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上课不讲重点,逼迫学生课后补课"出自谁人之口?

szly001


老师上课不讲重点,逼迫学生补课。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老师是受学校考核制度管理制约。每个老师都想自己教的学生成绩好,大部分老师还是会尽自己的能力去上好课。使学生在课堂上解决问题。学生成绩好。学校绩效工资就拿得多。评优的机会就多。对职称进级也有好处。老师在社会上的声誉也好。能受到学生的尊重。其实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监督之一。那位老师表现出了私心。学生都心知肚明。更何况现在师德考核也抓得严。那位老师敢补课。其中某位家长举报一下,这位老师受个处分,得不赏失。所以说我可以肯定没有这么蠢的老师。


陈早华


老师上课不讲,留到补习班讲?



别闹了! 我很好奇,是谁第一个提出这个逻辑的?

原本我觉得这一定是少数人的看法,甚至应该基本上没有人会这么认为的。

然而我错了,就在前几天我在某家长交流群跟大家聊天的时候,有家长就说他们去咨询的某家辅导机构老师就这么跟他们说的……我一下明白过来这个问题最可能的最初出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想这图应该是很多人对题主提出来的问题最直观的想法吧。

关于老师上课不好好讲,留到补课再讲, 这点我是绝对不会认可的! 从逻辑上来讲你会把孩子送给那些“不好好讲”的老师去辅导吗?

我们最常见的辅导老师都是口碑型的,也就是说口口相传这个人讲得好才会认可,或者我们亲身体会到这个老师讲的好,才会想法子是否能让他(她)给自己的孩子辅导辅导。

如果这个老师上课都不好好讲,那么他如何能带好自己的班级孩子?自己班的孩子成绩都很差(世界很小的,这种事儿很快就会在圈子里传开的),那么你认为有道少人愿意把孩子送给这种看上去根本就没实力的老师去辅导呢? 正常的顺序不应该是这样的吗?:

1、先把自己的班级学习搞好,成绩拔尖,无论是校内、区市评比都是顶尖的存在,用成绩说话。

2、然后带出来几个非常优秀的学生,而这几个学生应该也是经过挑选的,基础本来就好,带他们是让他们有更高的目标,说白了就是已经超出了正常教学的范畴(比如数学以奥数竞赛为目标,英语以各种证书、竞赛为目标、语文以习作获奖、发表为目标等)。

3、最后出来成绩之后,在家坐等家长、朋友或者托人找关系上门的人来求你带孩子就行了。

所以,“留一手”是说法是说不过去的,无论如何成绩是一位“名师”的硬性指标之一!

现在教育资源如此发达了,面授班已经感受到了来自网络教育的各种压力,事实上很多人已经不再依赖于有限的资源(毕竟优秀的辅导老师还是少),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更为灵活的网络教育。

而且尤其是对一些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来说,这个变化会真的改变很多人的人生。

我想说,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我认为要么他是前文说到的机构人员,要么是一些“红眼病”人,这些人其实可能都不是别人,也不是家长,而是这些补课老师的同事们(往往只有主科老师有这个条件,其他科目的老师只能眼红)。

最后,我绝不认同“课上不讲补课讲”的逻辑,因为这根本就不现实更不合逻辑,除非这位老师疯了!当然,也真的有“疯子”的存在,但是我相信他们不敢这么做,他们唯一会做的其实不是“补”而是“漏”,没错,所谓的补习可能就是“超前”一些的“漏题”行为,这事儿二十年前我就遇到过,但是从小过来看还真没准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但是对那些自己努力的学生来说确实不公平。好在天道轮回,真的永远假不了,最后的考试还是说明了问题真相。

请大家一定要相信:天道酬勤!

(原文发自本人头条号上,欢迎点评、关注)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我来说一个我亲身经历的吧,有次我去理发,当时正好有一个我们这里最好的市中的老师也在理发,而且跟理发店老板还是朋友,老板想在市中附近买学区房,好让女儿上市中,他们聊的欢,我也听的起劲,毕竟我女儿也正好快小升初。结果那个老师居然建议老板不要太迷信市中,毕竟他女儿成绩一般,去了也不一定跟得上,她还透露她学校里好几个厉害的老师上课都不会讲重点,如果想保持班里前二十名,就必须去老师家里补课,一个学期起码好几万,很多家长苦不堪言,但是为了孩子只能忍气吞声,有的家长还说等孩子毕业了就去举报,但是真的等孩子毕业也没有家长去举报。我当时听了就很震惊,我想这位爆料的老师也不会无缘无故诋毁自己同事,真的是作为老板的朋友才会这么跟他说的。后来我女儿小学毕业考总分只扣了8.5分,符合市中总分扣十分内,不在学区也可以录取的资格,当时我女儿小学班主任跟我们说这个事,我毫不犹豫拒绝了,我宁可信其有,如果真让我女儿碰上那样的老师,以我们当时的经济能力根本没办法支持她上那种补习课。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学区中学,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事实我们的选择是对的,我们学区的中学校风师风一直很正派,老师都是免费给成绩差的孩子补课,如果有家长想给孩子报补习班,老师也会做出正确引导,让家长少花冤枉钱。


小小蕾蕾妈


我认为说老师上课不讲重点,逼迫学生课后补课的说法无论出自谁之口都别有用心,我们都知道,知识是有连贯性,一环扣一环的,课堂中哪个知识点讲不到,下一个知识点就无法进行。就像人一样,必须从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少年才能走向青年,到成年人。所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说出混淆视听的话,一些人也随帮唱影乱哄哄。其实根本不懂教学,有句话说隔行如隔山,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不要人云亦云。教学要按教学大纲来,讲课的难易程度是有比例的,是要照顾全体学生的,所以课堂中有的学生吃不饱。就是学习好的,有的学生消化不了是正常的。出现补课也是正常的,课下吃不饱的多喂点,加大或提高难度,拓宽视野。消化不良的就要帮助他把最基本的知识点掌握了。就可以了。所以,不懂教学的家长们,不要认为老师多么可恶,只认钱,老话说的师傅教徒弟总会留一手。但可以问心无愧的告诉家长,自古以来老师教学生都想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毫无保留的教给学生,希望他的学生桃李满天下。这里不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一说。希望家长能正确的认识问题。


避夬乘履


虽然不知道这种说法出自谁之口,但是这种说法现在却是甚嚣尘上。据我所知,确实存在这样的老师,他们是老鼠屎,弄坏了教育这碗汤。现在社会上的人对教师的意见很大,除了社会风气变得浮躁之外,最大的原因还是教师队伍中间出现了一些败类。他们没有职业道德没有做人底线,一心钻到钱眼里,做事不择手段,不计后果。 这样只肥了他一个人,骂名却落在了所有教师的身上。不说家长对他痛恨入骨,所有正直的老师也对他痛恨有加。

另外这种说法为什么会甚嚣尘上?因为有少数人别有用心,推波助澜,也因为有些家长和学生不明就里,人云亦云。有的家长和学生自己并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不知出于何种目的也到处散播这种消息。有的家长真的遇到了这种情况,他们不是去教育局反映问题而是将心中的愤怒到处散播。他们的这种做法非但没有惩罚到违规的老师,而且还给了本来有些观望的老师更坚定的决心:你看家长根本不敢去告,只敢私下发发牢骚。其实教育局的大门就在那里,教育局的电话也可以查的到,打个举报电话有那么难吗?如果你怕他们上下串通一气,那么还有更高的管理部门。如果你有秋菊打官司的决心,那又怎么会在自己的孩子遭到不公正对待的时候,不敢挺身而出而只敢私下发发牢骚呢?鸟儿遇到不平,尚敢鸣叫,人类遇到不平,就只能缩头沉默?有那些四处传播怨气的心思和时间,不如找一些家长认真的想一想对策,怎么样举报老师又查不到自己不殃及孩子。如果你没有举报过,如果你只敢发发怨气,那么请继续,我只能哀你不幸,怒你不争了。


高二五班


我的孩子现在读高二,从小到大我一直关注他的学习,说句实话,“老师上课不讲重点,逼迫学生课后补课”这句话是不懂教学的外行家长说的。学生被逼无奈要进行大规模的课后补课其实是国家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课程难度太大,以及中高考制度。


以初高中为例,中国的初高中都是三年制,初中三年后中考,高中三年后高考。初高中的课程设置都是三年的教学计划,而通常最后一年的教学内容难度偏大,也是中考高考分数占比较大的内容,而这部分内容如果在毕业前才学习通常一般资质的孩子都不会掌握的太扎实,学校为了能让学生考出更高更好的成绩,开创了比较特殊的教学方式,就是把三年的课程压缩到两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快速学完,剩下一年或更多的时间来集中复习,通过一轮,二轮反复加强,巧妙的避开正常人接受新知识的缓冲期与中考高考时间的碰撞,这种方法确实收效明显,不得不说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为了提高成绩,提高升学率,当然也为了孩子的未来煞费苦心。


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也有问题,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大大减少了孩子对新知识自然接收的时间。这个我们中国的老祖宗曾经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成语来形容,就是“拔苗助长”。孩子快速的学习,为了加快进度就必然减少习题课,把用来做题消化理解的时间换成讲新课。成绩自然就上不来,那么这时候家长会就起作用了,每个班里总是会有那么几个变态学生,他们总是什么都会,老师讲的会,老师不讲的他也会,于是老师在家长会就说了,不是我们的问题,一样的孩子一样学,是你们家长不会教育,没给孩子养成好习惯,打下好基础。家长能怎么办,成绩上不来,补课吧,于是课内学知识点,课外补知识点加习题。等于把学习时间延长了一倍,于是成绩上来了,这是现在孩子补课的真正原因。

如果说初中这种现象还不十分明显,到了高中,学习难度陡然增加,已经不能用阶梯式跳跃来形容,初中到高中的知识是从平地到高山的跨越,而且最流氓的是你在书上学到的东西,考试基本都不考,数理化语文外语,你学完书上的知识点考试得不了几分,题的难度比书又跨越了好几级,所以不讲题只讲知识点基本你也就去个三本或大专,而学校同样是没时间,国家有规定,给学生减负,学校不能占用自习时间讲课,不能开设晚自习,难题就是没时间讲,逼得学生课外去自行解决。

所以我说补课这事家长都深恶痛绝,可是都没骂到根上,根上是课程内容太多,难度太大。我记得我在小学毕业时学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应用题,我儿子小学三年级就学了,我初中学代数几何,我儿子是小学开始学,我在大学学导数,微积分,我儿子高二学,整体知识体系难度过大,时间过于提前。国家希望通过高难度的考试区分,选拔人才,觉得这样才能够巩固和提升我们的大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可是有点太左了,我们的北大和清华在民国时期不可能有现在这么大规模,大剂量补课的学生考入,但是依然培养出众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领先于世界。

把学习难度降下来,还给十几岁的孩子一个朝气蓬勃的青春期,这是每一个家长的期盼。希望国家能看到问题的实质,真正给孩子减负,而不是隔靴搔痒,既不得要领,又劳而无功,甚至适得其反。


蓝铃花般的火苗


清者自清,无需解释!不会空穴来风,我小时候的教育是:老师从不收礼,不会免费教,批作业到深夜。现在我孩子是同桌互批或拿家里家长批。有时孩子不会的题是学习好的同学给讲!我就不明白了,老师天天忙的是啥?我们孩子几乎是没有月考,季考还有期中考!开学作业很少,期末要考试了开始买写不完的卷子摸底,家长紧张孩子更紧张!所以老师的教学方式很重要!其实老师也想让孩子考好,但方法是不对,学习是一日一日的,不是对付考试。所以我们就盼着马上毕业!


没名没姓还是我


应该说,"上课不讲重点,逼迫学生课后补课"这种反常现象确实有,但属极个别。😂别看我是老师,我家还真遇到过。我外孙上小学时,遇一班主任,课上按课本讲,课后组织部分交辅导费的学生到他家专讲课外辅导书上的题,考试时挑一多半辅导书上的思考题考学生。我外孙认真啊,考不了满分回家哭,我女儿也是教师,一打听,这家伙搞歪门邪道,碍于同行面子,让外孙交了辅导费,上了他的课后辅导班,外孙也次次考满分。这个教师中的败类,不光让学生交辅导费,因他辅导用他车拉学生来回,还让学生交汽油费。你说可气不可气?但,话又说回来了,教育也不是一块净土,这种败类,毕竟极少数,他代表不了广大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绝大多数教师。对这种"课上不讲,课后讲"的现象,希望各位家长理解。由此"上课不讲重点,辅导课再讲",显然不是出自教师之口,只是家长或媒体的猜测或推断。


乡恋WJP


说这种话的人一定不是教师,并且对教师有病态类的成见,老师站在讲台上都是巴心巴干地讲,返返复复地讲,就算这样上课,部分学生们然似懂非懂,老师还要想其它办法讲,哪里有可能上课不讲,补课讲!说这话的人敢站出来晒一晒吗?


手机用户84657167208


有这种现象,所以就有人这样说。可这种现象是不是普遍现象?这种现象的程度严重与否,并没有说明。

有些事情,一旦关系到孩子的教育,家长总是格外敏感,尤其是听到老师上课不讲重点,课后收费不公平对待,心中怒火中烧,添油加醋。认为很多老师都是这样。



但事实是,这样做的老师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老师还是倾尽所有来传授知识,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对学生更是恨铁不成钢,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带的学生能够有所成长,有所成就。

所以,虽然有些事情违反师德,但对于大部分老师,我认为还是好的,不要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