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只有宋江最不该投降:投降就等于把自己变成了装进筐里的猪

很多人都对宋江接受朝廷招安表示理解,并且能够为宋江找出好多理由,但是翻翻历史大家都会知道,别人在招安之后都可能走上正途,甚至可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但是只有宋江不可以接受招安,在宋江坐上梁山头把交椅那一天,他的命运就已注定。

宋江该不该招安,这要从朝廷角度来看,招安无疑是最省钱最省事的办法,还能避免大量人员伤亡,但是具体到宋江这个个案来看,无论是朝廷还是宋江,都不可以用招安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因为对朝廷来说,消灭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而对于宋江来说,招安也没有好果子吃。

朝廷不会真心接纳宋江,宋江也不能接受招安的第一个理由,就是宋江真有造反之心,而朝廷也真掌握了宋江企图谋反的证据。这个证据好死不死地偏偏掌握在蔡京的儿子蔡九知府的手里,这个证据就是宋江在浔阳楼上做的那首反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要知道自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宋朝就对武将极其狐疑防范,即使没有造反的确凿证据,也要解除兵权回家养老。而宋江通过一首反诗,谋逆之心已经搞得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蔡京作为当朝宰相,无论于公于私,都不会放过宋江——于公,他不会放任手握重兵的武将推翻宋徽宗,因为那样他自己的宰相之位自然也就保不住了;于私,梁山一伙人不但抢了他的寿礼,还弄得他儿子差点没命,作为一个父亲,替儿子报仇出气也在情理之中。所以宋江接受招安,等于一头肥猪把自己装进筐子里,就看朝廷什么时候把他抬出去宰了。

宋江不可以接受招安的第二个理由:在梁山上谁都可以接受招安,只有宋江不可以。因为历朝历代的法律对造反者都是“首恶必办胁从不问”,这一点在三国时期鲁肃曾经对孙权说过:“别人都可以投降曹操,只有你不可以。因为我投降曹操,最后还能当上个州郡的长官,而你孙权投降曹操,曹操也没法儿安排?”所以说鲁智深武松这样的义士归顺,朝廷是欢迎的,甚至王英张横这样的山贼水寇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他们都是一勇之夫,只要给他们足够的尊重和待遇,是可以成为一个好武官的——朝廷只要你的刀子快,人品咋样都不重要。

但是宋江不同,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他就是靠黑吃黑广纳贿赂,又用不义之财收买人心,真让他带兵打仗或者治国理政,不但经验不足,格局也太小,更为要命的是,宋江永远不能成为一个清官。而大宋已经是满朝贪官污吏,再多几个像宋江这样脸厚心黑的进来,朝廷真有点装不下了。而且宋江受了招安,必然会跟正活得滋润的北宋六贼“抢生意”,所以大宋君臣能接纳卢俊义乃至黑旋风李逵,也绝不会接纳宋江这个腹黑小吏。即使宋江奴颜婢膝拿热脸去贴朝廷和奸臣的冷屁股,最后也还是死路一条。只要蔡京高俅时不时地翻出宋江的反诗给宋徽宗念叨念叨,用不上三五年,就把宋江念死了。

最后一点,也是宋江不能接受招安的第三个理由:就是无论朝廷接受宋江投降,还是宋江主动要求招安,最初的受益者都可能是宋江,而这样的结果是天理难容的:清风寨被无辜屠杀的数千平民百姓的冤魂无法抚慰;征剿梁山战役中牺牲的朝廷官兵的英灵和家属伤痛无法抚慰;就是沧州横海郡那个四岁的小衙内,如果地下有知,也会帮助朝廷索取宋江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