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最沽名钓誉的“明君”?再多的延禧后妃,也救不了他的狂妄

中国历代有多个繁荣盛世,但康乾盛世可能是最名不副实的一个。历代也有多个文治武功的圣明皇帝,但乾隆可能是最沽名钓誉的一个。乾隆爷的帝国,就像一个烧得滚开的水壶,表面上热气腾腾、蒸蒸日上,可是壶里的水眼看着就要烧干了。虽然中国与西方差距拉大,从明朝就已经开始,但是乾隆朝是一个顶点。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封建王朝的兴衰周期缘故,乾隆朝也正好处于由盛转衰的拐点。对于这些历史的遗憾,乾隆皇帝本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前段时间张宏杰先生所著《饥饿的盛世》大热,让人们重新开始看待这位明君的皇帝生涯。在传统意识里,一般认为乾隆朝是康乾盛世的顶端,是清朝最为富强的时代,当然也是衰落的开始。乾隆本人十全武功,号称是最完美的一代帝王。其功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乾隆朝的财政收入居清朝之首,乾隆朝四方征战,奠定了清朝最大的疆域面积,另外在人口数量、粮食产量、文化繁荣等方面也都功绩卓著。

可是在这些繁荣景象的背后,几个乾隆皇帝无法解释的问题,才是这个狂妄无知的人真正的面孔。就说乾隆皇帝的个人私德,贪财好色、挥霍无度、好大喜功、自命不凡,就是乾隆老小子最大的特征。乾隆贪财是人尽皆知,虽然天下都是他的,但他还是对珍宝古玩有着遏制不住的贪欲。我没有统计过,但基本可以确定圆明园里的珍宝绝大多数都是乾隆搜刮来的。

他老爹雍正为了解决大清严重的财政危机,当十三年的皇帝,就抄了十三年的家、查了十三年的亏空、整肃了十三年的吏治。十三年里光批阅奏折就写了一千多万字,留下的墨宝几乎是一日万字。可是乾隆呢,这哥们的贪婪程度,在中国历朝当中,算是数一数二的。这老爷子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和大臣一起搞贪污腐败的皇帝,他想进各种办法比如议罪银制度,让下面的朝臣们给他上供各种珍奇,我就不信他不知道这些宝物是从老百姓身上来的。

民间一直风传乾隆是风流天子,说好听叫风流天子,说难听不就是好色吗。清朝12帝,除了顺治有个董鄂妃,光绪有个珍妃之外,乾隆爷的花边绯闻是最多的。什么香妃的故事、令妃的故事,总之他能自诩风流天子,那民间的夏雨荷你想能少得了吗?他每次下江南都巡幸无数,召集秦淮妓女,搞得连江南胭脂水粉的价格都暴涨。而在后宫,乾隆的私生活也不见得有多检点,什么富察氏的故事、福康安的故事,由于太无聊和无耻,我就不多说了。

他自以为天下富足了,朝廷有钱了,所以什么事都得讲个排场,讲个豪华。耗费一百多斤黄金和无数宝石造个金发塔,就为了给他老娘放几根头发。为了附庸风雅,在五百多顷的土地上盖了三十多座园林,耗资无数。他爷爷康熙南巡,因为那时候南明势力清除没多久,康熙亲临江南考察天心民意还有点正事,你说你到江南去干什么?六下江南还美其名曰南巡,不就是显示皇帝的威严,顺便到江南搜刮开心一下吗?

乾隆好大喜功也很明显,整天吹嘘自己十全武功,搞得好像比他爷爷战功还要显赫。可是仔细把他的出兵征战史拿出来研究一下就能发现,这十全武功就是凑出来的。两平廓尔喀、林文爽起义、大小金川都是损兵折将、几经波折,最终获得惨胜,而平缅甸、平安南基本上可以判定为败仗。就这样的军功,还敢妄称什么十全武功,实在太丢人。就算这些都是大胜仗,是你的八旗军打的吗?基本上都是依靠绿营兵征战,而绿营兵也已经腐朽不堪了。

再说乾隆帝的自命不凡,这一点最让人讨厌,也遗祸最深。他自以为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一辈子六十来年竟然写了四万多首诗,整个唐朝流传下来的恐怕都没他多。可是很尴尬,四万多首,竟没有一首算得上中等作品,流传民间的更是一个字都没有。他的诗我看过,说实话只有四个字,狗屁不通。莫说是李杜白王,哪怕是唐朝一个三流诗人,都甩他几条街。比如他写的最好一首,各位看看评判一下我有没有夸张:“楼下锣鼓响叮咚,新娘羞坐花轿中。今日洞房花烛夜,玉簪剔破海棠红。”

他自己认为自己的诗可以流传千古,还煞有其事编了个诗集,我估计他的诗集可能是史上最枯燥,销量最低的书之一。写几首打油诗恶心人也没什么,最恶心的就是加水印。他喜欢收集古今的名人字画,假装自己善于鉴定真伪,其实水平极有限,《富春山居图》就是个打脸的例子。最让人受不了的是他喜欢在他鉴定为真迹的字画上盖自己的印章,有时还提个什么字之类的。本来珍贵无比、美轮美奂的字画,就因为他的水印,不仅拉低了层次,还给字画的真伪蒙上阴影。因为乾隆鉴定为真迹,我们就不得不再详细斟酌一下,就因为他的技术实在太臭。

他在位的时候,吏治败坏,贪腐横行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国家统治根基愈加糜烂,文修武备都已经败像环生,各地农民起义暗潮涌动。再加上文化上的打压遏制,民族思想被尽锁牢笼,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知识分子,眼睛里都透露出无知和愚昧。也正因为他的狂妄和愚蠢,错过了马嘎尔尼访华这一历史机遇,自绝于大航海时代后的全球贸易系统,让我煌煌华夏,沦为时代的土著和蛮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