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产鱼类的翘楚——带鱼

带鱼(Trichiurus haumela)是我国四大海洋经济鱼类之一。为中上层鱼类;性凶猛,贪食,主要摄食鱼类;产卵期3—6月,浮性卵。我国各海区均有分布,年产量居海产鱼类首位,为我国重要经济鱼类。

带鱼属于脊索动物门下脊椎动物亚门中的硬骨鱼纲鲈形目带鱼科。又叫刀鱼、裙带、肥带、油带、牙带鱼等,性凶猛。青岛、日照黄海沿岸城市称鱽鱼。带鱼的体型侧扁如带,呈银灰色,背鳍及胸鳍浅灰色,带有很细小的斑点,尾巴呈黑色,带鱼头尖口大,至尾部逐渐变细,身高为头长的2倍,全长1米左右。

带鱼是暖水性中下层集群洄游性娱乐,性凶猛,主要以毛虾、乌贼为食,以鱼类甲壳类为主,有同类相残现象。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在中国的黄海、东海、渤海一直到南海都有分布,和大黄鱼、小黄鱼及乌贼并称为中国的四大海产。

带鱼游泳能力差,白天浮在海水中层,晚上就降到海底。静止时头向上、身体呈垂直,只靠背鳍及胸鳍的挥动,眼睛注视头上的动静,若发现猎物时,背鳍就急速震动,身体弯曲,扑向食物。带鱼具有结群排队的特性,每年春天回暖水温上升时,带鱼成群游向近岸,由南至北于生殖回游,是为捕捞季节;冬至时,水温降低,带鱼又游向水深处避寒。

有昼夜垂直移动的习惯,白天群栖息于海洋中、下水层,晚间活动于海水底层。带鱼寿命8年左右,1龄鱼的平均身长18至19厘米,重90克~110克,当年即可繁殖,2龄鱼可长到300克左右。

中国沿海的带鱼可以分为南、北两大类,北方带鱼个体较南方带鱼大,在黄海南部越冬,春天游向渤海,形成春季鱼汛,秋天结群返回越冬地形成秋季鱼汛,南方带鱼每年沿东海西部边缘随季节不同作南北向移动,春季向北作生殖洄游,冬季向南作越冬洄游,东海带鱼有春汛和冬汛之分。

由于带鱼生活在海水中下层,已经适应较大压强,从海水中捞出的带鱼很快就死亡。2017年7月13日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初步攻克世界性难题:带鱼人工饲养成功。在研究所的养殖基地,来自深海的300多尾带鱼,已经在水池里存活了两个多月。

带鱼肉细嫩,含脂肪较高,味道鲜美,每100克带鱼肉中,蛋白质有19克,脂肪有7.4克,其他营养成分未见特色。带鱼的鱼鳞中还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纤维性物质(硬蛋白中)、6-硫代鸟嘌呤等有效成分。可以鲜销或冷冻外销。

带鱼磷营养价值很高,其实所谓的银鳞并不是鳞,而是一层由特殊脂肪形成的表皮,称为“银脂”,是营养价值较高且无腥无味的优质脂肪。该脂肪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同时可以增强皮肤表面细胞的活力,使皮肤细嫩、光洁,使头发乌黑光亮,是难得的美容秀发产品;也含有卵磷脂。可减少细胞的死亡率,能使大脑延缓衰老,被誉为能使人返老还童的魔力食物;银鳞还有6—硫代鸟嘌呤物质。该物质是一种天然抗癌剂,对白血病、胃癌、淋巴肿瘤均有防治作用。

味甘,性微温。能补脾益气,益血补虚。能治疗病后体虚;产后乳汁不足;疮疖痈肿;外伤出血。

带鱼肉质细腻,没有泥腥味,不论鲜带鱼还是冻带鱼都易于加工并可于多种食材搭配,且价格亲民,京东上带鱼一斤十几二十几元,一般都能消费得起。常见做法有清炖、清蒸、油炸、清蒸、红烧,也可以做干锅、火锅以及多重西式、日式料理。鱼肉易于消化,是老少咸宜的家常菜谱。

推荐做法:

干炸带鱼

带鱼洗净,去头去尾清除内脏;然后切成长度均匀的块状,放入葱姜蒜,料酒、生抽、盐,撒少许胡椒粉和花椒,翻匀后腌制25—30分钟;腌制好的带鱼表面裹一层薄薄的面粉,炒锅加热,倒入食用油,待油温六七成热时,放入带鱼(不要着急翻面,待稍稍定型后翻面再炸);中小火将带鱼炸到两面金黄时捞出,放在厨房用纸上吸去多余油份;摆盘即可享用。

食用禁忌:

带鱼,发疥动风,病人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