不过关。而注重差异竞争优势的企业也应该注意:与竞争者的成本差异不宜过大,以免能接受产品高价格的顾客太少。

当然,无论是以性价比为竞争优势的小米,还是走差异化竞争路线的华为,我都希望两家企业能保持竞争优势,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魅力。


梅花园陈述


客观的来讲,小米和华为两家企业走的路线不一样,仅仅比较两家的手机产品,来判断这两家公司,谁能走的好,就会很片面。

小米最初成立,是以手机为切入点,雷军当时做手机的思路,就是把手机的上下游企业做高效的串通,在小米手机上实现产业链的最具竞争力的组合,以此来打动消费者。小米的思路在过去几年也带动了很多企业进入手机领域,也用类似的思路、方式做起了手机。

手机行业发展到今天,竞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在工业设计、科技领先度等方面都从行业跟随发展到了行业引领的角色,中国手机厂商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就是很好的证明。

华为和小米的发展也是尤为突出。

其实华为做手机由来已久,在很多人还不知道华为这个品牌的时候,实际上华为就在做手机了,那时候华为做的是白牌手机,也就是说,华为的手机上面的logo不是华为,而是跟华为定制手机的运营商,手机上的logo是个运营商logo。

在2G手机时代,欧美运营商定制手机是很惯用的方式,他们用补贴的方式送给用户手机,运营商赚取话费,华为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做手机的。

后来,大家都懂的,iPhone出现了,诺基亚倒了,摩托罗拉也不行了,手机行业面临新一轮的洗牌机会。

于是,小米起来了,华为也开始打出了“华为”“荣耀”“麦芒”的品牌,开始走品牌化手机的道路。

回到问题本身,华为和小米的比较,这两家企业的发展思路是完全不同的。

小米的产品体系分为三个大类:手机、电视和路由器,以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路由器作为智能家居的入口。小米这几年下来,以小米手机自身的成功模式,复制出了很多小米生态链企业,零配件选用市场内的顶级配件,产品设计力求做到精细,产品的品类选择外国货和国货质量差距大的产品,所以,小米生态链的发展模式赢得了很多用户,在中端市场做出了很不错的成绩。

而华为的发展则是以自身的ICT技术为基础的。大家都知道,华为是做通信设备起家的,从通信起家的华为,这些年打败的竞争对手是相当不少,在中国,让思科一蹶不振,在全球市场,也使得爱立信这样的传统通信厂商越做越颓败。

凭借华为对通信行业的理解,华为进军IT行业也是所向披靡,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研发、市场扩张上也一路披靡。

华为在手机领域的进步更是可圈可点,所以,也才有上面的问题。

我觉得,华为和小米虽然是在手机上有激烈的竞争,但两家企业的发展路径却是大不相同,不能做简单的类比。


来自科技行者团队的知识产权老师


科技行者


首先题主需要明确一个事情:华为和小米是不同类型的企业,完 全 不 同

为什么这么说呢?可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华为和小米都是卖手机,电脑,数码设备的厂家,但是华为并不是靠卖数码产品起家的,就比如三星明天把手机业务砍掉,对企业的影响也不是很大。

华为

那么问题来了,华为究竟是做什么的呢?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技术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来自百度百科。

简单解释一下,世界上的各种运营商,比如移动联通这些还有国外的ATT等等。他们组建整个网络的时候需要很多硬件设备,比如基站,布线等等问题。华为可以提供全套的基站以及连接基站的整个网络。也就是说华为可以为运营商提供核心业务,而且是整套的业务。

这也正是很多国家禁止华为的技术进入自己国家的原因,这些设备傻子都明白有多重要。

注重研发创新

去年,欧盟委员会官网发布“2017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大众汽车在去年以137亿欧元的研发投入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谷歌、微软、三星、英特尔、华为、苹果等ICT企业。中国企业华为以104亿欧元超过苹果(95亿欧元),排名全球第六、中国第一,是唯一进入TOP50的中国企业。

全世界都能感受到华为研发有多用力,最近开发的麒麟980芯片就是最好的证明。芯片一直是我们中国的痛点,华为迎难而上,值得鼓励。

然后才是我们熟悉的手机,电脑等产品。根据2018第二季度的数据,华为已经成功超越苹果成为全球出货量第二的品牌,第一还是老大哥三星。


小米

从为发烧而生到新国货。雷军的小米8年就上市,小米现在不仅仅是单单的手机,还有整套的智能家居。现在的小米,已然完成了蜕变。

2011年的 MI 1是一个有实力的手机市场搅局者,饥饿营销也为小米开发了全新的营销模式。小米手机一路高更猛进,一路发烧。

一直到2016年,小米 MIX 的出现,让小米在真正意义上引领了智能手机全面屏的风潮,也让用户们感受到了小米在创新上的努力——这款产品的出现,也极大地扭转了小米的品牌形象,甚至被外界解读为小米手机销量回升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代言人,广告,上春晚,现在的小米已经是我国手机的领军企业。还有雷军那句:我们只赚5%。


如今小米手机的业务日益成熟,而且逐渐进军国际市场。除了手机,小米还有许许多多关于“智能”的家电,从灯泡到电视,一应俱全。毫不夸张的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小米卖不到的。

在物联网,智能家居这方面小米的确是领先于其他企业的。哦对了,小米还有自主研发的松果处理器,虽然很久没有消息,但起码小米再向这方面努力。

无论是华为还是小米,他们都是中国的骄傲,走的更好我们难以判断,但是它们正是我国千千万万企业的代表。


锐见科技


小米只有把矛头对准外国企业,才能找到方向,而不是天天想着华为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19fd0330221f2c8159b204da38fc63b0\

咖啡店很过分


客观地说,我就客观地回答。

华为基于强大的技术积累与不断创新所以在不断强大,未来将会继续建立其在通讯领域、手机领域的强大技术优势,这是一个实业为主的公司,所以叫做技术公司。华为的未来我们只能估算一半左右,另外一半,由于人工智能刚刚起步,而华为正在大力开发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切,这一半,要看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才能定夺。

小米事实上不是科技公司,充其量就是个互联网公司。互联网也能产生伟大的企业,参照阿里巴巴。小米的梦想就是打造一个生态圈,这个圈从目前小米的商品构成来看,非常大。如果小米踏踏实实做好产品质量并对消费者用心服务,小米的未来不可估量。

两者谁走得更好?现在不好说。如果华为借助手机领域的优势来做生态圈构建的话,我相信华为比小米走得更好。这是目前能看到的东西。


创一视角


小米和华为完全不同的两个企业,无法比较,手机只是华为旗下一部分、而且有自己设计的芯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华为是做通信的,而且专利技术也不少,小米是互联网销售模式,自己硬件技术有代差,硬件技术是高通,小米只是互联网利用企业,有完善销售团队,不能看市值估值,华为有多少实体资产,无形资产,华为主业通信技术和市场占有率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小米和华为都不是一个层次和级别,根本无法比较,小米只是销售企业,不努力随时都难说,华为已经是中国不可缺少的通信企业,在世界5G专利上都有一席之地,而且旗下手机做的也不错,就像拼多多市值估值很高,只是互联网利用者,空手套白狼的皮包公司,有没有对社会对企业没有一点影响


衣羊羊潮衣库


华为和小米这两家公司都是中国科技公司的代表,作为中国人,固然是希望两家公司都能够越走越好,基业长青。

客观来说,个人更欣赏小米。为什么?且听我细细道来:

雷军比任正非年轻30多岁,更懂互联网和年青一代的需求。

雷军是70后,任正非是40后,两人都是非常成功的商界领袖。但雷军的互联网思维是任正飞所缺乏的。

因为两家公司的领导人风格各有千秋,导致了小米和华为迥然不同的风格。小米公司更加接地气,早已和网友打成了一片,华为则依然是军事化管理,强调员工狼性文化。

未来十年二十年,互联网将会和今天的电、煤一样普及,哪家公司能运用互联网得心应手,它就能走得更远更好。

通信行业正在衰落,华为业务结构单一,小米生态正在壮大。

2017年12月,中兴员工跳楼事件揭开了通信行业困境的冰山一角。过去十年是全球通信行业的黄金时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通信行业已经逐渐走向衰落。

进入2017年,通信行业步入寒冬。华为被曝裁掉35岁以上的“老员工”,中兴也被曝大量裁员,其中就包括40岁的跳楼员工。

当一个行业的人力供给大于人力需求的时候,是根本没有万全的解决方案的。作为全球通信行业数一数二的巨头,华为能力挽狂澜吗?

我们把答案留在未来。

相反,再看看小米这几年的布局。小米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手机品牌厂商了,大家更愿意喊它是“小米杂货铺”。从299元的羽绒衣到5元一桶的泡面,小米生态几乎涵盖了各行各业。

不仅如此,小米还在手游、电商、人工智能领域也都有布局,智能音箱“小爱AI”凭借出色的表现俘获了大批粉丝。

相比华为,业务结构更加多元化的小米,或许更能抵御即将到来的行业寒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