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看不惯的高士奇为何终身受宠康熙皇帝

于成龙山西永宁人(今吕梁),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

他清廉到什么程度呢?他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仆”。去直隶,他“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在江南是“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民因而亲切地称他作“于青菜”。总督衙门的官吏在严格的约束下,“无从得蔬茗,则日采衙后槐叶啖之,树为之秃。”他天南地北,宦海20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只一个结发妻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相见时,老婆子还在做农活,夫妻居然相见不敢相认,清操苦节简直到了令人无法理解的程度。


高士奇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浙江绍兴府余姚县樟树乡高家村(今慈溪)人,后入籍钱塘(今浙江杭州)他是清朝康熙皇帝的近臣,一生效忠于康熙帝,同时也是一位在文史哲诸方面都有贡献的学者。高士奇早年家贫,后在詹事府做记录官。康熙十五年(1676年)升为内阁中书,领六品俸薪,住在赏赐给他的西安门内。 高士奇每日为康熙帝讲书释疑,评析书画,极得信任。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晚年又特授詹事府詹事、礼部侍郎。死后,被追谥文恪。他平生学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所藏书画甚富。

高士奇由于博学多才,又无政治野心,同时还颇有些偷奸耍滑的天赋,一生颇受康熙圣眷。高士奇长年累月不离康熙左右,虽然当时级别不算很高,也没任过封疆大吏,但是,却最能掌握皇帝行踪和心思,这就是京官高层最需要的核心资源。因此,权臣如索额图、明珠一类红得发紫的大人物都要礼敬高士奇三分,以便关键时刻能得到皇帝的最新消息。也正因如此,高士奇府弟中常有各色官员、掮客,川流不息,走动频繁。其中自然少不了,溜须拍马,弹冠相庆甚至利益输送。

高士奇书法

这就让当时的清官于成龙十分看不顺眼,于成龙是个苦干的地方官员,眼中更多的是百姓疾苦,政绩清明,对于高层权力斗争或者政治平衡需要考虑不多。他一再上书康熙,奏请皇帝将高士奇外放。康熙碍于于成龙的官声不便发作,几次隐忍,而于成龙也是不给皇帝面子,一直上折子,直惹得康熙大怒,站在乾清门外叫骂:朕身边就这几个用得着的人,你们就惦记着,硬要把他们弄出去!

高士奇长得嘴脸并不怎么帅气,史载高士奇写得一手好字,学问杂而不精,既能读书,又会玩古,颇有急智。因得明珠举荐,方才供奉内庭,行走南书房。据说他曾把假古董献给皇帝,真是胆大包天。康熙极为欣赏高士奇,出行必令扈从。高士奇曾写诗:“身随翡丛中列,对入鹅黄者里行”。鹅黄,指的是皇帝身边的黄马褂。

康熙皇帝之所以如此宠爱高士奇,除了他博学多才,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会做人,会做到令人无法不舒服的程度。要知道,皇帝有时也是很烦恼的,能让皇帝舒服,这就是了不起的功夫,也不了不起的功劳,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正如康熙所言:“朕也知道,朕身边有很多贪官也有奸臣,其行可诛,但是,朕也需要他们。”这就道出了皇帝其实很多时候也是无奈的。

有回康熙皇帝出猎,骑的马不驯服,老是乱踢, 弄得龙颜不悦。高士奇知道了,马上故意滚得一身泥,跑到皇帝身边去侍候。皇帝问他为什么这个样子,高士奇说自己刚从马上摔下来,衣服来不及洗干净。皇帝大笑起来说:“你们南方人,体格懦弱。刚才朕的马老是乱踢,朕都没有坠马。”皇帝见着高士奇的狼狈样子,便觉得自己英武异常,就开心了。还有一回,康熙登镇江金山,欲要提字,心中无词,犹豫良久。高士奇见状忙写“江天一览”四字于掌心,凑到康熙身边假装磨墨,故意稍露手心,康熙会意,欣然提字。

如此拍马功夫,令人佩服。故世间有成功如于成龙者,也有成功如高士奇者,仁都见仁,智者见智吧。

(敬请各位关注本人头条号,笔者祝您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