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李世民弃用20年,一旦唐高宗召唤,生擒国主灭国为何手到擒来?

被李世民弃用20年,一旦唐高宗召唤,生擒国主灭国为何手到擒来?

在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大一统的时代,都是名将辈出的时代,可以说很多名将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才使得他们的名声不显,或者是他们很难有出头之日,这叫乱世出英雄,特别是汉唐王朝更加是群星璀璨,将星云集的时代,汉朝有韩信、卫青、霍去病、班超等等名将,而唐朝也是不遑多让,例如李靖、李绩、郭子仪、李光弼、李晟等等都是在历史上数得上的名将,但是在这些名将的星光下,依然不能掩饰一员猛将的功绩,可以说他一生攻破三国,并且都生擒他们的国主,这样的猛将如此的功绩的人物,却被唐太宗雪藏了近二十载,弃之不用的没有有什么隐情吗?

这个人就是苏定方,他的主要的功绩都是在唐高宗时代建立起来的,可以说高宗时期的疆域面积的扩大,他有着你不可磨灭的功绩,单单灭三国,生擒国主的功劳,就足以站在历史名将的舞台上了,他击败了吐蕃,平定了西域,可以说为唐朝开拓数千里的疆域,使得高宗时期疆域达到巅峰状态,都是他的功劳,但是这样的名将,他的一生除了最后的十几年的时间,可以说过的都是积极不顺利的。

苏定方出生在隋朝末年的乱世之中,当时的天下群雄并起,也是盗匪横行的时代,国家的法律得不到实行,百姓可以说饱受侵害,在这个时候,苏定方和他的父亲不忍乡亲们被盗匪欺负,就组织了一只乡勇团练,当时的苏定方才仅仅十五岁的年龄,但是他的勇猛强悍却是远近闻名的。因为经常跟着他的父亲上阵杀敌,也就锻炼了他的本事,在他的父亲战死之后,苏定方就成为了这支队伍的首领,但是很快社会的局势发生了变化,他们这几千人的队伍可以说很难在这个乱世获得生存的机会,所以寻找一个好的靠山就是刻不容缓的事情,而这个时候的河北地区起义军的首领即使窦建德,而他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物,能够善待百姓,所以多方权衡之下,他加入了窦建德的起义军中,成为了他手下的一员猛将。

但是虎牢关一战,窦建德的势力几乎被消灭了干净,这个时候的苏定方就投奔到了刘黑闼的帐下,但是这个刘黑闼也很快被唐朝消灭了,最终苏定方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就回归了乡里,回到老家开始了他的种地生涯。让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下去很多年,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他就有可能一辈子终老乡里,做一个默默无闻的老农民了。

这一切的转机就是出现在李世民贞观四年,这个时候因为要征讨突厥的需要,皇帝下令召集当年的义军旧部参与进来,就这样苏定方被征召进入了李靖的军中,在征讨颉利可汗的过程中,他可以说是异常的勇猛,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将他当年的勇猛丢弃,并且在征讨突厥的过程中,他还充当了一回特种部队的角色,来了一回斩首行动,可以说他带着二百骑兵成功的活捉了颉利可汗,使得整个东突厥不再成为唐朝的威胁,这一战可以说完全展现了他的能力,他是一名名将无可置疑,可能正是因为有了这次擒拿颉利可汗的经验,所以后来他才生擒国主的能力吧!

这次的功劳使得他获封为左卫中郎将,但是这个官职他是一坐就是近二十年的时间啊,可以说他的身上只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大唐贞观年间可以说是开疆拓土的时代,跟多的名将都是在这个时候建功立业的,而且这个机会也是非常多的,可是历史好像遗忘了有这么一个他的存在,他没有获得一次出征的机会,而李世民也是一代明主,如果他的手下有什么能人,不会没有能够展示的机会的,像侯君集和程咬金等人都获得了大量的机会,也捞取了大量的战功,但是苏定方却没有登上过一次战场。

但是机会是留给又准备的人的,就在唐高宗对高句丽用兵的时候,皇帝李治想起了昔日的这员猛将,可是这个时候的他,早已经是一个六十三岁的老者了,他的头发都已经花白了,可是这个精气神却是没有什么改变,二十五年的等待,机会终于再一次落到了他的身上,他没有辜负皇帝的厚爱,用一场场的胜利报答着李治的知遇之恩,在他的生命的最后十几年的时间内,他先后消灭三个国家,生擒他们的国主,让这个大唐的声威达到了顶峰,就是李世民时代也没有这么大的疆域,这也成为了李治超越他父亲的一个方面。

那么为什么李世民没有使用苏定方呢?肯定不会是能力的问题,当年的生擒颉利可汗的事情,必然会进入李世民的耳中,而他作为君主,还是一个能够统兵的君主,这个看人的眼光自然是不会差的,那么就只能有两种可能,一是苏定方的性格原因,想象一个在兵败之后,宁可归家种田,也不效力李唐王朝的武将,应该是有着他的一份孤傲的,或许这份孤傲就在他的骨子了,李世民明白他是一个忠臣的楷模,也恰恰是这一点,说明他自始至终没有走进李世民的心中,或者或苏定方对于李世民缺少了一份当初他的旧主一般的忠心,李世民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磨掉他的边边角角。

当然了,最重要的就是贞观年间名将太多了,几乎没有苏定方的出头之日,李靖和李绩就不必说了,尉迟恭、侯君集和程咬金等等,哪一个不是独当一面的猛将,而这个时候的苏定方,他的资历还是太浅,所以也就不能进入太宗的法眼了。也许李世民是要将这员虎将留给他的儿子使用的,就像李绩一样,要不然为什么高宗会突然想起一个二十五年没有什么作为的老将军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