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家车企曾经家喻户晓,如今却面临破产和退市

哈飞汽车,曾经家喻户晓的“微客之王”;长安铃木,曾经叱咤风云的“微车之首”,这一个自主品牌的“元老”,一个合资品牌的“先锋”,应该说都是生逢时代的,既符合国家小排量的产业政策,同时也符合下线城市、乡镇代步车的定位,如今却沦为破产和退市的窘迫境地。究竟是技术升级太慢还是产品营销上出现问题?亦或是微型车不符合当下国情呢?

“同是天涯沦落人”

近日,曾经家喻户晓的“微客之王”哈飞汽车因以资抵债成为关注焦点。刚于去年卖掉整车生产资质后,哈飞汽车于8月7日又传出以资抵债的消息。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因为缺乏可持续的技术支持,哈飞汽车已上了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第三批“劝退”名单。

提起哈飞汽车,估计30岁以上的车主还知道曾经有这样一个品牌,90后车主可能就没听说过了。想当初,哈飞汽车也曾有过“高光时刻”,1982年第一台微型载货汽车下线,2011年6月底,累计产销已达260万辆,其中出口超过20万辆。旗下著名车型有:松花江、路宝、赛马。早在2001年,哈飞汽车的年销量就达到了12万辆,让许多合资品牌都“望尘莫及”。

不过,后来由于哈飞汽车经营不善,2008年开始慢慢从公众的视野消失。并且陷入债台高筑,卖身还债的“死循环”。

无独有偶。同样“悲剧”的还有曾经的“微车之首”长安铃木,铃木和长安汽车就解除合资协议一事达成一致,铃木将其在合资公司所持有的股份全部出售给长安汽车,预计今年内完成出售。早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就有传言称有一家合资品牌将退出中国市场,当时不少人就质疑过铃木,果不其然,在昌河铃木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后,长安铃木也正式宣布退市。

至此,铃木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接连撤资两家合资车企,铃木在华将不再拥有任何生产基地。其中很大原因是铃木在中国销量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结果。

两个品牌,殊途同归

哈飞汽车在2001年运营情况达至巅峰之后,表现却每况愈下。2008年,哈飞汽车的负债累计已高达9亿多元,此时的哈飞汽车已经无力支付常年拖欠的贷款款项。

在销量方面哈飞汽车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因为质量问题频发,哈飞轿车销量惨淡。以哈飞赛马为例,上市之初月销量曾达到2000辆,但从第二年开始,哈飞赛马的销量便开始逐步下滑,直到2013年停产,10年间累计销售不足9万辆。

祸不单行的是,哈飞汽车在微车市场的销量也开始下滑。2002年累计销量为15万辆,2003年为14.5万辆,市场占有率由21.6%下降到18.92%。但竞争对手五菱开始逐步发力,销量由2002年的8.6万辆,提升到2003年的13万辆,此后稳坐微车市场的冠军。

专家表示,哈飞汽车的堕落可以看作是中国汽车行业里被淘汰者的典范。管理层不认真研究市场,不在重要零部件的研发上投资,不愿意参与市场竞争,而是“消极避世”,官僚式的不作为内耗。

与哈飞汽车的“不作为”不同的是,铃木还是比较“努力”的,但其这两年在中国的销量确实不甚理想。2017年铃木的全年销量为8.65万辆,同比下滑26%,整体亏损达8482万元,而在2018年过去的几个月内,总销量为2.19万辆,同比下降45%。

铃木退市最大的原因是不能适应中国消费者的市场需要,没有做好及时的转型,因为现在中国人的普遍观念是买车越大越好。据了解,其实长安曾经和铃木有过商议开发大车,但是铃木方面认为其专攻的领域是小型车市场,且对长安的建议置之不理,长安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只能把重点放在自己的本土品牌上。这或许也是导致其退市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