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国灭了韩国之后没有五国攻秦,而齐国灭了宋国之后,却引发了五国攻齐,差点使齐国灭亡?

左丿子Filv


春秋战国是个战乱纷争的时期,各国战乱不短,可是秦国灭了韩国为什么没有引起五国功秦呢?原因如下:

一、实力不对等

秦国灭韩国时,齐国被五国伐齐后就一蹶不振,而赵国在长平之战后,国力也是纯弱,而楚国更是在殷长之战后丢失了国都,只剩下半壁江山,各国现在都盼着秦国不要攻打自己,哪里敢出手帮助韩国。

二、各国忙着各自的战斗,无暇顾及

1. 赵国与燕国在互掐。长平战役之后,燕国发兵攻打赵国,结果燕军大败。赵国国力恢复后,又被12岁的小甘罗从中挑唆,赵国又发兵攻打燕果复仇,年年的征战使两国国力都大量消耗。

2.魏国君臣在内斗。兴陵君在第三次函谷关之战获胜,使魏王觉得他的威望与地位对他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于是将他软禁起来,结果没几年,兴陵君就挂了,魏国最后的顶梁柱就没有了。

3.楚国内斗。楚国公子负刍与楚幽王等人在争王位。

4.最有能力与秦国较量的赵国名将李牧,因被别人诬陷被杀。

5.齐国权利落入丞相手中,而丞相又已被秦国收买。

三、韩国自找的

韩国一直在做墙头草,当秦国强大时,它便倒向秦国;当楚国强大时,他又倒向楚国;当秦楚都有事忙不过来了,他又出兵灭了郑国,所以六国对韩国都没有什么好印象,看着他被灭,高兴都来不及,怎么会出手呢?

综上原因,所以韩国被灭时,他们都没出手,但是同样是灭一个国家,齐国却引起了五国的攻打,原因如下

一、秦国的推波

秦国不但出兵帮助他们灭齐,而且事后不占齐国一草一木,列国只看到有强大的人免费帮忙攻打齐国,而且事后不用担心他会和他们争抢利益,却没想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秦国之所以这样做只是在帮助自己把最大敌人消灭,好完成自己的一统天下目标。

二、燕、魏两国本就与齐国有仇

1.燕国与齐国的仇。他们可以说是世仇了,当年燕国内战的时候,齐国就趁机把自己的军队驻扎进来,对燕国进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燕国的子民恨透了齐国,而且燕国在内战结束后,燕国国王也一直受齐国的欺负,和当年的越王勾践一样,做梦都想怎么消灭齐国,所以说这么好的机会来了,燕国怎么可能不参与呢?

2.魏国与齐国的仇。桂陵和马陵之战后魏国的霸主之位被齐国抢走了。

三、宋国的资源

宋国把控着中原的交通要道,自身土地肥沃,而且和其除等多个国家交界,宋国的存亡将关系到战国七雄之间的格局,这么一个香饽饽,哪个国家不想要!可是却被齐国一人吞了,其他几个人看着能爽吗,不打他打谁?


四、齐国自身原因

齐国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他灭掉宋国以后又实力大增了,对周边的国家构成了威胁。再加上乐毅等谋士的运作,各国以为齐国有吞并天下之心,能不加紧打压吗,

以上原因就是为什么秦国攻打韩国,五国没有攻秦,而齐国攻打宋国,却引起五国攻齐。


蛟潭小郡主


两者历史背景是不同的,不可同日而语。秦灭韩时,正是秦始皇时期,秦国的实力已经无人可敌,而其它诸候自保尚不能,更别谈合纵攻秦了。下面来重点说说五国攻齐吧,这个事情发生在齐闵王时期,那时的战国格局是秦、赵、齐三强并立于世,其它诸候国虽称不上强国,也是国力充裕的二流强国。五国攻齐其实是继“马陵道之战”之后,又一个战国格局的“分水岭”。“马陵道之战”后以魏国为首的东方超级强国退出强国序列走向二流,为秦、赵、齐的发展强大腾出了战略生存的空间;而五国攻齐之后,战国格局的再度改变,则为秦国一统华夏提供了实质性的可能。

当时宋国拥有工商业大城陶,引起齐、秦等国的觊觎之心。公元前286年,齐湣王在苏秦的鼓动下,做了各诸候朝思暮想却又不敢做的事,灭掉了宋国吃掉宋国这块表面肥里面毒的肉。结果因独吞“肥宋”招至列国忌恨,由秦国牵头,燕国大将乐毅统领的两路大军打得齐国鸡飞狗跳险些亡齐。经此一战,合纵联军在乐毅的统领下连破齐国72个城池并攻入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出逃。合纵联军破齐后大肆在齐国为所欲为,唯秦军按事先约定不取一寸土,破齐后原路返秦。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秦军在这次战役中大费人力物力财力却不要一寸土不要齐人一分军资呢?果真如之前所说的是为了宋人出口恶气以“有道伐无道”吗?显然不是,其实秦国虽然没占一寸土反而劳师远程耗费军资还搭上不少秦军将士不少性命,但秦国却是这场战争最大的赢家。

通过这场战争,改变了“东齐西秦”两大超强的战国局面,使战国格局朝着“一秦独强”的有利局面发展。众所周知,无利不起早,在那个伐交频频强则存弱则亡的战国时代,诸候各国为了强国存国可以临阵退缩也可以随时翻脸,甚至有仇不报反做敌国的奴仆的事比比皆是。各国征战杀伐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便是谋取利益。然利益有大有小有近有远,这次五国合纵伐强齐亦不例外。各国的最终目的还是想着把已经被齐国吞下肚子里的那块宋国“肥肉”从齐国的肚子里抠出个来各自分肥。然秦的最终目的不是“分肥”,而是弱齐。

弱齐对于致力于一统天下的秦国来说,绝对是一笔“大买卖”,况且时值如今有四国“自费”帮忙已经最好时机。公元前293年秦军在伊阙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斩首二十四万占魏韩五城,经此一战魏韩两军元气大伤。此后连年征战至公元前288年,魏韩楚燕四国实力大大削弱,此时的战国处于秦、齐、赵三强鼎立之局面。五国合纵伐齐正是秦国名利双收的大契机和列国直接帮秦国“少奋斗十年”的好事,此举就算让秦国直接负责合纵联军的军费都乐意,更何况是各国“军费自理”?

然而各国却还在为“各国应该出多少兵?一共要消耗多少粮草?得了土地后如何分配才公平?”这些问题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完全被准备发齐国的国难财的眼下利益冲昏了脑子,根本没有从没从长远格局考虑弱齐的不久将来正是弱小诸候各穷途的之时。因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弱小诸候国只能依附于强大诸候下方可生存图变,强国越多弱小诸候国的依附生存机会就越大,以此强国不和可以选择彼强国依附。强国越少,弱小诸候国就越危险,此后秦国一强独大时也正是列国亡国之日。这个道理也解释了后来秦国灭韩,五国没有能攻秦的根本原因所在了。各位看官你怎么看呢? 欢迎下方留言并关注《海马叔叔说史事儿》头号条。


海马叔叔说史事儿


齐国灭宋,国土暴涨几倍,实力大到秦国惧怕。更别说其他国家了,燕国一直想复仇,抓住当时周边诸侯国恐惧的心理。联合五国攻击齐国一个国家,所以秦国灭其他五国的时候,齐国不去救援,这是有原因的。有人说,五国之中没有楚国,是因为当时楚国和齐国有联盟关系。楚国本来想救援,结果齐闵王太昏庸,楚国的援救变为趁火打劫,让齐国的老百姓很受伤。所以,齐国人也憎恶楚国。后来,齐国在田单的火牛阵攻势下,很快打跑了医燕国为首的诸侯国家,很快复国。

复国后的齐国中心放在了国家建设上,休养生息,当然对其他诸侯国已经心灰意冷。面对秦国的拉拢和贿赂,齐国上下都没有拒绝。所以,秦国灭其他五国的时候,齐国都是无动于衷的,就是因为这些国家曾经差点让齐国灭国。齐国恨还来不及,更别说帮忙了,帮秦国灭其他国家还差不多。

齐威王时代,齐国任用孙膑打败战国霸主魏国,成为战国中期的中原霸主。到齐宣王时期,齐国成为合纵国之首,率领诸侯国将秦国扼杀在函谷关内15年不敢出关。这15年的时间,齐国可谓是风光无限。当时的燕国发生内乱史称“子之之乱”,齐宣王作为中原霸主,以匡扶正义之名进攻燕国,而中山也乘火打劫,燕国差点被灭国。齐国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齐国军队进入燕国烧杀抢掠,让燕国人非常憎恶。比起子之当政的时候还乱,孟子建议齐宣王撤退,但是齐宣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后来赵国和秦国军事介入,秦国扶持的姬职战胜了赵国扶持的太子姬平,姬职即后来的燕昭王。燕昭王在秦国的帮助下进入燕国,燕国人很快反叛齐国,齐国最后退兵。但是,齐国和燕国已经水火不容,燕昭王誓言为燕国报仇。

齐宣王死后,儿子齐闵王即位,齐闵王在位期间也是齐国和秦国争霸的时代。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国力强盛,六国都畏惧秦国,当时的政治格局每天都发生变法。西方以秦国最强,东方以齐国最强,东西方两个强国,不断碰撞。但是,齐国当时在军事上一直有压倒性的优势。所以秦国想称帝的时候,也不忘拉拢齐国,并想联合瓜分赵国。而燕国间谍苏代在齐国,挑拨离间,不仅仅排挤人才,让齐国去掉帝号,还怂恿齐闵王联合五国攻秦,秦国迫于压力去掉帝号,并与诸侯议和。此时的齐国已经膨胀,吸粉霸主都被打败了,紧接着齐国就开始进攻宋国。吞并宋国没有任何悬念,齐国的国土面积暴涨了几倍,霸权也达到了齐国的颠覆。然而,与齐国临近的国家都感到了威胁,害怕宋国吞并以后,齐国会吞并自己。所以燕国复仇的机会来了,燕昭王抓住周边国家的恐惧心理,联合五国讨伐齐国。


朕史


形势不一样。

齐国灭宋是在公元前286年,之后两年,也就是公元前284年,五国伐齐,差点灭了齐国。五国伐齐的发起人是燕国,当时的燕国经过变法,迅速崛起。不过当时战国的形势却是齐秦对峙,齐国其实比秦国还要强一些。就在齐国灭宋的前一年,齐国也发起了一场五国攻秦。合纵连横在这个时期非常突出,此时楚国经过楚怀王一系列失误后,已经衰落。当时的宋国是一个中等国家,位于齐,魏,楚之间,实力并不弱。就在十几年前,宋国就击败过楚国。宋国是一块肥肉,同时也是一块缓冲地。

齐国灭了宋国,极大的增强了齐国的实力,引起了周边已经衰落的楚国和魏国的担忧。而一直在争雄的秦国当然也不甘心。而经过胡服骑射之后的赵国也一直在攻打齐国。齐国灭宋,就成了众矢之的,很快就引发了五国伐齐。齐国从此衰落,秦国一家独大。山东六国,唯有赵国还能跟秦国相抗衡。

秦灭韩,发生在公元前230年,这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开端。后面仅仅十年时间,秦就一统天下。此时的形势,唯一能跟秦国抗衡的赵国,经历了长平之战后就已经衰落。山东六国根本就没有能力对抗秦国。六国合纵抗秦也不是没想过,11年前,楚国春申君黄歇就搞了一次五国伐秦,结果惨败。

当时韩国被灭后,其他各国已经战战兢兢,根本没有能力再组织合纵抗秦。


迷蝶梦文史社


五国攻齐是一个蓄谋已久的阴谋。

公元前314年,子之之乱爆发,齐国借口平乱,派大军开赴燕国,仅仅五十天就占领了燕国全境。如果事情到此为止也就罢了,没想到齐军在燕国境内无恶不作,最终激起了燕国人的反抗,其他各国纷纷表态,如果齐国不撤军,将会联合起来与齐国开战。随后,齐军迫于国际压力撤出军队。公元前312年,赵武灵王护送燕昭王到燕国继位。局势开始平静下来。

燕国这次受辱,让燕昭王怀恨在心,发誓要踏平齐国,报仇雪恨。于是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豪杰。很快燕昭王身边聚集了大量人才。燕国在燕昭王的治理下逐渐兴盛,燕国随即向辽东地区发展,击败了东胡拓地千里。强大起来的燕国无时无刻不在思索着找什么理由灭亡齐国。终于,齐国灭宋之战给了燕国借口。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其他五国组成联军,攻打齐国。

而秦国灭韩的战争虽然对各诸侯国震动很大,却难以将各国统一起来,首先,各国没有一个带头大哥。齐国在被燕国报复后已经失去参与国际事务的热心。在远交近攻的政策下燕国和秦国的关系比较密切,也不想攻打秦国。赵国经过长平之战已经元气大伤,心有余力不足。

魏国和楚国在被秦国近百年的攻击下更是畏敌如虎。还有就是,等各国退兵后,秦国会集中兵力攻打临近的魏国和楚国,这两国怕报复肯定不会支持攻秦。

所以,这就导致没有一个国家干预秦军灭韩。


历史风暴


先说秦灭韩,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灭韩。那个时候的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后几代人的经营,已经具备发动灭国战争的实力,并且不再惧怕其他六国敢以联军形式攻击了。也就是实力在那里摆着,老秦人就是准备去欺负你们六个,想咋?韩国之外的五国自保还尚不足,还会有其他想法?他们真的是被老秦人打怕了!!

但是齐灭宋时,齐国并没有绝对实力,而且我认为这个就是个坑,坑的就是齐国。鼓动齐灭宋的是谁?苏秦,一个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挂六国相印的说客。苏秦是干嘛的?战国时期最牛叉的间谍。从后世的一些文献看,苏秦是在帮燕国,虽然他并没有看到乐毅领五国联军基本灭齐的壮举,但是这件事,绝对是苏秦一手策划并实施的。

这里我一直有个疑问,其实看似是为燕国复仇,但是最终得利的并非燕国,而是秦国。所以,我大胆猜测,苏秦其实是个双面间谍,看似助燕,实则帮秦。因为乐毅打趴下的不只是一个齐国,而是抗秦的后勤部长。这一战之后,战国格局彻底改变,从秦、齐、赵的三国鼎立变为秦赵对峙,直到长平之战后,战国再无能抗秦的国家了。


轮回的刻度


秦国灭韩,已经都什么时候了嘛。

自从信陵君魏无忌死后,赵国牵头组织了最后一次攻秦,且失败了后,诸国就再也没有信心合纵了。

韩国为了自保,先是丢了上党,弃车保帅,然后又用疲秦之计,帮助秦国搞基建设计,修郑国渠,最后只能称臣献土,就这样都已经逃不过去了。后面燕国就只能寄希望于刺客了。

齐灭宋,引来五国伐齐,吃下去的都吐出来了。这是多极化时代的必然反应:你吃下去了,实力大增,我们相对来说不就弱了嘛,所以肯定得在你消化完成前弄你一下,恢复原先的平衡局面,大家都半斤八两,好好过日子。

(对于齐国来说,这也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攻还是不攻?

不攻的话,不趁自己国运正隆,声望正盛的时候,将其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土地和实力,那么这种战略优势又有什么意义。几代之后就会风流云散,更加没有意义了。

攻的话,必然打破国际均衡,遭到几国联合进攻的反噬。

两害相权取其轻,总得来说进攻还是更加有利。

只不过,没想到结果那么惨,最后虽然复国了,但是比起全盛时期,五大国土失去了其中三块,且引发了齐国内部强烈的孤立主义情绪:你们随便打,不跟你们玩了,俺们就在齐长城内过自己的小日子了。于是,赵国牵头的最后合纵攻秦,齐国没有参与。)

楚灭越,然后有垂沙之战,被揍得够呛,祖产江汉平原和南阳盆地都丢了,可以说是拿了甜瓜,丢了西瓜,总之还是赔本买卖。

秦得蜀,也曾引来几国攻伐,只不过秦国守住了。而且巴蜀这种偏僻的地方,比不得中原附近的宋地得失,所以引发的反弹也比较弱。


史川成都


《大秦帝国》可以说是历史正剧里面稍有的经典之作,其中第三部《大秦帝国之崛起》依然延续了前两部里面的好口碑。而这部剧里面最让小编热血沸腾的当数苏秦引诱齐闵王攻宋,导致五国攻齐的桥段了。不过看到这里,小编萌生出一个想法,此时的齐国只是攻灭一个小小的宋国,就招来其他诸国的嫉恨。那么为什么在秦始皇的时候,秦将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灭了,其他五国为什么就无动于衷呢?为什么没有合纵攻秦呢?


首先小编就给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齐闵王攻宋会导致五国攻齐。

第一:燕国和齐国可以说是世仇了,当年燕国内乱的时候齐国派军进入齐国。进入燕国的齐军在燕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燕国的君相臣民都是恨透了齐国的。在燕国内乱以后继位的燕国国君燕昭王也一直遭受着齐国的欺辱,他就像当年的越王勾践一样,卧薪尝胆,做梦都想着可以灭齐。可以说,五国攻齐就是燕昭王处心积虑得来的,在这个时候,燕国怎么可能不参加伐齐联军呢?


第二: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后,齐国打败了曾经的霸主魏国,成为了新的霸主。秦国也在商鞅变法以后的河西之战中击败魏国,乘势崛起。公元前296年又在伊阙之战中斩首二十四万,成为人人谈之色变的虎狼之秦。而北方的赵国也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灭掉了中山国而异军突起。可以说,此时正是三强并立之时。当然了虽然赵国为三强之一,国力还是要稍逊与秦齐的。此时的秦国为了弱齐,使得战国格局更有利于自己,当然也愿意出兵了,这也是秦国君臣盼望的。


第三:列国都是无利不起早的,当时的伐齐联军的实力要比齐国强得多,而秦国的秦昭襄王又表面自己是不会占齐国一草一木的。而且齐国还会在河东吸引齐国主力。在这样优厚的条件诱惑之下,列国都被眼前的利益的诱惑下,竞相伐齐。

此三点为,为什么齐闵王灭宋招致五国伐齐。

那么为什么秦国灭韩的时候就没有招致五国伐秦呢?小编认为也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在秦国攻韩的时候,秦国对各国也都是送去了大量的财务,让列国在秦国攻韩的时候不要出手帮助,并保证秦国不会攻打其他国家。而且在战国末期,韩国已经在战国七雄中无足轻重了,没有哪个国家真正看重韩国的存亡,所以也就没有其他国家来救韩国了。

第二:在秦国灭韩的时候,秦国对六国已经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齐国在五国伐齐后就一蹶不振。赵国在长平之战后也是国力孱弱,而楚国更是在鄢郢之战后丢失了·国都,只剩下半壁江山。如此,诸国已经是自顾不暇,哪还有余力来援救小小的韩国,只求秦国不来攻它便好了。


第三:五国伐齐,燕国最主动,秦国又当起了带头大哥,列国在秦国的率领下自然敢和齐国开战,就像当年的邯郸之战,在赵魏的带领下,列国鼓起勇气,进行了最后一次合纵伐秦。而此时,诸国皆畏秦如虎,没有国家带头的情况下当然就没有合纵伐秦救援韩国一说了。

这就是为什么秦国灭了韩国之后没有五国攻秦,而齐国灭了宋国之后,却引发了五国攻齐。


小丽实


因为时势不同。

秦国灭韩国时,秦国实力已经对其余各国占据极大优势,各国已经丧失对抗秦国的信心,成为一盘散沙。首先是齐国长期奉行和秦国友好的政策。其他各国在公元前241年曾经合纵攻秦但遭到失败,从而再也无心无力抗秦。并且各国高层有能力的人如信陵君,春申君此时都已死去,再也没有可以领导各国抗秦的人。


齐国灭宋时,还有一个秦国在实力上与齐国相当,赵国,燕国分别处在赵武灵王,燕昭王治下,都处于军事上的鼎盛时期。齐国灭宋打破了势力均衡,激起了各国的愤怒。秦国想要一举打垮齐国这个最强竞争对手,赵国要夺取河北地区,燕国要复仇,魏国想夺取原本宋国的土地。各国联合的力量是齐国根本不能抵挡的,而齐国国土又缺乏天险和纵深,结果一战就几乎灭国,从此退出强国行列。

齐国失败后,实际上形成了秦国和赵国的两强格局,只是秦国更强一些。在齐国,燕国眼里赵国是大威胁,它们更愿意对秦国友好。赵国曾经长期以齐国为主要的攻击对象,于是在长平之战时齐国拒绝支援赵国。燕国在战国时期与秦国亲近了一百多年,长平之战后还曾进攻赵国,它很晚才改变亲秦攻赵的国策。因此这时无法形成六国联合抗秦的联盟。

长平之战后赵国变得弱小了,燕国也逐渐认识到秦国才是最大威胁,五国抗秦联盟才逐渐成型(而齐国始终没有加入),但这时已经太晚了,五国联合的力量也不足以打垮秦国。秦国本身的实力加上函谷关天险足以让它抗衡五国。


谈史说事


春秋战国的残酷兼并和军事战争,也正是激发当时诸子百家思想大爆发的时代,仅仅以军事而言就有著名的《孙子兵法》、《孙武兵法》等享誉中外军事理论的经典,更是被美国西点军校视为研究东方军事思想的必修;当然那个时期还有很多文化和哲学思想的派流诞生,孔子的儒学、老子的道家学派、法家、墨家等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可以说那个时代的思想丰富程度完全不亚于如今的全球多种文化下的思想!



当然军事方面也是一样的,大国博弈的方式也丝毫没有改变,下来回到问题看看当时的秦国为什么能够灭韩国,而不用担心其它五国的联合围攻,而齐国又是如何作死被从战国后期的大国地位上拉下来的!



五国大秦实际上在春秋战国不是一次两次,不过五国军队各怀鬼胎,最终让秦国逐个击破,又或者通过游说或离间,让浩浩荡荡的五国伐秦最终贵亏一篑!



五国伐齐却不同,虽然齐国仍然是当时比较强大的国家,但他的身边有一个被他险些灭国而又实力雄厚的燕国,而在燕国险些被灭国时作为背后的支持国家赵国仍然具备与当时国力最为强大的秦国一决高下,而此时秦国的丞相张仪是燕国国君的知己和谋臣,此生目标就是收回被齐国占领的土地和城池,击败齐国挽回曾经的羞辱!



对于这件事情对秦国是有利的,灭掉齐国或削弱齐国将会让战国时期的诸国中仅有赵国具备与秦竞争,相对来说少一个竞争制衡对手是合适的,而对于赵国而言也有着同样的考虑,而且赵国与齐国领土相连,战后能获得城池和土地的现实好处,而南边的大国楚国,当年伐秦时就被齐国从背后出卖,对齐国更是恨之入骨,当然此时的韩魏两国已经没有什么实力了,还梦想者打败齐国分点战利品!



当然仅仅聊这些没有多大的意义,和讲故事一样,到哪里都可以随意了解,那么前边的铺垫就有展开的必要了!



我们注意到五国伐齐背后有当时的几个大国的战略默契,也有临近军事强国的打击需要,因此在五国伐齐的时候,齐国是孤立的,甚至所有的后路都被封死!这种现象其实在近现代战争中也常有出现,例如美国打击阿富汗塔利班的战争就是类似的布局,当然还有推翻萨达姆的海湾战争,更早的例子可以追溯到欧洲近代战争!



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在大国博弈时,尽量不要给自己断绝后路,尽可能的与别的国家寻找共同利益点,比较反面例子是越南战争,并不是美国的军事实力不够强大,也不是越南的抵抗力量顽强,而是当时的世界格局下越南背后有军事大国的支持,美国人在越南没有占到便宜,同样的苏联人在阿富汗也没有占到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