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流域的光荣史,巴比伦尼亚最后的闪米特主人,迦勒底帝国

迦勒底人是巴比伦尼亚最后的闪米特主人,在巴比伦兴建了都城,并重建了被辛那克里布摧毁的巴比伦城。迦勒底人以自己部落的名称来命名这里,现在,这个国家被称为迦勒底。公元前605年,在幼发拉底河畔的加西米斯,西部各个国家的联合部队被迦勒底人击败;后来,他们又打败了以埃及为后盾的亚述残余军队;最后,迦勒底人占领了整个肥沃新月。他们将米提亚人从北部山区赶走,并建立了迦勒底帝国。

尼布甲尼撒是迦勒底帝国最伟大的皇帝,在加西米斯之战中获胜后,他返回了巴比伦,他的统治持续了40年,他是东方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在《圣经》中也有关于他的记载。后来,埃及不断怂恿西部国家进攻迦勒底,这激怒了尼布甲尼撒,他严惩了所有起义者,其中,希伯来人的犹大王国受到的惩罚最严酷。公元前586年,他们的都城耶路撒冷被攻陷,许多希伯来人沦为俘虏,被送往巴比伦。

虽然战火纷飞,但迦勒底国王仍抽出一部分宝贵的精力,聚敛钱财,兴建巴比伦城。这里延续了亚述建筑的风格,但迦勒底人在亚述建筑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城南的神庙区,国王重修了一座神庙,用来供奉巴比伦人所信仰的神灵,还在神庙与宫殿之间修建了一条宽阔的节日大道。节日大道穿过一座门洞,这座门洞庄严肃穆,是为了供奉女神“伊什塔尔”而兴建的,因此被称为伊什塔尔门。伊什塔尔门的后面坐落着恢宏的皇宫与政府部门。

在众多的塔式建筑中,有一座“通天塔”,就是颇负盛名的马杜克神庙。沿着台阶往上,直到皇宫的顶部,那里是宫顶花园,种植着各类热带植物,它的存在为宫殿平添了许多色彩和生机。站在花园上俯瞰,伊什塔尔门等建筑都尽收眼底;而置身于一片绿意的棕榈与蕨草之中,更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无论国王的事务多么繁忙,他也会在妻儿的陪伴下登上这片花园,享受难得的片刻安宁。当他极目远眺,恢宏气派的皇宫尽收眼底,我们似乎可以想象他得意的神情。

尼布甲尼撒的宫顶花园就是传说中的巴比伦空中花园,这座神奇而瑰丽的空中花园闻名遐迩,并被希腊人列入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正如亚述和埃及的许多王城一样,巴比伦城在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尼布甲尼撒的打造下,巴比伦成为规模空前的巨大城市,它的城区宽广,城墙坚不可摧,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市。巴比伦有一道城墙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广阔平原横穿而过,为此,人们不得不在幼发拉底河上修建一座桥,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桥梁建筑。至今,幼发拉底河的河床上还留存着桥墩的遗迹,这是保存至今历史最悠久的桥梁建筑遗迹。

尼布甲尼撒一手改造了巴比伦城,这座城市的辉煌持续了一百多年,希罗多德对此感慨良多,他在描绘巴比伦城时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基督教徒都知道,曾有大量希伯来俘虏被囚禁在巴比伦城内。现在,巴比伦城昔日的辉煌早已逝去,在1899年至1917年之间,发掘者们一直努力挖掘着这座古老城市的遗迹。最终,他们发现了一座座古代建筑遗迹,桥墩、节日大道和伊什塔尔门才呈现在我们眼前。纵观整个巴比伦国,伊什塔尔门是保留下来的建筑物中让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其他地方只残留了一些土坯墙,巴比伦城曾经的兴衰荣辱都无法通过这些残片再现。

与巴比伦平原上的其他闪米特入侵部落一样,在很大程度上而言,迦勒底的发展是以巴比伦文明作为基础的。在迦勒底时代,商业贸易逐渐兴起,手工业和艺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人们也培养了更高的宗教和文学素养。与过去一样,宗教教条与文学作品还是在泥板上书写楔形文字,记录下来。

当时,科学与天文学迅速发展,迦勒底人继承了通过观测天体来预测未来的传统。占星术也得到了更为深入而系统的发展,事实上,它正在向天文学迈进。迦勒底人将赤道划分了360度,占星师第一次画出了12群恒星的图像,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黄道十二宫”。在历史上,迦勒底人最早绘制了天体图。

巴比伦城的那些新式建筑体现了迦勒底人统治下的巴比伦达到了更新、更高的文明阶段。毋庸置疑,亚述文明是这一切的基石,但是,迦勒底人仍尝试恢复汉谟拉比时代的巴比伦文明,并为此不懈努力:书吏们坚持使用古代文字和语言;国王们不断挖掘着神庙地下祖先留下的文字记录,试图找到今天被我们称之为奠基石之类的东西。

一味尊崇古代甚至复兴古代文明无疑会让文明倒退。迦勒底在尼布甲尼撒时期走向了巅峰,尔尼布甲尼撒死后,这块古老的东方大地仿佛在一夕之间失去了所有开拓与创新的精神。与尼罗河历史如出一辙,两河流域的历史也先后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随着闪米特民族从早期世界的舞台上谢幕,新的印欧语系族群又在历史舞台上闪亮登场。这些骁勇蛮族来自东部、北部山区,他们相继征服了南部沙漠的游牧民族,翻开了历史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