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阿富汗能拖垮两大帝国?

传说中的超级赛亚猴


美国在阿富汗“偷鸡不成蚀把米”,打了17年赔了上万亿美元,死亡两千多人、受伤上万人。阿富汗还是那样乱,阿富汗政府还是在没有美军地支持下就会被打倒。

为此人们将其视为“美国的坟场”。前有日不落帝国、后又苏联,如今是美国。其实,阿富汗是苏联失败的重要原因;阿富汗对英国的影响很小;美国在阿富汗只是受挫,到底是撤军还是加码都很难说!

(1)近代战争中“人”的因素在战争中比重越来越轻!但占领军与被占领区间永远是“人”的因素占主体。

打下容易治理难。这是阿富汗之所以成为“帝国坟场”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日本帝国主义、美国在伊拉克等失败的根本原因。

近代以来,军事行动倚重武器层面越来越重。战场上从枪到炮再到导弹、鱼雷,甚至原子弹氢弹,武器赢得战争的情况极多。甚至有一种思潮,从武器上判断谁输输赢。

但这是战争,占领则需要人与人面对面交流,武器因素就退居了。你总不能用导弹在千里之外打败敌人,再抱着导弹来千里之外和你的占领军民谈话、表示和善吧。

古代则不同,战场上用人的力量打败敌人,在统治中也同样治理。这时再辅以“以夷制夷”方式就简单多了。

(2)阿富汗战争对美国谈不上“坟场”,它的强大势力可以应付,所以撤不撤军要看国际国内形势变化。

现阶段美国主要目的在于尽快撤出战场进行止损,美国实力巨大,阿富汗战争的失败对美国来说完全在承受范围之内。以它的实力,在维持军事占领侵略也没问题。

所以,美国在中东形势较好为了止损,会撤军。

但目前,美国在中东可能要搞大事儿,撤出“伊核”后,情况风云突变。它这时反而不会彻底撤出阿富汗。在特朗普将小布什时期确定的战略定位:大国竞争变为反恐改为大国竞争为主后,国际形势也就改变了。占领阿富汗可以威胁伊朗、抑制巴基斯坦、抵御俄罗斯等其他大国的南下、西进等。在这里楔上楔子儿,对于美国的霸权地位比较重要。


坐古谈今


说阿富汗拖垮两大帝国是准确的,阿富汗一弹丸之地何德何能啊,有什么能力能拖垮美苏两大帝国?阿富汗之所以能挺下来完全是幕后势力博弈的结果,而阿富汗不过是炮灰而已。

首先说阿富汗并不是多能打,前苏联当年轻松击毙阿富汗总统阿明并占领阿富汗全境,可当时世界是两级博弈,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必然出手,所以阿富汗抵抗力量就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塔利班就是那特殊时期的产物,而美国援助阿富汗那是不遗余力的,所以阿富汗的抵抗力量从没却过枪支弹药粮草医药,这样一来,对苏军来说就是恶梦了,因为苏军怎么也杀不光阿富汗抵抗力量,而且当时还有国际监督,苏联在战场上不能太过分,很多武器不能用,因为一旦伤到平民就会被谴责,等到苏军熬不住了自然就撤军了。

等到9.11后,美国又开始进苏阿富汗打塔利班,情况和当年苏联也差不多,美国当时正是财大气粗的时候,阿富汗战争被称为导弹打帐篷,可最后美国也熬不住了,结局就和苏联差不多。

现在的战争形势和过去不同,阿富汗这种战争方式谁也熬不住,因为那就是无底洞,可这并不是阿富汗多能打,谁也奈何不了它,想想看阿富汗还能比二战时的德日法西斯还难打吗,当年几百万德日法西斯都被消灭了,到了今天难道还打不过阿富汗的游击队,阿富汗能不能存在就是幕后大国博弈的结果,阿富汗能够存在到今天是因为有需要,就是说阿富汗还有利用价值,要不然阿富汗抵抗力量被打垮那是分分钟的事。

最后举例说,当年打利比亚各国态度是出奇的一致,结果利比亚也和阿富汗一样没几天就被打垮了,卡扎菲也兵败身死,可利比亚却没有阿富汗那样抵抗外辱,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没有幕后势力支持,也就是说利比亚没有太大利用价值,卡扎菲身死西方国家目的就达到了,而对中俄来说,卡扎菲死活对自己影响也不大,所以就都没介入利比亚。


天宇的文史情怀


这个问题很好,很高兴回答一下。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英国、苏联、美国,都折戟沉沙阿富汗,根本的原因是英、苏、美发动的不是正义战争,而是侵略战争。这就注定了侵略者最后以失败告终的结局。

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 战争是为了使天下重新恢复秩序,而不是制造混乱和劫掠。反观英国、苏联和美国对阿富汗的战争,不是为了和平,是为了制造混乱。

中国历史上,蛮夷老是侵略抢劫,犯我边境,逼的没办法打呗, 恬淡为上。打到蛮夷认输叫爸得了,不会赶尽杀绝。

打仗又不能当饭吃,打赢也是劳民伤财,打输则会招致山河破碎的可能。所以,英明的统治者,不会以打仗来作为自己的立国之本。

西方人一直难以理解,为什么中国古代的中央帝国,在强盛的时候,不去到处侵略抢劫呢。那是因为我们日子过的美好,过好日子都来不及,哪有心思抢他们的破烂去。西方人,一天不抢不盗,浑身难受:他们认为是幸福是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这就是野蛮人文明。

打胜仗了,久违的和平又回来了。 祭奠,纪念与缅怀我军在战争中阵亡的战士,给英雄们举行丧礼。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身为中国人的一员,要深深知道:我们现在的和平都是英雄们用鲜血换来的。珍惜和平,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强不息,国富民强,团结一致,要有忧患意识,忘战必危,好战必亡。

中国盛世,就在眼前,一起努力奋斗吧。文化自信,才是根本。



我是崇儒,致力于研读传统文化道家儒家法家思想,欢迎交流关注,一起交流学习进步。


崇儒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简称阿富汗,是一个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素有“帝国坟场”之称。

从亚历山大到成吉思汗,从大英帝国到而今的美美利坚合众国,阿富汗几乎经历了历史上所有大国的入侵,但却都屹立不倒,而且还顺势把对手拖垮,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前苏联了。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阿富汗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段的内陆,经其东南方向的南亚次大陆可下印度洋,西北方向紧挨中亚和西亚,能够从此去往地中海。

任何想要称霸亚洲和印度洋的帝国,都必然会试着去征服阿富汗,进而控制南亚次大陆,最终夺取印度洋,因此历史上有多个大国在阿富汗发起战事。

虽然阿富汗的实力很弱小,但历史上入侵此国的大国最终都灰溜溜撤退,原因是3000万人口当中有20多个民族,民族关系极为复杂,地方部落势力十分强大,即使外入侵者打败中央政府,却依然面临各个部落联手攻击。

阿富汗各个民族矛盾很深,常年又都处于厮杀战斗之中,而且信仰伊斯兰教,拥有很强的战斗意志,民风彪悍尚武,使用外来入侵者很难让其屈服。

多山地和高原的阿富汗,风蚀地貌导致地形诡异,外来者根本搞不清楚,也不熟悉当地气候,作战时困难重重,在地面作战中往往游击队打得晕头转向。

无论是过去现在现在,攻打阿富汗外来入侵者都如同掉进了沼泽一般,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难以摆平阿富汗,又都难以抽身,最终被阿富汗彻底拖垮。

本文本由“国平军史”发布,2018年3月26日于杭州,请关注本文作者,每天都有军史类文章推送。


国平军史


说阿富汗拖垮了两大帝国是有些问题的。首先,近代史上入侵阿富汗的不是只有两个大国,而是三个,英国人在19世纪曾经连续发动了三次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也没有取得胜利。其次,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的确没有打赢,而且战争结束后没有几年苏联就解体了。但苏联是不是因为阿富汗战争而解体一直是有争论的。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的困境并没有苏联瓦解的,只是苏联作为一个强国衰落过程中的一个现象,而不是原因。再次,美国现在没有被阿富汗战争拖垮,实际上,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只是美国庞大的海外军事开支的一部分,比例并不算大,负担也谈不上很重,而且美国结束阿富汗战争全身而退的机会始终是存在的。

虽然这个问题本身不是很精确,但大国入侵阿富汗的过程和结局都不太妙也是不争的事实。某种程度上,阿富汗陷阱算得上存在吧。一方面,阿富汗是一个民族意识非常强的国家,普什图人、塔吉克人都很强的排外观念,素来不喜欢外国人进入自己的国家,抵抗意志比较坚决。另一方面,大国入侵阿富汗,不论怀有怎样的动机,打的都不是涉及国家生死存亡的决定性战争,而是争利之战,比如英国人的入侵很大程度上是要阻挡俄国人南下,在西北印度以外建立缓冲区,苏联人是担心阿富汗阿明政府投美,美国人是为了报复以及向中亚渗透。这些因素可能会让一个大国投入战争,却不会给它一直坚持打下去的动力。战场形势复杂,目的无法实现的时候,就会选择撤退。这也是为什么大国在阿富汗往往最后妥协的原因,被拖垮是谈不上的。


叶海林


所谓的阿富汗拖垮了两大帝国是不准确的,若算上十九世纪英国和沙俄争夺阿富汗战争,应该说有三大帝国曾经几乎试图征服阿富汗,不过最终没有完成政府或持续占领有着极为复杂的原因。

首先第一个计划政府阿富汗的是当时国力最鼎盛时期的大英帝国,不过那个时候与正在向这个方向扩张的沙俄势力相冲突,在沙俄的强力支持下,英国败走也可以理解。

第二个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力最鼎盛的苏联,不过苏联在成功的占领阿富汗全境后,就陷入了阿富汗抵抗势力的持续抵抗中,这背后有着美国的暗中支持,和穆斯林世界的团结一致,所以苏联在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后不得不撤出,某种意义上讲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一种因素。

第三个是如今占领阿富汗并自然驻军的美国,美国在进入阿富汗时主要是以反恐为出兵理由,这也让俄罗斯和阿拉伯世界没有理由反对,这也是美国人的高明之处,而此时全球范围内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具备同美国争夺阿富汗的理由,也就没有支持反对武装抵抗。


嘟嘟超


世人眼中,阿富汗从来不是一个普通的中亚山地国。身为东西方丝绸之路上的要冲,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曾给这个内陆国家带来了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荣耀,更带来了惨烈的战争与杀戮,而且战争与杀戮至今未能平息。19世纪英属印度总督寇松勋爵曾有言:“阿富汗就是一杯亚洲的鸡尾酒,它的战略地理位置决定了帝国、地区性大国和众多邻国都要来搅合一把。”雄才大略的俄国沙皇彼得大帝曾告诉后人:谁征服了阿富汗,谁就征服了世界。世界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征服者,比如亚历山大大帝、成吉思汗和跛子帖木儿,都曾到过这个“亚洲命运的十字路口”,近代以来,阿富汗更有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绰号——“帝国坟场”。

从19世纪大英帝国和沙俄帝国的“大博弈”开始,阿富汗便被置于帝国角逐的战场中央。经过三次坚忍的抵抗与血腥的战争,阿富汗最终击败了宿敌英国,实现了不屈的独立。独立后的阿富汗力图振作,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寻求安身立命之道,却还是没能躲避另一个宿敌俄国。冷战的严酷背景下,阿富汗延续着不幸的宿命。1979年,苏联出兵入侵阿富汗,进行了长达9年之久的战争。与英国一样,苏联认定凭借自身的强大实力可以在阿富汗达到本国既定的战略目标。然而,阿富汗天造地设的自然与人文地理条件却成为了“红色帝国”运行体制、政治理念和综合国力的试金石。有利形势保持不就,苏军便陷入了游击战的泥潭。经过漫长的9年,这场试图征服阿富汗的速决战变成了持久战,直至成为红色帝国的伤心之战。战争结束,冷战随之落幕,“苏联”也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


彼得堡的肥天鹅


阿富汗能够拖垮两大帝国,首先在于阿富汗人民团结一心,对于外来的侵略者同仇敌忾,在这方面有个高度的一致性,所以无论是美国还是前苏联都死在阿富汗的战场上。所以阿富汗,被称为帝国坟场。

阿富汗能够击败前苏联,能够困住现在的美国,其原因就在于阿富汗的各界组织对于侵略者进行有规划的和有组织的自主而又联合的游击战争,即使前苏联和美国,这样的强国的先进武器和精良装备,却不能够在这一地区施展。

而在这一地区的阿富汗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共同打击外来的侵略者,让侵略者有来无回。他们拿起枪支,是战士,放下枪支,是老百姓,一旦他们进入了阿富汗,就进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而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就将他们淹没在了大海之深处。在这样的环境下,无论是前苏联还是美国,都不能够拣到便宜,反而失败得很惨。


幸福地带2


大家看看阿富汗地形就知道,到处都是山,根本无法行军,装甲车重行武器基本用不上,只能游击战,易守难攻,前苏联入侵时阿富汗人民用毛驴子在山里进行打游击,把老毛子弄死多少,最后撤退,献在美国又学前苏联,就那地形,不要说是美苏,就是任何侵略者到此地也是坟墓。


半仙208770450


这个问题的说法本身就有瑕疵。首先,前苏联并不是阿富汗拖垮的。前苏联的解体有其复杂的原因,当然,其入侵阿富汗的确消耗了国力。1979年12月,为支持左翼分子巴布拉克·卡尔迈勒掌权并帮助其镇压反对派,前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此后十年里,在苏联占领阿富汗、清剿反对派、双方对峙、政治解决及撤军四个阶段中,旷日持久、边打边谈的战争使苏联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而阿富汗在美国等外部势力的帮助下,十年里给苏联造成五万多人的伤亡,使其耗资四百五十亿卢布,削弱了国力,迫使苏联改变了其全球战略。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首先是阿富汗人民面对侵略者的不屈的战斗精神。其次,阿富汗的地形严重限制了苏联的机械化部队。其多山,而且没有像样的公路和铁路,严重阻碍了苏联的后期运输。而阿富汗抵抗军则利用自己熟悉地形的优势大打游击战。最后,包括美国在内的外部势力为了对付苏联,对阿富汗大举提供援助,光是“毒刺”便携式导弹就达上万枚,严重打击了苏联的直升机部队,造成苏联直升机的巨大损失。战斗力和士气都大受影响。



至于说拖垮美国更是言过其实。不过,阿富汗的确可以说是大国的“坟场”。2001年10月,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进攻阿富汗塔利班,标志着这场以彻底消灭9.11事件幕后黑手及其同盟者塔利班武装为目的的反恐战争开始了。


联军以巨大的军事优势打得塔利班武装节节败退。但此过程中,面对着与前苏联近乎一样的反抗。不但损失了大量装备人员,连包括“海豹”等特种部队也遭受了重大牺牲。2012年,在特种部队击毙本·拉登一周年之机,美国总统奥巴马与阿富汗签署了战略伙伴关系协议。2014年5月27日,奥巴马宣布准备撤军。12月29日,奥巴马宣布阿富汗战争结束,只保留一万驻军。美国为阿富汗战争消耗了3232亿美元,造成2200多名美军士兵阵亡。



曾在阿富汗工作过的前美国海军军官马森认为,阿富汗战争是越战的翻版,美国深陷其中。而由于阿富汗政府本身的问题,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这场反恐战争的果实没有保住。塔利班后来势力大涨,在政治进程中逐渐获得了西方无奈的认可。英国《金融时报》认为:西方在阿富汗已经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