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荒淫朝代的另一面

家族崛起

北齐高氏是依托北魏豪族尔朱氏兴起的。尔朱式祖先居于尔朱川(今山西西北部流经神池、五寨、保德县之朱家川),故以尔朱为姓氏。至北魏孝明帝时,尔朱氏在尔朱荣的带领下日渐壮大,朝廷亦无法截节制。公元528年,尔朱荣奉孝明帝密旨,自晋阳(山西太原)率军南下勤王。其间,孝明帝被生母胡太后毒死,于是尔朱荣迎立长乐王元子攸为帝,是为孝庄帝。破洛阳后,先是将胡太后和她立的小皇帝沉入黄河,后在河阴之变中,擅杀大臣一千三百多人。后,尔朱荣被孝庄帝设计杀死,孝庄帝也被尔朱氏复仇杀死。

高氏在高欢祖父高谧犯法后,移居怀朔镇,成为鲜卑化汉人。高欢早年参加杜洛周的起义,先叛洛周,后背葛荣,投奔尔朱荣,镇压青州流民起义,任第三镇酋长、晋州刺史。尔朱荣死后,高欢觉得尔朱氏必不长久,先获得了六镇的领导权,又从山西移师山东摆脱了尔朱氏的控制。公元532年秋天,高欢彻底消灭了尔朱氏的势力,占据晋阳城,把晋阳城作为他的根据地,开始了对晋阳城的苦心营建,还把大丞相府迁到这里,时人称之为霸府,遥控朝政。高欢立元修为皇帝,即孝武帝同。年五月,元修鸩杀节闵帝元恭,事后立即迎娶高欢长女为皇后。

据《北史》卷六载:永熙元年(532年),高欢率军与朱尔兆在韩陵山决战。敌军共有20万,而高欢军仅有3万,众寡悬殊。高欢令全军布成圆阵,并用牛骡堵塞退路。军士见不杀败敌军,只有一死,于是人人奋勇向前,无不以一当十。经过激战,大获全胜。

公元534年孝武帝不愿受制于人,准备诛杀高欢,战败后被宇文泰迎至关中。随后,高欢迎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魏孝武帝元修后,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即魏文昭帝。此时,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两魏朝政分别由高欢和宇文泰把持。

权力交接

东魏武定五年(547年)正月朔日(即农历正月初一),恰巧日蚀,一代枭雄薨逝于晋阳家中,时年五十二,葬在义平陵。高欢死后,其长子高澄继承了他的爵位和权力。东魏武定七年(549年)4月,高澄受殊礼,封齐王,相国,参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同年,高澄被膳奴刺杀,高欢次子高洋袭位。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黜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建立齐国,史称北齐。公元559年,高洋去世,任命其六弟高演为托孤大臣辅佐太子高殷,但第二年,高演就发动政变,杀死了高殷。即位翌年,高演得重病死,为了保住儿子高百年的性命,传位给九弟长广王高湛。但,四年后,高百年还是为逃脱一死。公元565年,高湛传位于太子高纬,自任太上皇。高纬先后自毁长城诛杀了斛律光和高长恭。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政治经济文化

《北齐律》在中国法制史上实现了多个创新:首先是将法典结构科学化,将《刑名》和《法例》合并为《名例》,放在律典第一篇作为总则。其次是确立了“重罪十条”,成为后世“十恶”的起源;再次规范了刑罚,确定了死、流、徒、杖、鞭等五刑体系,细化了其中的执行标准。

北齐的农业、盐铁业、瓷器制造业都相当发达,还出现了“禁烧”保护草原和地表植被的规定,是同陈、北周鼎立的三个国家中最富庶的。

天龙山亦名方山,海拔高1700米,是高欢的避暑宫所在地。高欢任东魏丞相时,于晋阳天龙山始凿建石窟。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的悬崖腰部,有东魏,北齐、隋、唐开凿的24个洞窟,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3窟。共存石窟造像1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幅。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原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的摩崖大佛。蒙山大佛现场外露胸颈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论高度,蒙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