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花钱买官下场,被光绪识破,最终被逼成了和尚

买官碰壁:光绪罢斥文盲道员

盐茶道是个肥差,玉铭得授后,屁颠屁颠地赶去谢恩,光绪见此人说话和举手投足都粗鄙不堪,一点都不像读书之人,便觉得大有问题,于是问:“你原来在哪个衙门当差啊?”玉铭答不上来,光绪一下没反应过来,哪有木厂便说:“奴才一向在某某木厂当差。”

玉铭见光绪不明白,便说:“皇上您不知道某木厂啊?那可是西城第一大场”光绪这才明白道:“那你就是木厂掌柜了?既然木场生意这么好,那你干嘛不做下去,反要去做什么官呢”玉铭是个粗人,直言快语:“奴才听说四川盐茶道挣的钱,要比木厂多好倍呢。”

光绪本就很不高兴,听了这话,便冷笑道:“你想做官,可会国语(满语)吗?"玉铭说:“不会。”(当时满人已大部分汉化,已不知道满文为何物了)光绪哼了一声,问:“会写汉文吗?”玉铭心里没底低声说:“会。”光绪便问:“你读过什么书?”玉铭说:“读过《百家姓》和《大学》。”光绪听后,便把纸和笔掷到地上,命一太监将他引出去写好自己的履历再交上来。

可怜玉铭其实是个文盲,哪里会写什么字?他老人家在乾清官的阶上,写了半天也写不出什么来,这时光绪帝又命交卷。光绪拿过玉铭写的东西一看,只见上面似乎有“奴才玉铭,某旗人”几个字,字大如茶杯,还东倒西歪,笔画都看不清楚,就连.铭”两字也没完全写对。光绪大怒,立刻命相关部门查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情当然很简单,就是花钱买官罢了。

这上头一认真起来,玉铭的四盐茶道随后也就被废了。只可怜玉铭不但空欢喜一场,还白白浪费了大把银子。玉铭失官后,又跑回木厂重操旧业,后在承办醇亲王工程时贪污公款。事发后,为逃避官府追捕,玉铭只好剃发为僧。他那买官被罚写字的故事,一时被传为笑柄。

和玉铭遭遇相似的还有个叫鲁伯阳的人,他也是靠花钱买到苏松太道,但到江南正好碰到刘坤一做两江总督。刘总督知道他的底细,故意不让他上任、数月后,便找借口将他弹劾开缺。鲁伯阳当时被气得半死,据说他为了买这个官前前后后了7万两银子,竟然一天官都没做成,一气之下看破红尘,跑去做了道士。

官路上跌跟头,这“一僧一道”的事,颇值得世人引以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