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用心险恶,杀人诛心,解读《辛丑条约》中鲜为人知的条款!

1901年7月25日,大清国和东西方11国签订了史上“最贵”的《辛丑条约》,其内容包括历史课本中介绍过的4条:1、赔款本息合计9.8亿两白银;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八国联军占领皇宫

然而除此以外,还有8条条款鲜为人知,其中几条比割地赔款危害更深,尤其可见洋人用心险恶,杀人诛心。在此摘录几条:

第一款:

大德国钦差男爵克大臣被戕害—事,前于西历本年六月初九日,奉谕旨亲派醇亲王载沣为头等专使大臣;赴大德国大皇帝前,代表大清国大皇帝暨国家惋惜之意。

德国政府要求清政府就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被杀害一事,前往德国道歉。几次商定之后,德方要求派光绪皇帝的亲弟弟载沣,为全权代表,出使德国,亲自向德皇当面道歉。

1901年7月12日上午,载沣一行从北京至天津的塘沽,登上了安平号海轮。7月15日,轮船到达上海。又换乘德国的拜安号轮船前往德国。经过一个多月的颠簸航行,载沣一行人8月23日到达瑞士西北边境靠近德国的巴塞尔。

在载沣快到德国时,德国政府非常嚣张,突然通知称,此次外交礼节为:德皇在白厅坐见,载沣及随行人员下跪叩首,并递交致歉书。

载沣及随同人员在德国皇宫

载沣贵为醇亲王,是皇帝的亲弟弟,不辞辛劳,奔波几万里,跨越半个地球,奔劳一个多月亲自到德国致歉,这已经是天下最大的诚意了。然而德方却傲慢无知,嚣张跋扈,这一举动可不仅仅是侮辱那么简单了,而是要彻底击垮大清国的国家尊严。

在多方交涉下,德皇最终同意醇亲王载沣用鞠躬之礼代替下跪。但作为附加条件的是,要求清政府在克林德被杀的地方,为其树立一块石碑,叙述清国皇帝对此事表示歉意,并用拉丁、德、汉三文分别书写。

载沣为克林德立碑时的照片

第二款:

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将西历本年二月十三、二十一等日,先后降旨,所定罪名,开列于后。

11国列强要求清政府惩办杀掉当时主战或参战的朝廷大臣,共174人。最开始的名单是175人,首当其冲的是慈禧太后,后来经过多次交涉,洋人才答应放过慈禧。这174人名单中包括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庄亲王载勋等大量王公贵族,和刑部尚书赵舒翘、礼部尚书启秀,吏部尚书刚毅等一大批朝廷一二品官员,及部分地方上的官员。

同时,更为可笑的是,洋人要求为当时反对开战的清廷官员平反,包括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吏部左侍郎许景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联元、太常寺卿袁昶(这五人被称为“庚子五忠”),可惜的是,这几位大臣在开战前因为反对慈禧开战,而被慈禧下令处死了。

经过这一役,大清文武百官队伍遭受重大打击,一大半朝廷和国家的肱股之臣被处死,以至于大清国在最后的几年里处于无人、无才可用的荒凉境地,由此彻底断送了清廷的未来。

第五款:

大清国国家允定不准将军火暨专为制造军火各种器料运入中国境内,已于西历一千九百一年八月十七日降旨禁止进口二年。嗣后如诸国以为有仍应续禁之处,亦可降旨将二年之限续展

从1901年8月17日起,11国列强要求清政府禁止进口任何军火及任何任何制造军火的材料,禁止期限为两年。如果两年后,有国家认为需继续禁运,则清政府必须照办。

此等要求简直无理至极,堂堂一大国竟然禁止买枪买炮,时刻沦为被屠宰的羔羊,大清的生杀大权完全掌控在洋人手里。

第十款

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

禁止国内民众参加任何反列强组织。各省督抚必须时刻严惩督办,以杜绝此事。出现过外国人被伤害的城镇,停止科举等考试五年。

此举彻底粉碎了国内民众的反帝运动,从此清政府被洋人挟制,成为了洋人镇压民众的帮凶。

除了赔钱、割地、驻军,洋人还禁运武器,镇压国内反帝运动,杀人诛心,彻底击垮了清政府的反抗意志。从此清政府沦为了洋人的走狗,中国完全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