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这么美,你会去看看吗?

阅读遇上旅行


每个人向往放缓节奏、返璞归真的生活。黔东南就是这么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去处。炎炎夏日,一起到黔东南的苗乡侗寨过个27℃的夏天吧!

推荐路线:丹寨→黄岗侗寨→岜沙苗寨→肇兴侗寨→黎平→镇远古城→控拜→西江

D1:丹寨→黄岗侗寨

丹寨,是一个以苗族为主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县,被称为云端上的避暑天堂,这里还有众多的非遗文化,其中一项便是享誉国内外的蜡染。在这里可以亲自体验传承千年的纺纱织布、点蜡画腊、浸染晾晒等工艺。

黄岗侗寨,是一个隐匿的侗族村落。蜿蜒的石板路、狭窄的小巷子、陈旧的吊脚楼、矗立的老鼓楼、传统的服饰、高挽的发髻、和善的笑容、古朴的侗歌声……构成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D2:岜沙苗寨→肇兴侗寨

走进岜沙苗寨,就走进了远古的部落生活。古朴、强悍、原始、神秘,在这里,被渲染得轰轰烈烈。他们会用镰刀剃头、日常会佩戴枪支、会跳芦笙舞、树葬……民族风情和秀美风光让各地游客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肇兴,全国最大的侗寨之一。寨子四面环山,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高高耸立的鼓楼和古朴的风雨桥,是侗寨的象征。在这里,您可以在当地老人家的指导下,体验纯手工制作侗布。

D3:黎平→镇远古城

黎平县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也是侗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因而有"侗乡之都"的美称。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气候怡人、美食遍地,你可以尝尝独居特色的腌鱼、酸汤鱼、特色泉水鸡、陈年道菜、三味臭豆腐、红酸汤等贵州味儿。

镇远古镇,保留了很多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古城垣。盘桓其中,缓缓而行,看古巷古宅,闻鸡鸣狗吠,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块青砖都记载历史遗迹,需要你慢慢体会、慢慢欣赏。

D4:控拜→西江

控拜村,在雷公坪脚下的青山绿水之中,有海拔1800米的展杨坡,常年云雾缭绕。最独特的是拥有精湛的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你可以找一家银饰店,为自己亲手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银饰带走。

走进西江千户苗寨,走进苗家人的生活,赏西江梯田的田园风光,走古街巷道,观吊脚楼、美人靠,品苗家特色长桌宴,上观景台欣赏西江全景。苗寨世外桃源般优美的田园风光,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希望你在贵州有一个美好而愉快的假期!

了解更多精彩的民俗人文旅行资讯及攻略线路,欢迎关注民族使者美美(shizhemeimei56)

56民族行旅游网,带你游遍56个民族


56民族行旅游网


古镇概况

下司古镇,曾被人誉为“小上海”、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之美称。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中国红蒜之乡,锌硒米之乡,世界名犬下司犬之乡,世界优秀、亚洲最好的皮划艇激流回旋基地就在这里。

下司古镇是麻江县与凯里市襟水相邻的一个乡镇,每年农历七月中旬,这里的人们沿袭传统举行龙舟大赛,斗牛大赛,车流人流,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此外,这里还有众多的历史人文古迹,辟有桃园岛、月亮岛、紫薇岛等系列旅游度假场所,堪称下司绝艺的“酸汤鱼”、“草烧狗”厨艺更是名声远扬,深受游客喜爱。每当周末假日,凯里、都匀、贵阳等处的旅客呼朋引伴举家前来,漂流戏水、访古探幽之后,悠悠然面水临窗,点上一两样佳肴,大快朵颐,尽兴享受这忙碌人生难得的清闲。

由来

嘉庆13年(公元1808年),下司被辟为商埠,到民国时发展为闹市,有水陆码头,是黔东南重要物资集散地。当时镇上商贾云集,马帮成群结队,商号、货栈、会馆、餐馆遍布街巷,彻夜营业,被誉为“小上海”。现在两岸大街还保留着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修建的条石铺砌成扇形的30余米的石级大码头和小码头,以及禹王宫,观音阁等古寺,古殿宇遗址,古居民,古巷道。位于清江村观音山半山腰上依山而建的观音阁至今保存完好,香火鼎盛。讨袁护国将领吴传声墓就在距下司1.5公里的保秧洲。

发展

近年来,下司古镇虽变化较大,但旧容新貌兼容,古巷新街并存,形成了下司古镇饶有生趣的历史文化景观。行走在下司街上,逡巡在这浓郁的风情与涵厚的风俗之中,我们可以选一些古街旧巷里的卵石路面来行走,也可以沿街去看曾经辉煌而现在依然美丽在晚照落霞里的店面额匾及廊檐瓜柱;听柱仗倚门而立的老人娓娓叙说他们曾经耳闻目睹的过去。

旅游信息

下司风景名胜区以清水江为纽带,集自然山水风光、历史文化 与民族风情为一体,有景物52处。它包括清水江风光船游区,主要景物有:龙里水库风光、龙里仫佬寨、湾塘、保秧洲、桃花、岩寨等少数民族村寨,河坪渔村、沙坝竹林、桃源岛、太阳岛、镰刀湾岛等度假村、下司水上活动中心等。老山河峡谷步游、漂流区 , 主要景物有:将军石、月牙潭、九曲银河、卡门、姊妹峰、千里坡、老鹰坡等。文物古迹有:下司古镇、古码头、街巷、苗族吊脚楼、夏同和状元第、禹王宫遗址、观音阁和文昌阁,狙炸袁世凯的壮士张先培故里---巴茅冲,保秧洲讨袁护国军陆军上将都督吴传声墓等。民族风情主要有:铜鼓村苗族农民画,120多农户从事现代民间绘画,数百幅作品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有的被选送博物馆收藏,麻江县因此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摆仰村苗族风情神奇古朴,原汁原昧,吸引了数万中外游客观光考察,河坝瑶族歌舞与蜡染,深受广大游客赞赏与青睐

特色看点

鹅卵石花街

麻江县下司镇,有一条鹅卵石花街,因用鹅卵石铺路而得名,街道两旁至今还保存着古代的商铺、建筑等。当年陆上交通闭塞,水上交通时兴,地处在清水江畔的下司成了黔东通往贵阳等地的重要通道,鉴于其的重要性,当地豪门及云集此地的商贾便建了鹅卵石花街。花街兴建后素有“小上海”之美誉,在此停泊的船只长达几公里,夜晚灯火辉煌,其境壮观。

下司古镇距凯里13公里,距贵阳市129公里,距都匀市38公里,境内有沪昆铁路、凯麻高速公司、320国道、司辰公路、凯司大道通过。全镇总面积134平方公里,2.5万人,其中以苗族、仫佬、畲族等为主的少数民族共2万人,占总人口的81.26%,是黔东南生态旅游和人文旅游西入口第一重镇。

下司在明清两代属平定长官司的分司治所,因地处平定下游,故名下司。

下司古镇是贵州八大古镇之一,历史沿革久远,早在清嘉庆十三年(1808)下司就被辟为商埠,到民国时发展为闹市,有水陆码头,是黔东南重要物资集散地、商业重镇。当时,街市商号林立,生意兴隆。每逢场期,省内外船只车马纷至沓来,泊江商船以百千数计,夜色临江,船上灯火通明,倒映江流,如繁星流云,堪称下司胜景,时人以“小上海”誉之。

古镇中多类建筑艺术共融,江南院落、北方院落、徽派建筑、闽南建筑、苗侗建筑等多种建筑形式集于一体,并相互借鉴吸收,构成多元性的建筑特征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建筑艺术价值。

虽经历史沧桑,但基本保持完好,其格局、结构仍然体现当年的历史情景,成为中原文化的缩影北风南渐的见证,是中国商埠的活化石和例证。

走进古镇,环境清幽,古风依旧,青瓦木楼,沿河而建,隔江相望,清风传雨,独享古镇神韵。

据悉,下司古镇还冠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世界名犬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国龙舟冠军之乡”之美誉,是全国农业旅游观光示范点之一,也是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前不久还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

下司古镇距凯里13公里,距贵阳市129公里,距都匀市38公里,境内有沪昆铁路、凯麻高速公司、320国道、司辰公路、凯司大道通过。全镇总面积134平方公里,2.5万人,其中以苗族、仫佬、畲族等为主的少数民族共2万人,占总人口的81.26%,是黔东南生态旅游和人文旅游西入口第一重镇。

下司在明清两代属平定长官司的分司治所,因地处平定下游,故名下司。

下司古镇是贵州八大古镇之一,历史沿革久远,早在清嘉庆十三年(1808)下司就被辟为商埠,到民国时发展为闹市,有水陆码头,是黔东南重要物资集散地、商业重镇。当时,街市商号林立,生意兴隆。每逢场期,省内外船只车马纷至沓来,泊江商船以百千数计,夜色临江,船上灯火通明,倒映江流,如繁星流云,堪称下司胜景,时人以“小上海”誉之。

古镇中多类建筑艺术共融,江南院落、北方院落、徽派建筑、闽南建筑、苗侗建筑等多种建筑形式集于一体,并相互借鉴吸收,构成多元性的建筑特征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建筑艺术价值。

虽经历史沧桑,但基本保持完好,其格局、结构仍然体现当年的历史情景,成为中原文化的缩影北风南渐的见证,是中国商埠的活化石和例证。

走进古镇,环境清幽,古风依旧,青瓦木楼,沿河而建,隔江相望,清风传雨,独享古镇神韵。

据悉,下司古镇还冠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世界名犬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国龙舟冠军之乡”之美誉,是全国农业旅游观光示范点之一,也是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前不久还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


笑嘶人


贵州,一度在中国是最没有存在感的地方之一,因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号称“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现在,贵州交通四通八达,很多以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地方也出现在大众面前。


贵州
黔东南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正是开发的晚,一度跟外界联系不多比较封闭,反而让它保留了很多原汁原味的古建筑,保留了很多民族特色的东西。在这里,吊脚楼风雨桥都是很有特色的,而当地人对于民族服装的热爱不是其它地方只在景区里摆拍可以相提并论的。
黔东南,是真正可以号称全域旅游的地方,圈起来的景点跟你自己在外面
徒步的地方不会相差很多,很多地方景点建好了,只是还没有收费,很多不收费的地方比有些地方收费的还有看头。哪怕你随随便便坐辆小巴下乡,那在悬崖上拐来拐去的刺激跟一车人司空见惯的淡定都是一个特殊的体验。

刚去黔东南不久,印象很不错,不过吐槽一下,我在黔东南看到了最贵的公交,普通的市内公交,四块钱一个,这个跟当地生活水平可是不匹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