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最败人的两个字

《礼记·大学》中写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可见修身在人生整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清朝一代大儒的曾国潘,也很看中修身对一个人的影响,在他生平写给他几个弟弟的家书中可见一斑。其中曾国藩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也是一个极为深刻的修身认识,这句话后来也成为他家训的名言。

曾国藩说:“败人两字,非傲即惰。”他又说:“败人的两个字,一者傲,一者惰。”(《全集•家书》)

有关这句名言的意思他还曾在家书中展开来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吾因军事而推之,莫不皆然”。(《全集•家书》)

就是说,天下的庸人,之所以平庸无为,主要原因就在于一个惰字,也就是懒;天下的有才人,虽然有才,但最后或者一事无成,或者前功尽弃,原因则在于一个傲字,也就是骄傲。曾国藩说,以我多年带兵打仗的经验来看,天下事莫不如此。

对于那个傲字,曾国藩提出的解决办法是“谦”与“敬”。这一点和我们大多数人的理解并无太大的不同。而且曾国藩认为有大才的人不能施展其才,最后落得碌碌无为的下场,这主要是傲字导致的,像三国时的杨修就是这样的典型。

另一个字惰,就是懒惰,就是消极,就是懈怠,就是虽然心里有念头、有想法、有理想,可是一做有意义的事就提不起劲头,就一拖再拖;一做无聊的事,就会耗上大多数的时间,一耗再耗,等时间耗得差不多了,又追悔莫及,悔之晚矣。

对于惰字,曾国潘也提出了两个字,那就是“克勤”

他一生都非常强调一个字,就是——“勤”。勤劳的勤,勤奋的勤,勤勉的勤,而他一生的成就也可以说是多半都建立在这个字上的。

曾国潘在家书中也要求孩子要做到“五勤”。分别是手勤、脚勤、口勤、脑勤、事勤。

手勤、脚勤能养生,口勤多问候,脑勤多思考,人都是社会中的人,你能谦虚谨慎、多思多学,你就能更深入地领会儒家的仁义学说,自然能对形成良好的人生观提供帮助。事勤就更能锻炼人了,不仅能锻炼人的行动能力,还能锻炼一个人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人生来说就更为重要了。

我们都常说“家和万事兴”,曾国藩认为“家勤”也能“万事兴”。他的家训中有句名言说“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是说任何家庭或家族,只要能勤的,没有不兴旺的,只要倦怠的,也就是惰的,没有不败家的。

“人而不勤,则万事俱废,一家俱有衰象”

曾国藩一生对勤字的推崇到了无以复加了地步,对勤字身体力行的实践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正如曾国潘所说、所践行的那样,天下哪有容易待的地方,生命哪有可以浪费的光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