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国企高层中层工资越来高,企业一线创造价值工人工资的越来越少?

源远流长88683691


我一直想知道基层职工的工资到底是按照什么原则定的?不论是国企,私企,国内国外,总应该有个原则和规矩吧。也看过很多人的介绍,总觉得的都有点儿不靠谱。

后来我发现,不同国家基层职工的工资相差很大。但如果和当地的生活水平联系起来,是有规律性的。其工资的本质是未来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比如美国,基层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是5万美金,中国基层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五万人民币,按汇率相差6倍。但如果和当地的,生活水平相比,美国工人的工资也就是当地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相比较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略高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但也在劳动力再生产水平的,合理范围之内。一个教授,在中国大概年薪12万人民币,在美国是12万美金,也是再生产一个教授的成本。

而且,这个规律和国家社会制度,和企业性质没有多大关系。所不同的可能是多余的财富,是用于扩大再生产还是用于少数人消费。这可能是一个非常残酷的,又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不知对这种现象的看法对不对?

而且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都在拉大也是现实。有人说是因为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造成的。全世界正在酝酿着一种新的,世界性的变革。是真是假,是好是坏,本人愚钝都不知道!


老梁139490047


管理层工资待遇和基层一线一样,那么会影响所有一线员工的“积极性”。

看起来国企中高层的工资与一线员工比显得过高,企业损失了利益,实际上恰恰相反。

首先,这个现象不是国企特有的问题,整个社会,管理层的薪资待遇高于一线员工,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不过在国企,这个事实确实又显得更明显些。

因为关于国企的升迁,比私企除了能力外,加入了更多奇葩规定。其中之一就是“资历”。

国企的管理人员,堪称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人员想下去容易,想升迁太难了,“本科基层呆三年”之类的资历要求,就是硬性的,无论你多自身多厉害,基层一定要是至少呆够这个数的。

然后再等到对应的领域职位有人事调动,你再通过竞聘、竞选、考察一系列人事活动,最后一纸调令,公示到那个岗。

这只是最顺利情况的一种假设,实际上,国企里由一线员工升入中层管理,就是一段极漫长的路。

所以,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待遇远高于一线人员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也是从“苦难”中磨砺而出的。

既要有能力,又要熬资历,私企谁行谁上,这就是国企和非体制单位人事上最大的区别。

另一方面,中高层管理人员,看起来整天工作远没有一线员工压力大,实际上,只是受压方式从单纯的体力转化到心理、文案等等其他方面。

一个一线员工,下班后就是自己的时间了,领导可能还要处理没处理完的事,要接几个电话。

最后,前文说,国企的人事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那么这个萝卜怎么才能走?

答案是:

只能是你尽最大能力,做好那颗螺丝钉,整体做出成绩,至少自身没有问题,然后把他送走,你才有可能补上,不然连几会都没有。

让一线员工保持这种向往、活性,不仅可以极大创造效益,对员工管理也是有很大益处的。

这是国企中高层待遇薪资比一线员工好的最本质原因。

个人疏见,不当之处,还请指正。觉得有点道理的,上方点个赞、点个关注哦。


绿豆糕啊


的确,薪酬问题在现代企业中已经越来越重要了,它不但是员工间最容易产生矛盾的地方,直接关系到员工的积极性和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国有企业事关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的命脉,在薪酬制度方面的一些积弊已经“不改不行”了。

1. 国企高管工资高得“不合理”!

《人民日报》曾经报道过一个案例,54的王某在一家国有金融机构总部担任部门经理。她的工资“高的不符合国情”。尽管她只是一个国企的普通中层,但她的年薪已经达到了70万元左右,收入不但包括工资条上的年薪收入,还有各种福利补贴,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

这位国企中层的各种“收入”包括:每年5万元左右的养老保险、每年7万多元的住房补贴和公积金、每月2000元的车费补贴和汽油补贴、每年5000元左右的各种保健医药费单据报销、约2万元的图书卡和旅游费......更关键的是,公司还分给她一套100多平方米的福利房,并解决了子女的就业问题——她女儿大学毕业后也进入金融口工作,拿到了“金饭碗”!

2. 一线工人薪酬“拖后腿”,应届生工资也很低!

其实,在好一点的国企,比如中石油、中石化、烟草公司和电力系统的职工,他们的工资是远远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但是在一般的国企,尤其是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行业的国企,中层依然能拿到20~30万的年薪,但是普通工人的工资可能就只有每月3000元,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钱多事少离家近”,国企过去一直在很多人印象中的名副其实的金饭碗,许多人挤破头也要进国企。但是,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却更加青睐私企,原因就是国企给应届生的工资太低了,有的甚至低于市场平均水准,而且,国企实习期比一般私企长,有的甚至长达一年!

3. 许多国企年年亏损,无力涨薪!

很多人都知道,这些年很多国企的日子不好过了,国有企业效益不好,自然就没有足够的能力为一线员工增加薪酬待遇了。A股的“亏损王”石化油服2017年预计亏损106亿元,2016年亏得更多,达到了160亿元。

其实,近十年来上市公司的“亏损王”几乎都被国企包了:2014年中国铝业亏损162亿元,成为上市公司近20年来的最大亏损;东方航空2008年的巨亏使得自己一度资不抵债;中远海控更是每一年都亏损,如今股价已经跌掉九成,惨不忍睹......

另一方面,许多国企的财务部门对于原有的职工薪酬并未作出市场化的调整,还是与级别、资历相捆绑,甚至又媒体爆出有的国企高层“公司亏损仍然拿着高薪”。因此,国有企业不但要进行市场化改革,工期的薪酬制度也应该进行市场化改革,毕竟“是工人创造了这个社会的财富”!


金十数据


的确,现在国企中高层领导和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较大,不仅仅是企业内部如此,不同行业之间也是如此。比如,有的国企老总年薪高达一千多万,而在一般城市,私企员工、超市导购、普通教师的工资也就是2-3千元!1000万是一个什么概念?相当于一个私企普通员工(按年收入5万计算)200年的工资!拿这么多钱,是他自己的贡献大吗?不是!

我曾经在国企工作多年,九十年代初期,那时国企领导和普通员工收入差距不大。记得刚上班的时候,我每个月大概2-3百元,厂长才1千多点,那时企业红红火火!到了2000年左右,领导和员工的收入差距开始拉大,当时,一般员工年收入约2万元,而领导的收入达到20万。后来我辞职离开。大概到14年左右,领导的年薪已经近百万!而据我所知,普通职员的工资才两千多点,虽然有所增长,但是非常缓慢,远不如领导的突飞猛进!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现象?

第一。国企基本上是领导说了算。而人性普遍具有贪婪的一面,在利益分配问题上,天平难免向自己倾斜!

第二,如何切蛋糕没有标准。谁来切,如何切,制度缺位,所以就出现有人切1000万,有人切5万!


管理那点事


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

国有企业高层工资和基层员工工资差距较大,这真的是现实情况。现在有些国有企业董事长,前些年最高的时候能达到几百万一年,而基层员工也只有几万一年,差距达到了100倍甚至更多。

原来90年代初的时候,国有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人员工资差距真的不大,当时大学生毕业刚上班时,也就是一个月一百多块钱,一线职工当时加上奖金也有1000元左右一个月,而当时的高层管理人员比如厂长也就是2000多一个月,当时的差距感觉真的不大。到90年代末,国有企业改革开始有了内部承包制,高层管理人员除了工资以外开始有了承包奖,一般一年承包奖大概有3万左右吧,这时候差距也还可以,因为当时普通职工每个月也有2000左右的收入。到了20世纪初,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实行了年薪制,进一步激励国有高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这时候,一般开始实施的事倍数工资,一般高层管理人员年薪是一线职工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这个时候,差距就开始慢慢拉大了。

特别是一些大型央企,可能倍速设定的就比较高了,有的可能会达到普通工作人员工资的几十倍。这时候,到了2010年之后,有些企业工资差距竟然达到了上百倍,这引起了巨大的争议,然后,国家下发了限薪令,开始限制某些行业的高工资,前几年国有企业出现了降薪潮,好多原来拿到几百万年薪的高级管理人员,现在年薪限制在几十万,跟员工的工资差距也降下来了。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国有企业高层员工和基层员工的工资差距越来越大。

一、国企改革,增加了对于高级管理人员贡献的认可

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逐渐意识到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价值,因此,开始逐步提升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以提升这部分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其好好工作,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工资越来越高,甚至好多人的年薪远远超过了其贡献的价值。除了工资以外,国有企业高层和中层还有各种补贴,比如话费补贴、车辆改革补贴等,这些福利也造成了工资差距的增大。

二、国有企业工资自主分配权增加

从2000年开始,国家慢慢下放了国有企业的工资分配权,国有企业开始自行设计工资分配方案,在自行设计工资方案的过程中,开始增加高层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的工资所占的比重,减少了基层管理人员工资比重。因此,国有高层管理人员工资越来越高,与职工工资差距越来越大。

综上述所,随着工资分配权利的下放,国有高层工资越来越高,与职工差距越来越大,设置达到了几百倍,这时非常不合理的,也是不能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因此,国家出台了限薪令。好多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一下子从几百万年薪降到了几十万一年,工资差距也降了下来。


睿思天下


不可否认,当今社会和职场之中,国企中高层人员薪酬确实远高于一线的员工,但是随着国家加快推进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国企中高层人员的薪酬已受到有效限制,而且,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切实加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规范化管理,出台了八项规定等具体措施,所以,题主所说的国企高层中层工资越来越高、一线人员工资越来越低的问题,应该不是社会普遍现象,而是个别现象,不能以偏概全。具体来说:

第一,国家已经开始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发放标准

2014年开始,国家要求央企、国有金融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薪酬将削减到现有薪酬的30%左右,削减后年薪不能超过60万元。



所以,我们不能说,普遍存在“国企中高层的工资越来越高、而一线人员工资越来越少”的情况。我也相信,全国这么多央企、国企,总有个别单位是对上级的部署和要求,搞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两面手法,依然存在中高管薪酬增长、一线人员薪酬下降的情况,这样的事例,我认为是少数,不是普遍现象。

第二,你认为国企中高层的薪酬应该比一线员工高吗?

个人认为,国企的中高层,其薪酬水平本来就应该比一线员工高,因为,他们对这个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下面会说明),但是,这个高应该是有一定范围和标准,不能差距太大。像前面一些答友提到:“一个高级别领导工资相当于上百个员工的工资总和”,这样惊世骇俗的说法,至少2014年国家规范管理以后,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为什么,算一下就知道了。国企普通员工月薪至少得2000吧,一年也有2.4万,那这个企业的高级别领导就是240万以上了。这个已经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国企负责人薪酬管理的上限标准,这是要被处理甚至“下课”的。这样的说法,与真实情况出入太大,真的不必。

我朋友是一名二、三线城市国企的工作人员,所在单位一线人员薪酬,其实与中高层人员的差距并不大,以生产用车驾驶员这个最一线的岗位为例,他们的税前年薪可以达到近10万元,而中层干部的薪酬也不过就15-16万元,再高层的干部达到25-30万元,差距的倍数并不大,绝非有的朋友说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那都是谣传和杜撰。

说了这个例子之后,有必要去思考一个问题:究竟中高层的薪酬应不应该比一线高?

第三,为什么国企中高层的薪酬要比一线人员高?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一个企业,没有一个好的带路人,没有一个好的操盘手,它的发展也许就是另外一番光景。职场中,高层负责的企业发展的方向和战略,中层负责的是组织战略的实施和制定战术,而员工则是负责战术的执行和落地。如果高层的发展战略方向错了,负责执行的员工再如何努力,只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尴尬。


中层与高层所承担的工作重要性与一线基层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好比,打仗都是兵卒对战,但是指挥战斗的将军才是左右战事成败的关键。那么,请问大家,将军的俸禄是不是就不能比士兵高呢,即使那些战斗在一线浴血奋战的是士兵,流血牺牲的还是士兵,而不是将军呢?答案我想不言而喻的,将军就是将军,负责指挥,士兵就是士兵,负责战斗,沙场上,将军本就比士兵更受到重视,本就应该有更好的待遇。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层高层承担的任务和压力,与基层一线所承担的事务性工作的压力是大相径庭的。中层高层对应承担的任务,就意味着他们必须要拿比一线更高的薪酬。如果大家都拿一样,那中层和高层何必去费尽周折干那个“压力山大”的活。

况且,中高层也不是天生就是中高层,别“只看到贼吃肉,不看贼挨揍”,他们也是职场上,一步一步用血汗打拼提拔起来(当然也有裙带关系或谄媚溜须之辈,但毕竟是少数),虽然有的是人也不那么称职,但是大多数还是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才换来今天的职位。

总之,国有企业是有很多让人诟病的地方,但伴随国家加强国有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国有企业原有的很多乱象都在不断改变,没有必要以偏概全,把个别的问题扩大为普遍现象,而乱扣屎盆子。

社会需要正能量,企业需要新动能,每一个一线的人员都是企业宝贵的财富,也是企业运营成长的关键螺丝钉,只要这个螺丝钉能够积极上进,也可以从最不起眼的螺丝钉变成这个企业的关键引擎。


面对职场的变化,每一个有能力的人,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画出自己的职业蓝图,努力朝着更高的职位奋斗。

本回答纯手打、纯原创,希望能给您的职场生活带来一点借鉴的经验。承蒙您厚爱,敬请右上角点击“+关注”,并期待您的点赞、评论和不吝赐教,我会一一回复,谢谢。

雪天惊雷


这是个特别值得思考的问题!很显然,这个问题已经很普遍,并突出,且尖锐!我们必须从历史的纬度、制度的角度、政治的高度加以审视,才能得以一窥端倪!

1、国企的由来

无可置疑,改开前,中国的企业只有两种:国企;集体企业——也是变相国企的一种。国企的由来,一个是由建国前的私企,经过工商业改造蜕变而来,请注意,这个变化,是由国家出资置换而来,且是极少部分;另一个,就是由中共领导,人民大众参与创建而来,这是绝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定性:就是全民所有!

2、国企改革

改革开放,一对内,一对外。对内,又有两部分,一是农村,也就是土地承包;再一个,就是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的结果有两个:一是私有化,大量国企倒闭重组,国有资产一瞬间装进了少数人的腰包!证明不难,如果去看一看当年那些国企高官们,现在都在做什么,看看他们财富的来源,不难得出结论!另一个就是实行了所谓的公司化改革!

3、国企的现状

一纸所谓的劳动合同,将国企职工由国家的主人变成了雇工!那么,国企属于谁?国家?有民才有国,民已是雇工,国之安在?中共?也不是,它是个组织,不是国!国资委?更不是,它只是一群官吏!国有企业,就是一个没娘的孩子!

4、国企人员关系

如今的国企高管与中层干部,只是国企的经营和管理者。而国企职工,也只是雇员而已!而国企高管与职工,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5、问题的症结

国企高管们,一方面是国企的管理者,另一方面,他们又常以国资代理人身份出现——他们是政府官员。因此,在国企实际所有人缺位的情况下,在权贵们把持了国家经济与政治的现实面前,他们每每要从国企里获得好处,便成必然!而获取这种好处的途径之一,便是压榨与剥削国企员工!亦因此,国企高管们的薪酬越来越高,而职工们的工资却越来越少,便不奇怪,也不新鲜!

6、结论

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根本原因是国企所有者的缺位,国企职工已经从主人翁变成了雇工;国资委也只是名义上的国资的代行监管者,因他们与国企高管们的地位与利益相同,所以,他们只能是一丘之貉,所谓的监管等同于虚设,就是狼狈为奸,为他们从国企获利所施的障眼法!至于工会,不止是聋子的摆设,更是那些高管们的同道!

7、国企的出路

厂长经理负责制救不了国企,混合制经营也并不是去病的良药——权贵、资本家们,是国企的天敌!唯一的出路,就是将国企的所有权还给人民,由人民组成专门委员会,聘用、监管国企经营与管理者;严格、严肃法律,凡行侵犯、侵占国企利益者,必行严惩;建立国企内部监管机制,独立于国企高管运行!

然而,在人民国家主人的地位与权利日益沦丧,人民民主日渐式微的状况下,国企若要改变现状,实现突围,重新崛起,无异上青天!


一笑而过144778474


其实,我这么说大家可能不太爱听,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与工人真没太大关系,与中层关系也不太大,但与老板却有直接关系。

中国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人治,像欧美日本那样靠企业文化来支撑的百年企业还没出现。每个成功的企业,必有一个成功的老板;而很多成功的企业,换了老板之后,马上就完蛋。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数不胜数。

可以说,企业家就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成也企业家,败也企业家。一个企业,成功时需要全体人员不懈奋斗,但失败只需要企业家几步错误的决策就足以万劫不复,跌进深谷,再难翻身。

因此,我从不反对企业家拿高薪,他们多拿是应该的,毕竟他们的作用是无可代替、举足轻重的。

而对于中层干部,就不好说了。凡大型企业,都有各种各样的中层干部,有的确实是行业精英,部门权威,在负责的范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确有一些中层干部,混在那个位置,要能力没能力,要水平没水平,要敬业没敬业,他们赖以生存的唯一法宝就是欺上瞒下,溜须拍马。而这样的人却往往能够屹立不倒,混得风生水起。

如果一个企业,这样的中层干部多了,这家企业肯定是病了,早晚会出问题。

至于企业中层干部的薪酬,各个企业差距很大,干多大事,担多大责,拿多少钱,中层收入比一线工人多拿,无可厚非,只要真正起作用就行。

至于一线工人,好的企业并不是以牺牲一线工人的利益来换取高管与中层的薪酬,而是从市场当中要效益,所有的人从一线到高层都能从中受益。

如果一个企业,总是处心积虑地压榨一线工人的利益,那么,这个企业离玩完也就不远了。



现在的国企职工,福利条件好,年年调薪,进了国企就等于有个铁饭碗。但是有种现象是说国企的中高层工资越来越好,一线创造价值的工人工资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技术核心都是掌握在企业高层人员那里,一线的基层工人实际只是付出了劳动力而已,工资的分比当然不可能一样的。


决定工资高低有几方面:

【1】能力决定工资高低

当然为什么别人能做到中高层,那是因为他有能力啊,如果没有两把刷子都无法在国企里面混下去,所以能力很重要。有过人的能力,能为企业带来利益,那么企业同时也会给予高工资,反之,你无法给企业带来利益,你的存在没有一点帮助,企业怎么会给你升工资,说不定都会把你炒了。


【2】无可替代决定工资高低

你是不是不可替代的?你是不是能掌握住企业核心技术的人才,你的存在是为了能给企业预期带来上升或者更大的利润空间的。那么恭喜你,你可能成为企业最需要的那类人才,企业会给你更高的工资,更好的福利来留着住,工资只会越来越来高,为什么呢?因为企业离不开你。


【3】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决定工资高低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说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因为只有摸索了适应社会生存之道,才能融进这个社会,为自己创造更高的价值,价值高决定工资高,如果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那么必然是走不久的。因为人是不能与自然规律相违背的。
我来举个例子,国企的核心技术可能会为企业减少人工等等费用,或者引进机器就可以代替大部分工人,那么工人的核心价值在那里?价值决定工资的多少,你不能为企业带来价值,或者价值不高,那么你的工资不可能会高。
只有符合企业发展需求,那么你就可以留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岗位,基层人员往往就是无法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职场的你,觉得有道理吗?

我是职场达人“萍行职场”,感谢你的关注,升职加薪有套路!

萍行职场


不得不说一个现实,十年之前的我就在国企上班,当一线员工的时候我的工资比管理层高,这个管理层是指小领班和小领班上面一层的管理级。这个管理级别的工资公司制度当时要求固定的,那个时候年轻的我还有比我长的一些优秀员工被公司高层领导叫去谈话,领导想了解人员流失量大是什么原因,想请教我们如何留住员工,领导角度想的问题在于公司招人不好招业务多培训时间也很长,需要培训一个月才能上岗。可是现实并不好说话,领导给我们说话打太极要我们优秀员工当班长做榜样留住员工,然而没人愿意做这个位置,原因很简单,上升职位反而比员工少500到1000多的工资差距谁也不愿意。领导最后问到我,我综合大家共鸣的想法回了句:因为工资不高啊,做一线员工工资高,对于我们打工者来说,打工就是为了赚钱。领导对我们假面笑了一笑很虚伪的说:呵呵,我们老总只重视我们高管不会重视你们一线员工滴。当然,高管层面不会将我们员工真实想法往上面传达,毕竟大部分人只在其职位谋其生,只为利己。这也是管理的漏洞。国企很养人,就是这个原因,没有竞争力,当然不能说每个国企是这样,不能相对而论。

因为在国企里会存在空降兵,关系户,而在同等实力的私企里更看中人才的培养。辗转回头最近打听以前单位的状况,由原来百来人员只剩下大几十号人现又已疏散调离其他部门,人员越来越少,而领导还在紧张人员不够紧锣密鼓招人。很真实的,没有一点参假。假设一个单位由原来百来多的人员不停流失,人员数量化越来越少,你还会选择在这个单位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