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GDP以及名义实际增速是怎么计算的?

Only啵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

GDP的计算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我国目前统计GDP的时候是以生产法为准。而像美国等大多数发达国家是以支出法来核算的。支出法计算的GDP公式如下:

GDP=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美国以支出法计算的GDP各项占比如下:

收入法计算的GDP公式如下: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而用生产法核算GDP,按提供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目前我国以生产法统计的GDP分为四项,即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以上三种方法统计GDP是从不同角度去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理论上讲,三种方法统计的GDP总额是相等的,但实际上会有一点误差,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提到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其实两者就在于:名义增速=实际增速+CPI因素+其它因素,其它因素是不计入CPI的因素,比如房价等。如果发生通货膨胀,一般名义增速都会比实际增速高,而发生通货紧缩,则正好相反。

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27122亿人民币,相比2016年的743585亿元,名义增量达到83537亿元,接近去年江苏的经济总量。没有增速达到11.23%,而实际增速是6.9%。今年上半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418961亿元,名义增速是9.82%,而实际增速为6.8%,其中各省份的GDP以及名义增速、实际增速如下:

(注:以上内容参考了部分网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