霰弹枪——尼奥斯戴德霰弹枪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尼奥斯戴德是一款真正的滑动(泵动)枪机战斗霰弹枪。与其他霰弹枪相比,它更短、更紧凑、更简洁。该枪采用独特的枪机,通过前拉而不是后拉前托装填枪弹。两个管状弹匣分布在枪管两侧,每个弹匣装有6颗枪弹,因此可根据弹匣选择器的位置从任何一边供弹。加上枪膛中的一颗枪弹后,共有13颗枪弹可供发射。弹匣选择器、保险卡笋和前托卡笋可使用任何一只手操作,弹壳向下抛出。枪身外形平滑,由高强度聚合材料制成。装填和退弹简单、快捷,以常规方式扳开枪管后,便可对任何一个弹匣装弹或退弹。弹匣管上的开口让使用者能够知道枪弹剩余量。

尼奥斯泰德霰弹枪一问世就在轻武器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人说霰弹枪在轻武器界并不稀罕,但尼奥斯泰德霰弹枪却令人刮目相看。因为像这种具有革新思想的产品,在轻武器领域还是不多见的。该枪是南非的特维洛兵工厂不久前推出的,12号口径,采用唧筒式供弹方式及刚性闭锁机构。有人会说,这种结构并不算新鲜。不错,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德国韦茨拉尔的黑斯工业公司的确试验过采用枪机刚性闭锁、装弹时枪管向前运动的半自动步枪。但南非的这种霰弹枪却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它的设计者10年前就应瑞士警方的要求着手设计该枪,但当时没有批量生产,只是同南非的特维洛兵工厂合作之后,该枪才逐渐为世人所知。

尼奥斯泰德霰弹枪诞生于南半球,其结构很有特点,枪的大部分零部件都是“颠倒”装配的。传统的霰弹枪,如温彻斯特1300“防御者”或雷明顿870霰弹枪,采用的是位于枪管下方的单管弹仓的结构。而该枪则不同,它采用可以向上抬起的双管弹仓,位于枪管顶部、提把下方,每个弹仓容弹6发,另外在枪管内还有1发。提把上装有可以全方位调整的“鬼环式”瞄具。采用无托结构,全枪外形极简洁。

传统的唧筒霰弹枪枪管固定在机匣里。射击前,向后拉护木,使枪机开锁,然后抛壳,同时击锤待击。在将下护木向前推的时候,借助装填杆从管形弹仓里抓一发枪弹送入弹膛,然后枪机闭锁。有的闭锁在枪管节套里,有的直接闭锁在机匣里。

尼奥斯泰德无托霰弹枪的工作方式与传统霰弹枪截然不同。枪管是可移动的,其可抬起的2个管状弹仓装在枪管上方,向前推护木时,枪机开锁,枪管组件向前运动,弹壳被抽出,并被向下抛出枪外。向后拉护木时,供弹机构从适当的弹仓中取一发弹,送到进弹位置,当枪管向后运动时,弹被送进弹膛。在枪管运动到待击位置时,机匣底部的闭锁凸笋被强制抬起,卡入枪管中的凹槽,使枪管与机匣闭锁在一起。如果枪管与机匣没有完全闭锁,则枪不能击发。

该枪操作简单,射击准备迅速,拿起它之后,很快就可以掌握射击要领。但在装弹时要使劲握紧枪。尽管是无托结构,由于利用护木前后滑动完成射击循环,射击时没有不适之感,所以可以像用普通唧筒式霰弹枪一样进行连续射击。

由于枪上配有“鬼环式”瞄准具,射弹散布密集度还是相当高的,特别是使用箭形弹时,精度更好些。用这种箭形弹在100米距离上射击,5发一组的射弹散布圆直径为25厘米。用内装9粒弹丸(弹径约8.3毫米)长70毫米的雷明顿00 号鹿弹,向40米距离上瑞士军用F靶(高100厘米,宽45厘米)射击,有5-7粒弹丸命中靶板,超过了军、警方的指标要求。

该枪有两点不足,一是双管弹仓有时供弹不畅。例如,在使用后坐力较大的弹,如76毫米马格努姆霰弹时,有时会被卡在管形弹仓里。幸好在弹仓上面有6个纵向槽,发生上述故障时,可以用适当的工具如瑞士小刀排除故障。厂家若改用大容量弹仓或许会克服这一缺点。二是击发机构存在问题。尽管厂家在说明书里称,枪在保险状态下掉落地面绝对安全,但在试射时仍然出现了2次意外走火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