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奇女子施剑翘,隐忍十年杀孙传芳为父报仇

被俘牺牲无公理,暴尸悬首灭人情。痛亲谁识儿心苦,誓报父仇不顾身。[施剑翘]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这个句子大家都耳熟能详。

这个典故来源于《史记》,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魏国谋士范雎被人陷害,魏国宰相魏齐下令将他处死。

范雎装死逃生后易名张禄来到秦国,受重用做了秦国的宰相,秦王四十六年,范雎迫使魏齐自尽。

范雎忍辱负重,最终大仇得报的故事让很多人感慨不已。

在民国,也有一个奇女子施剑翘,在绚烂的桃李年华,她白发苍苍的老父亲被大军阀孙传芳刺杀悬首。

这件事改变了施剑翘的人生轨迹。

她不再是一个温良恭顺的女子,也不再奢求平和,有的只是报仇雪恨。

她蛰伏十年,苦练枪法,终于在十年后枪杀孙传芳为父报仇。

公元1905年,清末光绪三十一年,施剑翘出生于安徽桐城一军阀之家,原名施谷兰。

施谷兰有着显赫的家世,她的父亲施从滨骁勇善战,得到了奉系军阀张宗昌的赏识,做到了第二军军长的职务。

她自幼聪明伶俐,深得父亲宠爱。

父亲给她请了私塾先生,教她读书习字。18岁那年,施谷兰从天津师范学校顺利毕业。

施谷兰,作为一个大家闺秀,原本应该有着无比美好的一生。

可惜,天不遂人愿。

民国十四年,国内军阀混战,直系军阀孙传芳和奉系军阀孙传芳为了争夺安徽、江苏两地开战。

战火纷飞中,施谷兰70多岁的父亲施从滨孤军深入,被孙传芳俘虏。

按照军阀惯例,不杀俘虏,可是孙传法却不顾规矩和劝阻,执意杀了施从滨,并割下头颅,悬首三日。

施从滨的三弟以同乡名义为他收尸,将噩耗带到了施家。

“战地惊鸿传噩耗,闺门疑假复疑真。背娘偷问归来使,叔叔潜移劫后身。被俘牺牲无公理,暴尸枭首灭人情。痛心谁识儿心苦,誓报父仇不顾身。”

听闻噩耗,施谷兰声泪俱下,哀伤刻骨,当即写下了为父报仇的明志诗。

战乱年代,施谷兰这样一个深闺缠足女子要杀一个大军阀谈何容易,起初,她也想借助他人之手复仇。

她第一个想依靠的是堂兄施中诚。

施中诚年幼丧父,被施从滨养大,刚得到噩耗时也跪地发誓要为伯父报仇。

张宗昌顾惜逝去的悍将,很快提拔施中诚做了烟台警备司令,可是他却动摇了复仇的念头。

施谷兰大骂堂兄,并与其断绝了兄妹关系。

她第二个想依靠的是施靖公,这个人是她的丈夫。

施谷兰没有旷世恋情,施靖公在施从滨遇害三周年的忌日上给了她报仇的承诺,她义无反顾就嫁给了他。

施靖公官运亨通,做了旅长,可是也安于享乐,动摇了复仇的念头。

施谷兰没有丝毫犹豫,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施靖公。

"一再牺牲为父仇,年年不报使人愁。痴心愿望求人助,结果仍需自出头。"

她给自己改名为施剑翘,写下诗句,亲自踏上了复仇之路。

翘首望明月,拔剑问青天。

施剑翘通过手术放开了裹足,苦练枪法,并追踪孙传芳的足迹,为刺杀做了充分的准备。

兵败后的孙传芳隐居天津,他也不想给日本人做事,数次拒绝了同窗冈村宁次的拉拢。

他在天津郊区修建了居士林,皈依佛门,法号“智圆”,信徒众多。

可是欠的债终究还是要还的。

1935年11月13日下午3时,阴雨蒙蒙,居士林佛堂,佛香缭绕。

“砰,砰,砰。”

三生枪声打破了诵经声。

伺机来到居士林的施剑翘,从大衣口袋里掏出勃朗宁手枪,对着佛堂中听经的孙传芳连开三枪,孙当场毙命。

佛堂大乱,施剑翘却镇定自若地向人群散发了《告国人书》和传单,讲述了自己为父报仇的始末。

散发的传单正面写着:

“父仇未敢片时忘,更痛萱堂两鬓霜,纵怕重伤慈母意,时机不许再延长。不堪回首十年前,物自依然景自迁,常到林中非拜佛,剑翘求死不求仙。”

散发的传单背面写着:

“各位先生注意:一、今天施剑翘(原名谷兰)打死孙传芳是为先父施从滨报仇;二、详细情形请看我的告国人书;三、大仇已报,我即向法院自首;四、血溅佛堂惊骇各位,谨以至诚向居士林及各位先生表示歉意。报仇女施剑翘谨启。”

施剑翘在刺杀孙传芳后散发的按有自己指纹的传单 。

大军阀孙传芳被一弱女子刺杀的事立即轰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争相报道,纷纷赞施剑翘为“民国第一侠女”“巾帼英雄”......

法庭上,施剑翘不卑不亢地说道:

“父亲如果战死在两军阵前,我不能拿孙传芳做仇人。他残杀俘虏,死后悬头,我才与他不共戴天。”

施剑翘为父报仇的事让很多人动容,在冯玉祥,张继等人的努力下,被关了将近一年的施剑翘得到了特赦。

特赦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活动。

施剑翘还创办了私立学校,帮助了无数孤苦儿童,还当选了苏州市妇女联合会的副主席,为新中国做了很多事。

1952年,大病初愈的施剑翘皈依佛门,以居士身份在北京碧云寺修行。

1979年8月27日,施剑翘因病去世,她的遗愿是祖国早日统一。

民国,战火纷飞,无数女子惊鸿而过,她们楚楚动人,有着旷世才情和倾城绝恋。

施剑翘貌不惊人,才不出众,

可是她隐忍十年,三枪击毙孙传芳为父报仇的佳话注定还是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