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到达鼎盛时期,为何针对他的评价却很低?

秦长彬


勃列日涅夫是一个篡位者,他通过发动政变软禁了赫鲁晓夫之后,才最终走上了苏联最高领导者的位置,对于这样的领导者,历史不管用怎么低的评价去记录他都是很正常的。

而且在苏联的历史中,勃列日涅夫制定推行的一系列错误政策,给苏联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源,从这个角度上看,没有把勃列日涅夫说成是苏联的罪人,就已经够给面子了,评价低不低的也就那样了。

在勃列日涅夫时期推行的错误政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官员特权公开化使得国家发展成果被特权阶层吞噬。

苏联从斯大林时期开始,就存在着官员特权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表现的尤为明显,并且呈现公开化、集团化的趋势。

在勃列日涅夫时期,有一个盘踞在苏联中央的权贵集团,就是著名的“第聂伯黑帮”,这个政治集团以勃列日涅夫出生地附近的第聂伯河为名,其主要成员都是勃列日涅夫的老乡,其中有列奥尼德·库奇马和巴维尔拉扎连科等主要知名人物,此外像库奇马、拉扎连科、季莫申科、第季普科等人也都是其中一员。

这些人在勃列日涅夫的支持和提携下,开始不断提升职务,并形成一股盘踞在苏联中央的庞大势力,而这股势力为了自身利益,不断的贪污腐败,并导致了苏联在后来的发展中越来越缓慢,并最终停滞,可以说苏联发展的停滞就是从勃列日涅夫时代开始的,并最终导致了整个国家的崩溃。

2、恢复干部任免终生制最终导致整个国家失去活力。

赫鲁晓夫在进行国家改革时,由于取消了领导人特供制度和任职终生制度,触犯了国内权贵阶层的利益,导致国内发生了政变而被迫下台。上台之后的勃列日涅夫立刻就恢复了这两项制度。

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官员的更替率只有9%,剩下的超过90%的官员一生都不会出现变动,由于官员缺乏上升空间,并且上期处于某一个岗位,因此使得官员贪污成风,而且不断的将亲信安插在重要位置,以巩固自己的权利。

因此在勃列日涅夫时期,不仅贪污腐败严重,更严重的是整个国家裙带关系成风,整个国家事实上已经彻底僵化。再也没有了前进的动力。

3、做出了入侵阿富汗的错误决定。

在苏联时期一直都有着想要打通南下波斯湾通道的想法,为此苏联一直都在阿富汗国内培植亲苏势力,但是由于阿富汗亲苏政府始终无法稳定国内的局势,因此勃列日涅夫在1979年下定决心派兵入侵阿富汗,开启了苏联在阿富汗十年的争战史,也敲响了苏联解体的钟声。

苏联发动对阿富汗战争和美军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差不多,在一开始的战争阶段进行的很顺利,一个星期不到就基本上占领了整个阿富汗,但是在随后的十年时间里,苏军和美军遭遇到了同样的敌人,那就是伊斯兰游击队、圣战者和美国人。

在苏联对阿富汗战争中,美国人在里面“捣了一个大蛋”,不仅送各种先进武器给阿富汗游击队,而且还帮助他们训练士兵,有时候还帮忙作战。比如在当时的阿富汗最著名的游击队---塔利班学生军,就是美国人训练的,此外还有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也是美国人训练的。

受到美国人系统训练的游击队和“圣战者”,成为最终击败苏军的主力,苏军在这里损失惨重,坚持了十年之后,不得不被迫撤离阿富汗,而苏联也因为这场战争,耗尽了最后一口元气而轰然倒塌。

站在苏联的立场上,如果要追究苏联解体的元凶是谁,那么勃列日涅夫绝对是罪魁祸首,如果没有他发动政变推翻了赫鲁晓夫,并在后来的执政生涯里贪污腐败、胡作非为,那么今天的苏联也许会因为赫鲁晓夫的改革而重新焕发生机。

不过话说回来,历史不能重演,苏联的解体已经成为了现实,至于勃列日涅夫,能给个“一般的评价”就已经不错了,毕竟苏联已经解体了,负责的话可不是一个“差评”就能评价他的。


落下m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国家竞争就更是如此了。勃列日涅夫时期成为苏联巅峰期,不是因为他干得好,恰恰相反,是因为后来的人干的太差了。

赫鲁晓夫原定的接班人是苏斯洛夫,而且给其它社会主义国家都通报了,包括中国党,都是知道这个情况的。后来发生政变,赫鲁晓夫下台,所有人都没想到上台的会是勃列日涅夫,因为他之前实在是给人印象太平庸无能了,谁上台都不会让他上台。但结果却真的是他,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为什么会是勃列日涅夫上台,而不是之前被看好的谢列平或者是苏斯洛夫呢?是这两个能力不如勃列日涅夫?

当然不是。至少苏斯洛夫作为当时被广泛看好的接班人,给外界的印象是不错的。政变发生前,一位中国高级领导人到苏联访问,苏斯洛夫陪同,这位领导人回国后向中央做的汇报里就对他印象不错。而且,谢列平和苏斯洛夫在推翻赫鲁晓夫的政变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力和影响可见一斑。

但问题恰恰就在于,谢列平和苏斯洛夫的能力都比较强,在党内的影响力也旗鼓相当,所以,在赫鲁晓夫突然倒台的情况下,两个人无论谁上台,都难免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之前一直被认为平庸无能的勃列日涅夫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因为他平庸无能,之前在工作上基本上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政治就是这样,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对工作越积极,越容易犯错误,也就越容易被别人抓住把柄,更容易得罪人,在关键时刻黑你一下。你什么都不干,就既不会犯错误,也没什么把柄了,更不可能得罪人。

到了这种两虎相争的局面出现的时候,这种什么都不干的人,因为不得罪人,而且给人印象是平庸无能,所以会让人以为他比较容易控制,也就更容易接受。因为在这种时候,重要的不是有多少人支持你,而是有多少人反对你。因为你什么都没干,所以别人也没有反对你的理由,你的机会就来了。

因为勃列日涅夫上台是阴差阳错的结果,所以他本身也毫无准备,对上台之后应该干些什么也事先也没有认真考虑过。所以他上台初期的主要目标,就是平衡党内各派系,保持稳定,避免出现大的政治动荡。很多人认为是他权术手腕高明,很快就铲除了潜在的对手,其实也不是。那些潜在的对手完全是互相厮杀,勃列日涅夫只要顺势而为,轻轻一推,就可以各个击破。

等到党内已经稳定了,该在国内外政策上有所动作了吧?勃列日涅夫确实看上去也算是干了不少事儿,尤其是利用六十年代方兴未艾的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对老牌帝国主义的打击,让苏联在和美国的国际霸权争夺中一度处于优势地位。在军事竞争上,也是下大力气增加军事投入,打搞武备竞赛,核武器数量一度超过美国。

但苏联当时的经济实力并未真正超过美国,经济结构问题严重,在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上投入如此之大,结果当然经济结构完全失衡,事关苏联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轻工业却长期没有什么发展,导致日用品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也就是说,苏联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得到的国际霸权,并未带给普通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利益。

更重要的是,因为勃列日涅夫为了保持国内稳定,不但没有对当时已经引起老百姓严重不满的官僚阶层的特权进行改革和打压,反而进一步提高和加强,以换取整个苏联官僚体系对他的支持,从而让原本就已尾大不掉的苏联特权阶层更加成为苏联老百姓的对立面,从而为后来苏联崩溃埋下了导火线。

所以勃列日涅夫的时期虽然苏联国力达到了巅峰期,但也是在他的任期内,苏联积累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没有解决,而且矛盾日渐激化。因此,到戈尔巴乔夫上台的时候,才能以改革的名义获得苏联民众的支持,甚至到苏联解体的时候,苏联民众不仅没有感到惋惜,反而都非常欢迎。

可以说,勃列日涅夫时期对苏联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因为国际环境相对而言比较宽松,安全威胁没以前那么大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也没有马上爆发的迹象,苏联应该利用这个难得的机遇期对国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提高民众生活水平,调整社会结构,打破特权阶层的固化。

但勃列日涅夫却选择了无所作为,让苏联白白浪费了这个难得的机遇期,反而变成了僵化、停滞的时期。从这个角度说,导致苏联最后走向崩溃和解体的那些矛盾和问题,其实都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只是因为在他之后,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苏联主政者又以改革的名义搞垮了整个国家,才让勃列日涅夫时期成了苏联的巅峰期。


萧武


悟空问答有个题目,叫做:苏联巅峰时期到底有多么强大?这个问题勃列日涅夫最有发言权,理论上来说,勃统治期间,苏联国力到达巅峰,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都对美国形成攻势,可谓风光无限。

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针对他的评价很低呢?

2013年,俄罗斯“列瓦达中心”做过一项20世纪苏联领导人好感度调查显示,勃列日涅夫成为现代俄罗斯人心中最受欢迎的苏联领导人,有56%的受访者对其持肯定态度。可见即便去世几十年,对于他的评价依旧存在明显的分化,那么勃列日涅夫执政水平究竟如何,他给苏联带来哪些问题呢,笔者从如下几个方面大概说说。

(1)勃列日涅夫是个看似木讷,实则心机很深的人。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正在克里米亚,忽然接到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的电话,电话中勃列日涅夫用颤抖的声音十分礼貌的请赫鲁晓夫回来,说有重要会议,等赫鲁晓夫回来才发现,所谓的会议不过是一场针对他的夺权大会,没有任何辩驳的机会,他被宣布退休,由勃列日涅夫接班掌权。苏联一把手被宫廷政变,举世瞩目,究竟谁是幕后黑手一直是个谜,据说当年参加苏共会议的周和邓回来汇报工作都认为,勃不像是篡位的黑手,因为他连话都说不利索,拿不了主意。

但大家都轻视了这个身材臃肿,眉毛浓厚的老实人,此后的18年,苏联这个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帝国一直在他掌控之中,直到他去世。

(2)勃执政期间,苏联国力大幅增长。

勃列日涅夫依旧被人怀念,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当政的18年,苏联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综合国力稳步提升。1965年至1981年期间,苏联国民经济固定生产基金增长2.42倍,高于同期美国的发展速度,社会生产总值增长1.46倍。196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仅相当于美国的62%,到1975年提高到相当于美国的67%,增长1.44倍。而同期的工业产值比则从65%提高到80%,增长1.77倍。农业平均产值“十五”计划期间比“七五”计划期间增长50%。

在此期间,苏联的军费也逐年增加,从1965年的326亿卢布增加到1981年的1550亿卢布,战略核武器方面,拥有洲际弹道导弹1300枚,超过美国的1054枚,首次实现对美军事优势。

苏联同期能实现经济的大幅提高与当时的国际形势有较强的关系,上世纪70年代受中东石油危机的影响,国际油价高企,苏联依靠出口石油大赚,不仅如此,苏联的武器出口到世界各地,也换取了高额外汇,加之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国内经济增长乏力,苏联鹤立鸡群,勃列日涅夫也过的很舒服。

(3)勃列日涅夫毁掉了苏联改革最后的机会

18年的好日子让苏联整个社会趋于停滞,勃列日涅夫从上台之日开始就把赫鲁晓夫推进的一系列改革废止,不仅如此他还重拾斯大林那一套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上的集权必然带来政治上的腐败。勃当政期间是苏联最为腐败的时期,不仅上层官员特供多到令人发指,中层基层也都群起仿效,而勃列日涅夫就是最大的腐败分子,他的儿子女儿女婿都是腐败分子,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他废除了干部流动制度,既得利益阶层空前固化,政治上死水一潭,整个社会已经成为一具僵尸。许多人把苏联解体归咎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殊不知戈尔巴乔夫根本无法推进改革,究其原因就在于勃列日涅夫时期已经把苏联改革所有的可能性堵死,如果说戈尔巴乔夫是苏联的掘墓人,那勃列日涅夫就是苏联解体最大的罪人。

不仅如此,勃统治下的苏联还错过了科技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等到里根上台,以科技拉动经济发展对苏联发动攻势,苏联已经无力应对。

(4)大国沙文主义耗尽国力

勃当政18年,对内铁板一块,对外四处出击,镇压“布拉格之春”,侵略阿富汗,珍宝岛战争,支持印度对巴基斯坦开战,鼓动越南入侵柬埔寨,武装干涉安卡拉内战,利用古巴军队插手扎伊尔和民主也门的内政。。。为此勃列日涅夫还创造性的提出了:有限主权论。意思就是当国内外社会主义敌人直接行动威胁社会主义阵营的共同利益的时候,就要以“军事方式援助兄弟国家来消除这种威胁的行动”。在此期间,苏联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14%,约占财政支出的1/3以上,1970至1974年苏联对第三世界的军事援助为140亿美元,1975至1979年猛增到300亿美元。当时国内批判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不是没有道理。

四处用兵耗尽了苏联的国力,加之国内贪腐横行,经济增长乏力,苏联解体只是时间问题。

(5)个人素养低劣

翻开勃列日涅夫的简历,可以发现这位出身乌克兰冶金工人家庭的大人物仕途异乎寻常的平顺,每隔2-3年就会有一次升迁,横跨党政军,属于体制内非常优秀的培养对象,但这种人也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他们深谙体制的好处,自身的发展和理想与体制融为一体,很难去对体制形成改革,且他早年从政受斯大林影响很深,当政后不但不想着改革,还把已经丢掉的那一套斯大林体制捡回来,就这点来说,他较粗鲁滑稽的赫鲁晓夫都多有不如。俄国人说他平庸不是没有道理。

勃列日涅夫的一些品行也加重了这种印象,他讲话水平很差,每次讲话都要秘书准备讲稿,有时候讲稿拿错了他都不知道。而他崇尚的男男接吻,更是让许多和他打交道的人感到屈辱和恶心,他自己却浑然不觉。

一些独裁者的恶习也都在他身上有所体现,比如说狂热的热爱勋章,有统计认为勃列日涅夫是世界上获得奖章最多的领导人,一个掌握最高权力的人动不动自己表扬自己,实在让人无法理解,同时代另外一位政治强人铁托也有类似爱好,看来老外和我们果然文化差异明显。除此以外,勃列日涅夫还爱好打猎、抽烟、喝酒、著书立说、别墅豪车。。。除了色情丑闻较少,几乎所有恶习他都具备。

治国如同打仗,只要胜利纵然小节有不检点也不会影响很大,铁托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国家治理不好私德又比较差,口碑当然好不了,勃列日涅夫就是负面典型。


日慕乡关


有人觉得勃烈日涅夫同志算是最有作为的了,有作为那是瞎作为。斯大林为苏联的垮台埋下伏笔,勃列日涅夫完成了亡国的准备工作。赫鲁晓夫若能执政到1968左右,换柯西金接任,结果会好很多。


1964年,勃列日涅夫当选苏共第一书记后,便开始不断的打压自己的潜在对手,扩大自己的权利。1969年开始他着重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安插对自己忠心的人担任高级将领。其后改组政府领域,成为集党、政、军权利于一身的领导人,同时兼任国防会议主席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随着勃列日涅夫的权利达到顶峰,随之而来的就是个人崇拜的兴起,他被称赞为“伟大的列宁主义者”、“杰出的和平战士”。在1976年庆祝勃列日涅夫70岁生日时,他被真理报称为“我们时代伟大人物”、“今天的列宁”等,次年他的肖像在红场与列宁并排出现。因此当时社会上有人讽刺勃列日涅夫,你的事迹无人所知, 但你的名字将永垂不朽。勃列日涅夫对奖章和荣誉更是情有独钟, 达到非常痴迷的地步。勃列日涅夫一生获得了200多枚奖章, 这为他的葬礼都带了麻烦, 为他捧奖章的高级军官多达44人。


1976年5月8日, 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苏联元帅军衔。苏联的很多城市、街道和企业都是以他的姓名命名。“ 毫无讲演天才的勃列日涅夫却几乎每周都要发表讲话和作报告, 通过电视向全国播放。 另一方面,勃列日涅夫的健康状态并不好,在其执政后期更是愈发严重。1970年前后,他的身体就已经出现严重的问题,甚至连其标志性的照本宣科式的演讲也不能很好的维持下去。他的发音开始出现问题,遗失讲稿,昏昏欲睡,甚至在于美国总统尼克斯会谈的时候,当着美国翻译在面问自己的秘书,是不是应该继续读讲稿的下一部分。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最后6年内,他发生了数次心肌梗塞与中风,1976年初他甚至被临床诊断为死亡,最后侥幸被抢救过来。 因此,社会上才会有这样恶毒讽刺笑话: 勃列日涅夫去美国做演讲。演讲被限制在分钟内。分钟过去了, 分钟过 去了, 但他还在继续做演讲。“ 这是我的错” , 他旁边的助手说道, “ 我不小心给了他三份演讲稿的复印稿。“


李三万的三万里


后世对于前人的评价,主要是根据其政治功绩以及私人生活。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达到鼎盛阶段,核武器数量甚至超过美国,真正达到超级强国。然而这些都是表象,活该评价不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勃列日涅夫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勃列日涅夫出生在工人家庭,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并不好。后来是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才算是完成了学业。但是他的政治生涯却是出奇的顺利,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中央,他的职位几乎每年都会调动一次。



▲勃列日涅夫

从1927年年仅21岁的勃列日涅夫踏上政坛开始,到1955年就担任了哈萨克党中央第一书记。1956年就升入入中央,做了主席团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这个时候才50岁。

但是他却是被公认的能力比较弱,对谁都构不成威胁之人。他自己也承认,他没有做领袖的能力,也没有更大的野心。然而正是因为他的平庸,让他躲过一次次的明争暗斗,似乎是稀里糊涂的都坐上了最高领导人的位置。

1964年赫鲁晓夫在克里米亚休息,但是在莫斯科市正在召开中央主席团的会议。会议由勃列日涅夫主持,主要是在讨论五年计划。虽然表面上看似是一场普通的日常会议,但是背后却是谢列平蓄谋已久的政变。



▲赫鲁晓夫

会议开到一半没多久,谢列平就提议把赫鲁晓夫叫回来,打电话这个事情当然落在勃列日涅夫身上。但是深知这是一场政变的他,竟然是吓得差点晕厥过去,是被人硬拉着去走到电话旁边。他还惊恐不安的叫着“全完了,赫鲁晓夫知道会把我们杀了的。”

赫鲁晓夫最后还是回来了,当他和米高扬走进会议大场时,顺势坐上空着的主席位置。紧接着勃列日涅夫宣布会议开始,全场在坟墓般的寂静几分钟后,当时主管意识形态的苏斯洛夫首先站了出来,对赫鲁晓夫进行长篇大论的抨击,细数其多年来的错误决定。

紧接着各个重要人物陆陆续续的站了起来,几乎全部都是在抨击赫鲁晓夫。虽然他自己想发言,但是勃列日涅夫并不给他任何发言的机会。就在会议结束没多久后,赫鲁晓夫被迫退休养老。虽然是勃列日涅夫主持会议,但他说到底是个主持人,位子本来轮不到他!

▲谢列平

当时最有可能获得大权的,是苏斯洛夫和谢列平两人。但是为了避免两败俱伤,最后只好可以选勃列日涅夫担任大权。 并不是大家看中他的才能,反而是他的平庸、无能成就了他,成了大家都认可的人物。在当时人眼中,都认为他只不过是个过渡时期人物。

他提出的很多提议,经常被别人否决。他甚至是放下姿态,求别人给他点面子。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人,竟然在几年时间铲除了谢列平的诸多党羽,做稳了苏联第一把交椅的位置。 其实这一点有点细思极恐,政治能力如此平庸,玩政权倒是一把好手,难道他一直都是韬光养晦?

其实并不然!从他后来诸多交谈当中,在很多事情的决策上,他给人的回复多是“我们将研究研究”、“这个事情以后再说”。 他手上如果没有演讲稿,甚至连话都说不全。他在与美国总统的私下会晤中,稿子念到一半,突然发现念到被划去的部分。甚至转身为翻译,接下来还要念吗?他在1982年的召开的大会上,他甚至是连念错演讲稿都没发现。


▲勃列日涅夫视察

所以从他很多日常来说,勃列日涅夫很有可能是一位很会玩弄权利,但是缺乏能力之人。

然而尽管是这样,勃列日涅夫从1964年担任苏联主席开始,到1982年去世期间。18年的执政生涯,还是把苏联带上了巅峰。

经济改革!勃列日涅夫任职期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经济的改革。在计划经济框架下,以行政手段为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苏联经济达到其巅峰位置。但是并没有解决经济增长实质问题,只不过是引鸠止渴、昙花一现的手段。

这段时间内中苏美经济差大大缩小,但是他把这些钱大部分都投入到工业当中,忽视了农业的重要性。而民以食为本,虽然腰杆都硬了,但是肚子空了。他18年的经济政策管理方面,虽然总体是上升,但是真正到民众上没多少。

▲配图

军事政策!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全部的工业投入,85%都应用到军事方面。70年代初,已经做到美苏军事持衡的局面。然而达到这么高的成就,苏联仅仅用了十年时间。可想而知在这个方面的投入有多大,也埋下多少不均衡的因素。

外交政策!普列日涅夫时期推行有限主权,主要体现在,他认为自己是社会阵营的老大哥,把苏联的模式强制推行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干扰其他国家主权。他所支持的是当外部敌人威胁到社会主义国家时,应该靠自己这个老大哥用军事方式援助其他国家。这其实就是一种霸权主义,给了他入侵别国的借口。

但是勃列日涅夫努力这么多,并没有很好改善苏联国内局势。苏联虽然坐拥当时世界最大的耕地面积,但是粮食连年欠收,不得不依靠进口。虽然飞船可以到达月球火星,但是连地面上的汽车都没搞好。这一段时期更是出现两千多个黑手党组织,年轻人也以吸毒为乐。

▲与美国总统尼克松

更为重要的是苏联出现阶级固化,诸多重要权力被勃列日涅夫一人掌握。在他任职的十几年时间,无论是从地方还是到中央,有的职位十几年都没换过人。全国上下腐败严重,大搞特搞裙带主义。由于长时间没有人事调动,整个国家陷入一种死气沉沉的状态。

他本人也是虚荣无比,一生最喜爱的就是给别人颁奖,和给自己带高帽。他一生获得了114枚勋章,其中包括了四枚“金星奖章”(苏联英雄)。苏联只有两个人获得了四枚,另外一个是将军朱可夫,那是名副其实的英雄。

▲在给首位亚洲宇航员越南人范遵授勋

很多人都说戈尔巴乔夫是苏联的掘墓人,但是勃列日涅夫才是苏联真正的掘墓人。戈尔巴乔夫只是把装着苏联的棺材,给推下了墓坑,这个坑是勃列日涅夫亲自挖好的。其实等到戈尔巴乔夫上位时,苏联上下的民众早已对苏联失去了信心。

除了勃列日涅夫糟糕的政治能力、以及错误的政治、军事、经济决定,他私人习惯也不怎么样。

勃列日涅夫非常喜欢亲吻礼,但是这个礼节太过私密,很多人都不愿意。然而勃列日涅夫不管,你不把嘴巴凑过来他会选择强吻。而且嗜烟如命,晚年由于生病不让吸烟,他就让助理吸一口烟,狠狠的吐在自己脸上。




其实勃列日涅夫就是一个很会玩弄政治,但是能力又及其平庸之辈。从年年更换职位,到悄无声色铲除谢列平党羽,都可以看出端倪。其后一些糟糕的措施,也看到个人能力问题。

但是位置高了,就不想放过享受权利的过程。晚年时间利用权利之便,踢除与自己政见不合之人,重用自己亲属。即使是生病快要去世,都不愿意放弃主席的位置。

十几年时间连个接班人也没培育出,他去世后主席位置才轮空。但是因为没有“年轻人”接班,是经过了三个“老年”主席接连去世,才轮到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

所以说这种主席可以获得好的评价,才算是奇了怪。只不过是腰杆子硬起来了,实则外强中干一打就倒。


史之策


如果对苏联领导人进行排名,列宁同志应该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他亲手创造了苏维埃俄国,又亲手缔造了苏联,可以被称为“苏联国父”。列宁的执政能力也是超一流的,在该妥协的地方善于妥协,在该强硬的地方懂得强硬,很快就结束了俄国内战,也挫败了协约国的武装入侵,为苏俄的发展赢取了宝贵的和平时期。在1921年,列宁同志开始改革经济发展路线,实行新经济政策,大幅度提升了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巩固了新生的苏联政权。列宁同志深受苏联人民的热爱,很多事迹传为佳话,在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也有崇高的地位。

排在第二名的,应该是慈父,慈父将苏联从农业国变成了首屈一指的工业大国,这点功绩是不可否认的。在慈父执政时期,苏联所面对的国际形势是非常险恶的,在西边有英法德的对抗,在远东面对着日本帝国的虎视眈眈,两面受敌。在1930年代后,纳粹德国崛起,对苏联核心区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当德国和日本结盟后,苏联又面对着两面夹击的态势。在慈父的带领下,苏联人民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的入侵,也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图谋,成为和美国平起平坐的大国,在二战后又拉起了东方阵营,应对美帝的挑战。

在苏联人看来,列宁和慈父的地位是没有争议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人都是明主,为苏联人争取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发展空间,终于能够走向全世界了。在慈父之后,赫鲁晓夫接班,但是赫鲁晓夫在前期算是明主,改革了某些弊端,经济上也有所进步,但是后期却有点不靠谱,尤其是和美国的关系搞得越来越糟,同时还开启了霸权主义模式,经常欺负自己的兄弟们,弄得苏联的国际形象大打折扣,在古巴导弹危机中赫鲁晓夫认了怂,这让很多兄弟们怀疑苏联的实力,逐渐离心离德。

在赫鲁晓夫之后,勃列日涅夫上台,但是苏联人对他的看法却很复杂。勃烈日涅夫的改革的确促进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改善了苏联人的生活水平,缓和了社会矛盾,这是有目共睹的。在军事上,苏联成为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开始突破美国的封锁,在全世界范围内和美国角逐,这也是事实。总的来看,勃烈日涅夫时期的苏联,达到了鼎盛的状态,各项指标也开始接近美国,苏联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那么为什么苏联人对他得我评价却很复杂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其一,勃列日涅夫通过政变上台,这也是让苏联人最诟病的地方,前三任领导人都是合法的取得位置,勃烈日涅夫之后的三位领导人也是合法的继承位置,唯独勃列日涅夫是政变上台,可谓是名不正则言不顺。冲这一点,苏联人对勃列日涅夫的看法,就如同美国人对林登约翰逊的看法,感觉其位置来路不正。

其二,勃列日涅夫的执政水平比不上前三位领导人,初代领导人列宁同志是位天才,第二代领导人慈父是个英雄人物,第三代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水平也是可以的。可就是因为前辈们太出色了,把最难的问题都解决了,把最大的功业都得树立了,留给勃列日涅夫的发展空间原本就不怎么大。在苏联人看来,苏联总理柯新金才是经济上的掌舵者,但勃列日涅夫并没有坚持改革路线,反而是让改革陷入停滞,使得赫鲁晓夫和柯西金等人的改革努力付之一炬,导致后期苏联的发展陷入停滞,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和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大。

其三,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联在国际上进退失据,尤其是1979年大举入侵阿富汗,成为压垮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极大地破坏了苏联的国际形象,浪费了大量的国力,加重了苏联的社会危机。


图维坦


首先纠正一下,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收获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其中固然有跟风的情况,但当时的苏联确实获得了发展。

只是,随着苏联解体,勃列日涅夫的评价一路走低。

原因很简单,勃列日涅夫带领苏联走向的所谓鼎盛,更多的像是苏联的回光返照,而不是真正的鼎盛。甚至,勃列日涅夫的执政还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所以,对勃列日涅夫的评价很低也不为过。

而作为苏联的第四代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身上也存在着很多的致命缺陷,这些自身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很多严重的后果,影响到了后世对于这位领导人的评价。

那么,勃列日涅夫身上到底有什么导致其评价很低的硬伤呢?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不逢时,成为苏联的“末代”领导

出生时机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都希望出生在一个太平盛世的年纪。而对于一个国家领导人来说,能够在国家上升时期执政是再好不过的事。

因为国家处于上升期基本建国不久的时期,这样的时期内,国家各项指标活跃,国家发展充满活力,比如斯大林,即使在经历了德国法西斯的疯狂入侵,还是可以迅速恢复国力,成为举世瞩目的领袖!

然而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时,苏联已经建立42年了,苏联的享国时间,也就69年,这意味着勃列日涅夫执政的时间,是苏联的后半期,也就是苏联走向衰落的时期。

所以静夜史说此时的苏联不是鼎盛,而是更像回光返照。

和封建王朝一样,前期的领导基本都是英明的,睿智的,因为国家实力在膨胀,不管这个领导有没有能力,大家都会认为这个人能力不差。

但是在国家后半期就不一样了,因为盛极而衰后,衰落大势不可避免,除非这个领导人能力特别强,比如张居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中兴王朝,使王朝重新蒸蒸日上。

所以,一般而言,王朝后期的领导,只要没有扭转乾坤能力的,基本都会安上平庸、无能的标签,这是人们的正常认知。

而勃列日涅夫的能力,不是比较平庸,那是相当平庸。加上赶上苏联走下坡路的时机,所以勃氏宫中坐,锅从天上来!

勃列日涅夫,要认命!

2、出身最低,个人素质最低

1906年12月19日,勃列日涅夫出生在乌克兰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一个冶金工人家庭。

在所有的领导人之中,勃列日涅夫的出身并不算太差,因为斯大林的母亲,还是个农奴,而赫鲁晓夫的父母,都是贫苦的农民。

但是勃列日涅夫的个人素质,在所有苏联领导人之中却是最差的,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勃列日涅夫的演讲了。

在人类历史上,一般的国家领袖,都是演讲高手,尤其是希特勒,通过激情的演讲不仅使自己减刑,还绑架了整个德国发动了二战。

虽然说不是要求勃列日涅夫像希特勒这样出口成章,即兴演讲,但是最起码讲话应该吐字清晰、逻辑清楚。即使不能脱稿,照着稿子念也要念出感情来!

但是勃列日涅夫,即使照着稿子,也不能流畅地念完,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领导人,这样的表现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

1980年,苏联获得第22届夏季奥运会主办权,举办城市在莫斯科。在奥运会开幕式上,作为东道主国家领导人的勃列日涅夫,当着全世界的面,念了五个“O”,正当所有人不明就里时,才发现勃列日涅夫将秘书写好的稿子放在自己口袋忘了掏出来。情急之下勃列日涅夫对着五环旗念了一串“O”,成为奥运会史上的笑谈。

其实出身低没什么,学历低也不重要,关键是后期要自学提升,很明显忙于追求享乐的勃列日涅夫耽误了学习!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最喜欢豪车、名表等!

现代人很多人看学历,更看能力,能力不行,评价自然不会高!

3、通过宫廷政变上台,手段不够光彩

勃列日涅夫的上台,是通过政变形式达成的。

当时的执政者赫鲁晓夫,因为否定斯大林,导致人心浮动,加上推行的经济改革脱离实际,路线跑偏,导致很多人对赫鲁晓夫的支持产生了动摇,为勃列日涅夫的夺权创造了舆论条件。

在赫鲁晓夫在克里米亚度假期间,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市主持中央主席团的会议,议题是讨论五年计划。正是在这场普通的会议,终结了赫鲁晓夫的统治。

赫鲁晓夫接到请求立刻返回莫斯科的电话,然后回到莫斯科的赫鲁晓夫被中央的批评之声湮没了,在勃列日涅夫的主持下,赫鲁晓夫无力反驳,只能黯然离开苏联权力中心,从此苏联进入了勃列日涅夫时代。

此时是1964年。在苏联历史上,高层内部的政变是多发和频繁的,斗争手段也是极其残酷的,失败者不仅失去权力,甚至有可能被剥夺生命,即处决。到赫鲁晓夫之后,虽然手段相对温和,不再赶尽杀绝,但是通过政变方式而不是选举的方式上台,终归是不光彩的。

虽然苏联一直缺乏民主气息,但是赫鲁晓夫力求改变这一切,而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再次将赫鲁晓夫否定,回到了斯大林的模式上来,成为新的斯大林。

要知道,本来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已经让很多人民反感斯大林,而勃列日涅夫的做法无疑是自己往风口浪尖上走,所以评价自然低。

4、对内集权,对外扩张,成为苏联的掘墓人

勃列日涅夫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培养了一大批特权阶层,这些特权阶层人口只占全国的0.5%,但是却攫取了大量的财富,他们享受的世界和底层民众天壤之别,这让勃列日涅夫受到很多非议。

苏联时代,长期盛行个人专制,而巩固个人专制的最好方法,就是培养自己的亲信,这一点,斯大林在做,但是规模远远比不上勃列日涅夫。

因为个人专制,将权力高度集中,势必会产生腐败,这导致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的腐败情况日益严重,也导致苏共和民众的关系越来越远!

勃列日涅夫虚荣心强,是“世界获奖章最多的人”,看着胸前金灿灿的奖章,勃列日涅夫很满足。

因为对赫鲁晓夫的政策进行了修正,所以苏联国力又获得了较大的增长,这使得勃列日涅夫更加膨胀,开始加大军工发展力度,积极向外扩张和美国争霸。

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出兵阿富汗,随即深陷战争泥潭,支持越南结果被越南拖得筋疲力竭,再加上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等的催化,到勃列日涅夫政治后期,苏联的经济已经陷入积重难返的停滞之中!
今天很多人提起苏联解体,都习惯想起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但是,苏联真正的掘墓人,乃是执政了18年的勃列日涅夫!

今天的俄罗斯人,对比当下的贫困现状,对比苏联时代虽然贫困但是扬眉吐气的日子,自然会将不满发泄到勃列日涅夫身上!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勃列日涅夫时期是苏联的全盛时期,也是苏联衰落的开始。但苏联的兴盛和勃列日涅夫没有太大的关系。但苏联的衰落和他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的话,勃列日涅夫就好比明朝的万历。开启了苏联亡党亡国的序幕。

勃列日涅夫。全名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生于1906年。乌克兰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集苏联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从1927年至1955年期间他一直在地方任职。直到1956年才调入莫斯科。这位二战仅仅是个少将的政治部主任、。居然在二战结束快30年的时候,被授予元帅军衔。在苏联所有的七位苏联最高领导人中,勃氏无疑是个庸才,是所有领导人中最没有特色的一个,既没有政绩,也没有留下任何可以值得夸耀和纪念的东西。但就是这个没有任何特色而平庸甚至有些愚蠢的的苏联领导人,他的时代确是苏联的巅峰时代,他本人的执政时间也仅次于斯大林。。勃氏从1964年58岁上台到1982年去世,实际掌控苏联18年。勃列日涅夫终年76岁。。他和所有的苏联统治者一样,直到死神降临的那一天才能够让勃列日涅夫松开手中的权杖。勃列日涅夫实际上就是苏联红色帝国的掘墓人。

当1964年。苏联高层推翻赫鲁晓夫之后,但由于两大巨头苏斯洛夫和谢列平相持不下,为避免两败俱伤,同归于尽。于是在苏共中央全会上推举勃列日涅夫为苏联最高领导人。谁都把他当做一个过渡性的人物,勃氏其实的妥协的产物,勃列日涅夫不善言辞。离开了稿子(秘书写的),他就一句话也不会说。勃列日涅夫当政期间整个苏联高层极其腐败。勃列日涅夫把自己的女婿从一个普通军官升为上将。44岁的驸马爷官拜内务部第一副部长。成为苏联最大的贪污犯。直到1988年才被送进监狱。勃列日涅夫好虚名,他的勋章比战功赫赫的朱可夫还多。很难想象一个国家元首如此嗜好勋章,他居然无耻到给自己授予四次金星勋章,百胜名将朱可夫也只不过得过三枚,由此也可见,当时苏联的腐败。在其一生中共获得苏联勋章十五枚、奖章十八枚,外国勋章四十二枚、奖章二十九枚。用浪得虚名来形容是最恰如其分了

勃氏热衷于权力掌控、志大而才疏。苏联这所以强大,那是斯大林与赫鲁晓夫数十年努力耕耘的结果。,勃氏不过是捡便宜而已。有个好运气罢了。但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只有庸才才能团结苏联高层。很显然,苏联不需要斯大林那样大的“暴君”也不需要赫鲁晓夫那样的“改革者”他们所需要的恰恰是勃氏这样的庸才。,这样就便于这些“精英"去腐败去合法的贪污,勃列日涅夫最伟大的言就是,靠工资谁都活不了。他的意思就是我们都可以贪污。勃氏最大的错误就是在他当政期间领导干部终身制。这个制度遗祸无穷。

而勃列日涅夫使得苏联丧失了最佳的改革的时机,大国沙文主义让苏联穷兵黩武。耗尽国力,勃氏个人能力低下个人素养低下不足以领导一个庞大的帝国。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勃列日涅夫的评价不能说是很低,但的确评价不高,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勃列日涅夫时期是苏联最强大的时期,这是世所公认的,但他的领导人却评价不高,这看起来很矛盾。



其实细究其原因,这并不矛盾,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虽然貌似强大,实则在强大的外表下内部矛盾重重,而勃列日涅夫,确实可以称得上苏联历任领导人里水平最差的一个。

在勃列日涅夫以前,列宁同志自不必说,苏联的开国领袖。斯大林虽然残暴,却对苏联的强大有着根本性的贡献。赫鲁晓夫也许水平不高,但却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至死信仰共产主义。在勃列日涅夫之后,安德罗波夫是公认苏联最佳领导人,契尔年科执政时间太短。就算是戈尔巴乔夫,也还有一颗想改革挽救苏联的心,只有勃列日涅夫,其人之荒唐与麻木,的确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景。

勃列日涅夫和他的前任赫鲁晓夫一样,都没有什么文化,他的文化水平甚至比赫鲁晓夫还低。勃列日涅夫当了一辈子的官,却从来不能脱稿演讲,没有演讲稿的话他连话都说不利索。曾经有一次会议,勃列日涅夫在会上演讲,不想秘书一时疏忽,拿错了演讲稿,结果勃列日涅夫就在众人的哄笑之中念完了与会议毫不相干的演讲稿。在迎接奥组委的机场上,勃列日涅夫忘了拿演讲稿,迫不得已只能现场致辞,他的话冗长而令人费解,居然连着念了五个“O”——后来人们才知道,他把奥运会五环旗当成字母“O”了。

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政务处理能力,面对部下提来的问题,他只会搪塞到:“这个我们再研究研究”“这个需要开会讨论”,最后交给他的秘书和其他的政治局委员处理。至于他本人,勃列日涅夫有一个举世闻名的爱好——勋章。

勃列日涅夫对勋章的酷爱超乎想象,他几乎收集(也就是让党中央颁发给自己)了苏联所有的勋章。苏联最高等级的列宁勋章,多少年都不一定颁发一个,他一个人就有仨!苏联历史上非常少有的金星勋章,他自己就有十三个!所以当年的苏联人编笑话说:“听说莫斯科发生了3级地震?——不要紧,一定是勃列日涅夫同志的军装掉在地上了。”

除了水平低下和作风荒唐之外,勃列日涅夫对共产主义也毫无忠诚。他曾经亲口对自己的儿子说:“什么主义不主义的,都是骗人的把戏而已”,他不仅心里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用公款给自己的子女修建了豪华的别墅,他的女婿因为他的原因,仅仅几年就从一个低级军官升为了上将!

在勃列日涅夫领导时期,苏联的强大多表现于军事上,核武器超越美国,军事态势上形成苏攻美守的大局面。民生上,苏联虽然也有很大进步,但多年来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的局面却丝毫没有改变,反而更加严重,苏联人民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应该送给敌人”(容易爆炸)。在经济上,正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放缓了发展的脚步,逐渐趋于停滞,经济发展从20%多慢慢掉落到个位数,还高度依赖于国际油价。对苏联的体制问题,勃列日涅夫没有丝毫改革,因为他的成就是靠苏共的官僚集团取得的,面对苏共的腐败横行,自己本身就是腐败分子的勃列日涅夫怎么好意思下手呢?

勃列日涅夫既然是这么糟糕的一个人,他是怎么当上的苏联领导人,又领导苏联走向顶峰的呢?因为勃列日涅夫虽然政务能力很差,发动政变的能力却不差,他是靠政变来推翻赫鲁晓夫走向前台的。而且,正是因为他本人过于平庸,所以苏联的官僚集团才能接受这样的一个领导人,而不是像斯大林,赫鲁晓夫这样的强势领袖,所谓因祸得福,大概如此吧。


小约翰


勃列日涅夫夺取了赫鲁晓夫的权利,并最终问鼎苏共最高权力,掌控着苏联党政军大权,集体领导体制被打破。

虽然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军事各方面达到了顶峰,并在全球与美国争夺势力范围,在1970年代甚至逼得美国战略收缩。但表面的风光无限下是不断僵化的身体,此时苏联需要的大刀阔斧的改革,为政治经济的运行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勃列日涅夫任内,死死抓住权柄不作任何改变,最终在80年代让苏联病入膏肓无力回天。

此时苏联空有庞大的军事力量和铁甲洪流,他把85%以上的工业投资用于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14%,虽然苏联的拳头很牛,但是老百姓需要的消费品却常年短缺,除了军事以外的科技水平与西方不断拉开差距,18年的统治,他的经济治理是极其失败的。

勃列日涅夫自己干了18年到去世,干部们也几乎都可以干到去世,从地方到中央,很多重要岗位十多年都没换人,固有的组织原则彻底被废除了,在苏联内部,形成了一个严密而稳固的特权阶层,这个阶层,像蛀虫一样,彻底抽空了这个超级大国的元气,整个社会死气沉沉,活力全无。

对外,勃列日涅夫疯了一般搞扩张,欺压东欧卫星国家,向南入侵阿富汗,把周围国家得罪了个遍。在第三世界国家大肆扩张,干预诸多国家的内战或战争,虽然苏联军事力量在全球威风八面,但是这后面是军费的急剧膨胀,苏联的财政不堪重负,而且由于体制问题,苏联对外的扩张缺少经济眼光,光出钱,图个战略价值,就是纯粹为了争霸,但是对苏联经济发展毫无利益可言。当然,即使苏联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也没获得印度洋出海口,最后反而被战争拖垮。

到了80年代初,勃列日涅夫都快死了,但是苏共里面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中央开会就是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人在那颤颤巍巍地念稿子,他死后,三年内苏联去世三位最高领导人,最后才上位的戈尔巴乔夫,苏共脆弱的统治摇摇欲坠。此时,人民对苏共已经失去了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