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感和空間感

時間上的空間感,是指在限定的時間內,事物所發生變化的規模和量級,

比如一天之內的價格波動幅度4%,

比如一個月內的價格波動+20%,

比如一年內的價格波動+-50%

空間上的時間感,是指在完成預定的變化幅度/量級,需要多少時間?

人類對時間軸上的細微變化非常敏感,時間刻度,是貫穿任何一個時刻 任何一個地方的。也就是時時處處,不在受著時間上帝的約束。可以說,上帝的角色是以扮演時間的運行進行的。

所以人們總是對賺錢的進程,希望把握到“每天”或“每月”的週期。

然而,

事物的運動是反覆發作的。事物本身的能量並不是按照時間刻度去揮發,時間軸是人類硬加進去的因子。

這就對理解這個問題,構成了挑戰和難度。

人的神經和本能,是對時間的變化更敏感?還是對事物量級的變化幅度更敏感?

其實,人類是通過感受時間作用於事物上的呈現效果去感知時間的流動的。

比如今天跟昨天的變化,今年跟去年的變化。。。否則,你只有盯著鐘錶指針擺動的時候,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

7/27日 盤後思考

做T分 小T和大T,

小T的差價 1%--1.5%,

大T差價 2%--3%,

超過3%已結不是T了,

有點做波段的意思了。

小T適合市場弱勢調整的環境下操作(比如震盪陰跌或者窄幅震盪),

大T適合市場比較強勢的環境下操作(比如深V走勢或者震盪向上)。

但是我們在下單的那一刻,

並不知道當天的市場格局,

到底是強還是弱。

難道需要預判嗎?期望值過高,

就會導致無法成交,

或者錯過日內高點。

期望值過低,

又會導致少賣了幾毛錢。

明明可以賺2個點,

結果只賺了1個點。

這實在是讓人糾結的事情。

於是,

我就制定了一個標準:在當日個股波動+-2%時,

那麼,

上下限各減去一個點,

剩下的就是T空間。

假如當日個股波動+-3%時,

那麼-2%時買入,

+2%時賣出,

這就是4%的差價。

這應當是非常理想、

完美的T作業。

假如個股比大盤強勢,

向下波動了1%,

向上波動3%呢?這個時候,

是平價買入嗎?恐怕沒有這個勇氣。

那麼-1%買入?又覺得日內安全邊際不夠,

怎麼辦?這就是保守的T方法遇到了強的個股走勢,

反而有點尷尬,

無從下手。

把握大的時候,

就整進整出,

賺取最大利潤。

把握不大的時候,

就零進整出,

賺取次級別的利潤。

把握小的時候,

就零進零出,

日內多次買入賣出,

每次只賺0.85即可,

我把它形象地稱為 小股部隊遊記戰術(因為大的環境於我不利,

敵人在掃蕩,

大部隊出動容易吃虧)。

零進零出,

非常靈活。

可以第一筆交易買入之後,

獲利賣出。

再考慮下一筆交易機會的探索。

也可以多筆交易,

平行展開,

也就是第一筆17.3買入之後,

市場並不反彈,

而是繼續下探,

那麼17.01買入第二筆。

這個時候,

市場就是日內低點了。

怎麼決定間隔空間,

是做T的藝術精華。

也就是說為什麼間隔3毛錢才加倉?這是非常講究的。

第二次加倉的買點,

應該考慮市場的合理波動(-3%以內)和超幅度波動(-4%及以上)。

注:這裡的跌幅,

是以昨天的收盤價為基準的。

原則上說,

跟隨板塊同漲同跌的個股,

T難度最大。

否則就變成猜大盤了,

就否定了T的基礎和前提。

有獨立節奏的個股,

才是T的好品種。

-------------------------------------------------------------------------------------------------

剛才提到一個細節,

就是個股日內圍繞0軸上下波動的對稱問題,

如果正好上下對稱,

是最完美的。

但是如果不呢?這裡邊分幾種情況:-1%---2%,

正常波動

-1%---3%,

超幅度波動,

-1%---4%,

強勢向上波動,

完美的大肉,

但是不容易吃到。

第二種情況:-2%---3%,

超幅度波動,

-2%----4%,

震盪有點大。

-2%---1%,窄幅波動,

第三種情況:-3%---0.1%,

正常波動,。

-3%----1%,

超幅度波動 紅屁股。

-3%---1.5%,

震盪翻紅。

-3%---2%,

震盪小陽大長腿。

-3%---3%,

大長腿疊加 楊柳腰,

吃到之後,

日內賺6個點,

爽歪歪。

-3%---4%,

午後1點半,

大盤發力,

疊加板塊在風口。

疊加個股在板塊內漲幅靠前三,

那麼完美的 三利好疊加!這是最經典的白富美行情,

一天賺7個點,

逆天的節奏。

有人疑問了,

為什麼不寫-4%---X%的情況呢?

因為在我的構想裡,

跌幅4%屬於太弱了,

如果發生在早上10點之前,

還可以接受。

如果發生在早上11點之後,

那麼意味著下午1點---1點半,

非常難熬,

2點再不拉起來,

當天就沒戲了。

所以,

這個跌幅,

操作起來,

難度較大。

--------------------------------------------------------------------------------------------------------------------------

--------------------------------------------------------------------------------------------------------------------------

又想起一個問題,

為了避免混亂,

以分割線隔開。

做T,

選擇出擊的時刻,

非常重要。

上面談的都是震盪幅度的視角,

從空間角度去考慮的。

其實,

時間的角度也可以T。

比如等當天大家的出牌和表態都比較充分了,

這個時候再出擊,

就是有的放矢。

而不是開盤還不到10分鐘,

就猜大小,

猜陰晴,

猜有沒有雨,

去賭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10點之後,

再動作,

是這樣的。

為什麼,

因為開盤半小時,

是大家對新的一天的市場狀況的 發表意見和討價還價的階段。

等這個階段進行30分鐘之後,

局面就明朗了,

想走的人,

走了。

想買的人,

買了。

想堅守的人,

繼續留下來。

戰場形勢變得清晰起來,

你看見雙方誰強誰弱,

誰佔優勢,

已經心中有數了。

這個時候,

再出手,

勝算更大。

當然,

並不是說一定要機械地等待30分鐘,

或許下午1點半之後,

再出手,

說不定在弱勢環境下,

效果更好呢,

也許你等到下午1點半,

反而不想買了呢。

總之,

日內T,

任何一種思路,

都是為了找出一個超級變態的低點買價去的。

這是核心。

買的好,

怎麼波動都無所謂,

無非是賺多少的問題。

所以,

只要你猜到當日的最低價位(或者上下0.5%內),

那麼你一隻腳已經站在了盈利的門內。

如果你的買入價格高於當日最低價1%以上了,

那麼你會非常被動且危險。

難道最低價靠猜?你覺得呢

--------------------------------------------------------------------------------------------------------------------------

說了這麼多,

總之一點:做T,

要用細膩的制度和規則去克服人的主觀性的不足和缺陷。

因為在不確定的市場波動面前,

人的主觀能力和本能動物性,

太容易受到削弱了,

就是說,

在巨幅震盪的時候,

很難保證人的精神系統還能保持冷靜,

不受影響。

這就要求用制度細則,

去約束人的想象力,

去控制人的情緒。

做T的行為人,

必須像機器般冷酷。

最好在盤中不要有任何情緒。

只要價格觸發條件,

就賣出或者買入,

機械式地交易,

程序化的交易。

這就要求:程序和規則的制定者,

要想到各種可能的情況,

制定預案,

按計劃操作。

要保證沒有任何意外發生。

任何的波動,

都在預案之內。

這是很高的要求。

操作細則,

要明確清晰,

可行性強,

同時要留白,

給主觀估計留下空間和發揮的餘地。

細則是靈魂和綱領,

人的主觀性是彈性和潤滑。一定是在綱領的前提下,展開人的主觀感知的/主觀估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