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家国情怀的另一面是自私自利

如果问中国人的性格?大约很难一言两语说清楚。但不管怎么说,每个中国人都有很深的

家国情怀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这其实也是每个人心底天然性的一种感情。

中国社会是以家庭为最小单位的,在古时候会进一步通过延伸到家族,从而形成支撑社会的基础性重要力量。这种现象应该从西周开始。

武王伐纣后,周公分封天下。中国就形成了以周天子为中心、以众多王为诸侯、以大夫为家族支撑、以士为家臣的社会形态。春秋战国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这种形态,秦汉一统江山,以家庭为最基本社会单元的社会秩序得到进一步巩固。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成为社会主流,即使到了隋唐,家族门第始终保持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力。

在这种历史传承下,人们考虑和处理任何问题首先是站在家庭角度,家庭与人的关系成为了最基础最要害最密切的联系纽带。通过儒学熏陶出来的文人墨客,则会进一步“齐家治国平天下”,把对小家的情怀延伸到国家

,比如王道、霸道。

可以说,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也是儒家思想的关键理论支撑要素之一。但如果再深入分析,这种以家国为框框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不是有点画地为牢呢?毕竟再大的家、再大的国也是有一定范围的,也是被某种时空所局限的。或者说,只要思考到国家的层面就到顶了,再也没有扩展的空间了吧?

那么自然呢?地球呢?宇宙呢?在中国人传统视野里几乎是不存在的!

更加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家国情怀的另一面是自私自利的劣根性。满脑子想着不管多大的家,必然要想方设法维护自己那个家的利益,就会产生自私自利。即使拓展到国,也必然在地球村范畴里,有一定局限性。

回忆一下海瑞与徐阶的是非恩怨。徐阶在隆庆登基后,隐退,当起了大地主,也算激流勇退或者功成身退。海瑞却有些必然性地再度出仕了,而且被委任了徐阶家乡的知府。海瑞者,喜干大事也。面对日益流离失所的老百姓,就抓起了整治土地兼并。但最大的地主却是对自己有过救命之恩的徐阁老。怎么办?海刚峰举起的刀岂能轻易放下?!结果自然是徐阶家破人亡,但海瑞却随后也被罢官免职,落了个两败俱伤的结局。

徐阶捍卫自己家的利益,有错吗?海瑞捍卫朝廷亦即国家的利益,有错吗?其实都没错,但却都错了!

如今,科技和网络把地球搞成了一个村子,还需囿于家国的窠臼吗?

或者,在某种程度上,道家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界观,是不是更有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