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让孩子这样做!家长赶紧看看吧

左拉说: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

张先生是一8岁男孩的家长,他曾在社交平台上说:

周末和老婆带着孩子去商场,期间路过一大型积木乐园,儿子也前去玩,信誓旦旦地说要堆一个城堡给我们看。但在最后几步,城堡坍塌了。儿子明显很失望,但也没有再次尝试的举动。老婆安慰他说,算了算了,这里的积木太大了,咱们改天再试试。”

我当然不想孩子知难而退,劝他想一想搭建流程,再试一次。

但儿子已经没有再次探索的信心和动力了。

三好老师说:这个故事,总结起来就是三点:孩子失败后害怕尝试,母亲过于担心孩子受挫,父亲没有坚持自己的观点。

这时候,父母应该说:孩子,你刚刚堆砌的时候,可能是底座没有设计好,爸爸妈妈跟你一起再来试一遍好不好?

给孩子分析错在哪里,再鼓励他继续尝试

而不是放弃。

当放弃成为习惯,他在成长过程中,对事对人对学习对工作,都会缺少探索的动力。

积极探索素质的养成,需要孩子+家长+老师的共同努力。

避免灌输式教育

传统的教育模式就是老师在台上说,恨不得把毕生所学全部告诉学生。而学生就一个劲地做笔记,写完后郑重画上一个句号,好像这个句号画上了,知识点就全部收入囊中了。

其实不然。教学标准是:教师要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学生看似在认真听讲,实则眼神空洞,脑袋一片问号。

那不是等于做无用功?

创设游戏情景,增强探索兴趣

兴趣,能够调动孩子最大的潜能。

要让孩子培养探索的习惯,认真对待每一领域,通过游戏情景,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孩子背不下古文?可能是没有理解古文的真正含义。我们就可以与孩子一起角色扮演,用故事演绎的方式,去引导孩子理解诗句含义,更方便记忆。

这种游戏情景的方式,是三好创智编程课程最大的亮点之一,而“积极探索”这一良好素质,也是三好创智编程课程希望学生学会的16大要素之一。

现代小初高的课程知识点有很多,除了语数英,历史化学物理等各科都要有所了解。

以颜色为例,对颜色的把握不仅和物理学科有关,还影响着孩子学习绘画艺术时的调色技能。在三好创智编程的课程里,图文并茂,以彩虹引入,视觉上吸引学生的目光和兴趣,再到七色光原理,逐渐延伸到机器人的胸灯控制上。

有了兴趣,才有探索的动力,最后再动手操作。

这是一个逐渐登高的过程:学生了解了七色光原理,通过原理又学会控制机器人光变的编程语言。

我们一向提倡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假设可以是创造性的,但求证需要专注、认真和积极的探索,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而孩子对事物的探索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天马行空。它是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孩子日益培养起来的习惯。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好的老师,应当起到启蒙和培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