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开往北京的G40高铁遭彩钢板撞击,乘客在车内滞留5小时,怒砸玻璃,你怎么看?

生活口香糖


在法律实践上,人的生命权与健康权遭受侵害时,人权可以高于财产权,但不可以超过必要的限度!也就是说为了大家的生命和健康,高铁乘客可以砸窗自救,这种行为并不违法,也不构成犯罪!但是,如果乘客为了自救打砸高铁其他设施,那就是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或者寻衅滋事的违法甚至犯罪行为!

如果从人性化的角度看这个问题,高铁应当有成熟完善的应急机制,高铁的设施应当在一旦发生事故时可以采取应急措施,开启通电、通风等有利于乘客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备用设备!如果高铁没有相关设备,这说明设计者没有考虑到意外事故有可能发生,这是设计不当!旅客砸窗自救也属无奈之举,应该予以理解!

我就说这点吧,大家有什么不同看法?


弥勒拈花微笑


本人就坐在12日的G40列车上,就是网上引用最多的车窗被砸的照片中那节车厢里——13号车厢,被撞的车头是16号,所以离碰撞点比较近。

先上结论:列车员辛苦了,而且应该都是按照标准操作流程来应对的。但是列车员被骂以及车窗被砸这个锅铁总要背,都是那些不周的设计和该死的死板且毫无人性化的操作流程害的。

23:05左右,在离北京南站大约40公里的地方,突然听到连续四五声巨响,然后列车紧急减速停车(减速很明显,因为小桌板上的水瓶都往右前方移动)。车厢里马上议论是不是撞到东西或者脱轨了。大约2分钟后,车厢灯光切换到“应急模式”,空调停了。又过了五分钟,乘务员在广播上说列车现在临时停车,并要进行断电处理,请大家收拾好自己的行李,听候广播通知。此时车厢里的乘客还有说有笑,觉得列车是不是要像电脑一样强行关机重启。接着就是整列列车断电,应急灯也没了,然后就是漫漫四个多小时的等待。

接下来要吐槽了:

第一,复兴号高铁在设计上根本没考虑到紧急情况下断电怎么给车厢换气。空调停下来后,整个车厢完全就是一个大闷罐,这还是下着雨的深夜,不到1小时后所有人的衣服都湿透了,如果是烈日高照的白天,真的会热死人。而且2小时后,车厢里就开始有老人小孩出现脱水和二氧化碳中毒的迹象。乘务员确实有很快打开车门,一开始为了安全只开了左侧不靠铁轨的门,但是因为没有空气对流在乘客的强烈要求下把另一侧的门也打开了(这个点对面已经没有来车了)。但是!!所有车厢门都开了对车厢通气根本么有用,一是因为风基本上都左右流动了,二是因为很多人为了呼吸点新鲜空气都会往门口站,所以人墙直接把空气流动同道堵住了,车厢里根本没法透气。车厢里的应急设备里也没有氧气罐,有小孩子脱水昏倒后,家长心急如焚地来问有没有氧气,列车员说只有可乐(也算是电解质吧,而且水都喝完了,只有饮料了),后来在急救箱里找到一包医用电解质冲剂。

第二,复兴号的车窗真的很难砸开!很难砸开!!以后不要指望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破窗而逃!!!有其他车厢的视频显示乘客拿着应急锤在砸玻璃,但是玻璃基本上完好无损,那是因为她砸的方式真的不对。13号车厢砸玻璃的时候是先砸玻璃上方中间的红圈,砸了七八次玻璃开始粉碎性裂开,但还是一整块没有掉下来(这是正常情况),接着乘客又拿锤子砸了四角,直到整块玻璃都粉碎。然后用手推,玻璃没掉;又用脚踢了两下,玻璃还是没有掉。最后不得不坐下来找个支撑点(扶手)固定自己,然后用脚用力踹了四五次之后才把玻璃踹掉下去。如果是女人,即使操作完全正确也打不开玻璃,所以有紧急情况下自己根本逃不出去。

第三,列车工作人员与乘客的沟通非常不畅,完全隐瞒信息。从头到尾列车员都不告诉乘客发生了什么事,实际上前面几节车厢的人都知道是撞东西了,因为可以走到16号车厢去看啊,都看见车头的玻璃裂开了,但是乘务员就是不说发生了什么事,就只让大家耐心等待。有一个乘务员从车厢走过的时候,对讲机里问发生了什么事(后面车厢估计离碰撞点太远了听不到,也没法走过来看,所以后面车厢的乘务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回答道“我旁边有乘客,不能说。”我靠!这有什么不能说,又不是飞机在天上飞,出事了告诉乘客大家恐慌。如果告诉大家列车撞到异物不能前进,必须等待救援,相信大部分乘客都会很淡定地等待救援,但是列车员什么都不说,大家就越等越急。而且列车员只广播了要进行断电处理,请大家不要慌,但是并没有说什么时候来电,或者会不会来电,大家等了一小时、两小时后肯定就慌了、烦了。

第四,个人觉得铁路部门根本就没有什么应急方案,应急方案都是给领导汇报用的。列车可是停在离北京南站只有40公里的地方,从出事到被拖走,等了四个半小时,急吗?急吗?关于怎么救援,一开始列车员说有救援列车过来,大家收拾好东西准备换到另一辆车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等大家都烦了并开始怒骂了才说要等火车头来拉。火车头什么时候来呢?列车员只能说“很快就来了”,也不记得说了多少遍了,反正每说一遍就进一步毁灭乘客对乘务员的信任和耐心,估计乘务员自己也不知道火车头什么时候来【由于太闷太烦,我也不太记得每一个具体动作之间间隔多久了,所以接下来只能大概估计个时间】。好不容易火车头来了,大家都感觉到对接时的撞击了,列车员也说要关闭车门,大家都以为马上就可以走了,可是等了半小时还是完全没有动静,这下开始愤怒了(因为关了车门更闷了),再次要求列车员把车门打开。在等待了2小时左右的时候,13号车厢就有乘客开始想要砸玻璃了,但是当时大家都劝阻他不要砸,但是等待了四小时后还没有动静,这就就已经没人再阻止砸玻璃了,13号车厢的玻璃是乘客当着一名乘务员和两名跟着救援车来的技术人员的面砸的,他们没有口头阻止,之所以要咋肯定是由愤怒,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有一岁多的小孩子虚脱了,光膀子抱着小孩子的爸爸已经心急如焚,玻璃砸开后坐在窗边的乘客纷纷让出位子给抱小孩的爸爸坐(赞美一下这些乘客)。

第五,北京难站,我看上海虹桥站接管了也没用。大家被拖到南站的时候已经凌晨四点过了,明知道车上有上千人,可是难站的应急方案里没有准备任何辅助交通工具让大家离开。凌晨四点,只有少数几路夜班公交,这时候大家肯定是打车走啊,当人群涌向出租车乘车点的时候,只有一个老大爷拿着高音喇叭在很不友好地喊:没有出租车了,不要往前走,都去北广场坐车。我应该觉得很幸运,因为有一辆夜班公交车可以到离住处一公里近的地方,然后我再迎着朝阳踩着小黄车,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PS:列车停电后厕所是没法冲的,所以可想而知一小时后厕所是什么样子,温馨提示大家如果遇到高铁停电,请少喝水,呵呵。






jijiwaiwia


今日凌晨,杭州开往北京的G40高铁遭彩钢板撞击断电,乘客滞留5小时,其间,车厢闷热,有乘客晕倒,乘客怒砸玻璃。


这是一起天灾引起的列车晚点事故,致使乘客在车相内滞留长达5小时之久,而且是高速列车,这样的事故还不多见。从这起事故中,虽没有人员受伤,但5小时的闷热煎熬足够旅客喝一壶的了,身心健康会不同程度的受到伤害,铁路部门应诚心的向此趟列车的旅客做出诚恳的道歉!

高铁列车不同于普通列车,一旦遇到突发事故,就是大事故。可以看出铁路部门在如何处理应急状况缺乏必要的措施,应急机制不健全,这是不应该的,也是不允许的,铁路部门应举一反三,亡羊补牢,健全应急机制。


列车封闭的严没有毛病,尤其是高速列车,是必须的。但是,绝对应当考虑到外界电源一旦中断,会带来什么后果。车内空调失灵,必然会造成缺氧,热浪袭人,难以承受,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断电后,车窗、车门全部都打不开,通风解决不了不说,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一个人都跑不出去,后果不堪没想。

其实,这是非常好解决的一件事,车内配备发电机,临时通电,一切就解决了。希望铁路部门以此为戒,改善列车管理机制,让人们出行方便,安全回家!


打开车窗看景色


杭州开往北京的G40高铁遭彩钢板撞击,乘客在车内滞留5小时,怒砸玻璃,你怎么看?

事件虽然因天灾而起,但也暴露出了高铁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改善。

第一,应急预案和措施不足。既然高铁离不开电,那么就要考虑可能的断电问题,一旦出现,如何实施应急处理?像此次高铁在遭遇撞击断电后,乘客还滞留了5小时,在当下高温的天气,是有可能出现人命的。

在这方面,凸显了高铁方面的措施不力,应对不力。比如高铁是在全封闭状态下才能保证安全的,但是如果出现断电等情形,如何砸玻璃进行救援或自救,或者保证紧急的通风,也是应该要考虑的。

第二,乘客怒砸玻璃或许不够理智,但出于求生本能,情有可原。或许这样的做法不太理智,但却情有可原,应该给予理解。因为在一个无法通风的环境里被闷住几个小时,恐怕任何一个人都难以承受。特别是有老人、小孩的,就更要引起注意,当时列车上就有乘客晕倒。

第三,高铁安全至关重要,任何环节都不能忽视。比如此次肇事物体彩钢板,虽说是被大风刮起撞击高铁,那么这些彩钢板放置的地方是否合乎规范,有没有违规的地方,或许也需要一个说明。


碧翰烽


乘客在密封的高铁内滞留了五个小时之久的确是个事故。



如图,在0点的时候已经打开了车门供人透气,从0点到供电的这段时间车门都是打开的。虽说空气可能不会流动到车厢里,但老弱病残孕或身体不适都可以排队轮流去车门附近呼吸新鲜空气,但要注意别下车,(乘务员们可以告诉乘客,下面都是高压电,能电死人的,震慑住他们。)



不是不支持砸窗,而是不太明智,车窗是特别坚固的,可抵挡时速355公里的铝弹撞击。特别注重玻璃材料的高速撞击性能。侧窗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抗冲击强度。不是轻易能砸碎的。



我看的视频里车窗有很多裂痕并没有碎掉,外面的空气照样没流动进来,车内的环境并没有改善,在那一个多小时的路途中依旧处在那个糟糕的环境之中。

我希望大家能更深一层次的看待这个问题,砸都砸了,大部分人安然无恙,晕倒的人送了医院。“砸对不对?该不该砸?”此时再较这个真我觉得有点没啥必要了,应该更注重为什么逼得乘客砸窗自救?铁路部门如何像群众交代?如何安抚被困乘客?什么时候能制定应急方案保障乘客性命安全?为什么高铁存在如此重大的安全隐患而铁路部门缺没有解决办法?乘客再遇到这种困境该如何自保自救?毕竟造成缺氧闷热的根源在于高铁本身的安全隐患没有应急方案,如果还出现这种状况,乘客被困十小时甚至更多时间怎么办?有个完善的应急方案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想说说我认为高铁存在安全死结的原因。

首先,铁道线路上设立电力线是具有上万伏特的高压交流电,而高速动车组是通过在车辆顶板的受电弓接触电网获得车辆驱动的电力,当然受电弓接受交流电以后,通过逆变装置将电力转换为低压高电流的直流电,用来驱动车辆运行的电机和车辆其它施用电,所以它的顶端不可以设置通风口。车身也没有合适的位置设置通风口

高速运行的车体,增加重量会对速度,耗能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高铁不太可能备着高压备用电源“满世界跑”,这也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

其次,高铁的密封性必须完整,高铁运行速度非常快,假如设置成了可开窗模式,一旦这趟高铁旁边再飞速驶过一辆高铁,连人带窗都能被压强吸出去,毕竟乘客不知道周围什么时候就会出现一辆高铁。所以窗户及其坚固。

然后,高铁运行的耗电量是非常大的,时速在每小时250千米的高铁它的每小时耗电量在4800度以上,时速达到每小时350千米的高铁,它每一小时的耗电量在9600度以上。(1度=1000wh),像从杭州到北京的耗电量将近60000度,这是非常巨大的,车载应急电源恐怕是无法供应。一般情况下,在动车上都是自带蓄电池,但是支撑不起空调。


最后,高铁的造价是巨大的,单是一个车头造价就在1700万以上,将以投入使用和建造出来的高铁回炉重造,将是巨额的造价,况且,目前技术人员并没有研究出来妥善的解决方案,高铁确实是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越来越多的人出行选择高铁也提现了这一点。如果高铁回炉重造,也会加重火车的负担,而火车自身条件本就不如高铁,届时容易产生更多的矛盾。

高铁的技术很高但是配套的服务并没有提升。就算暂时无法攻克技术难题,也应当在服务上,尤其是安全服务考虑全面妥当,为乘客生命安全做保障

我说的这些呢只是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不是为了给高铁开脱。国家的高铁发展的确非常迅速,我觉得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考虑的高速便捷平稳等因素的重要性超过了保障人民安全,安全隐患太大,却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抓住根源,避免这种事情发生。一切的一切都应该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所以还是希望有关部门多多重视,积极解决问题,多采纳意见,尽快跟我们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更好的保障我们的出行安全。


哎不好取名


在我看来,这件事情就是一起小概率事件,也是一起偶发事件。就是一些偶然的因素共同作用,发生的一件事。高铁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利大于弊。

至于有些人说的高铁票价高的问题,其实,高铁票价高是相当于普通铁路客车的,相当于普通的铁路客车,高铁确确实实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极大方便了出行。比方说京沪高铁仅仅几个小时就到达了。相当于其他交通工具,优势不言而喻,客车没有这么舒适,飞机太折腾了安检而且没有高铁那么舒适等等,所以,国家投资几万亿修高铁发展高铁是正确的。



对于偶发事件,大家都要理解,这些因素不是人为因素,所以,要克制,虽然没有空调的高铁车厢确确实实闷死了,但打砸行为也过分了。小时候,我坐火车的记忆都是绿皮车,咣次咣次……那时候还有蒸汽机火车头呢!如今,才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已经翻天覆地的变化了,确确实实是让人欣慰。

复兴号已经飞驰在京沪高铁线路上面,相信高铁系统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好。


石油监督走天涯


据北京铁路局发布消息称,8月13日3时59分,受大风刮起的彩钢板撞击,造成京沪高铁,廊坊至北京南G40次运行列车,行至杭州东至北京南间发生故障,


另据坐该此列车的网友“叨叨先生my”的透露,4:54分左右,G40次列车已经到达北京南站,车内有两位乘客晕倒,两副担架在3、4号车厢准备就绪,直接上救护车送往医院

8月13日3时59分,受大风刮起的彩钢板撞击造成的京沪高铁廊坊至北京南间设备故障已排除,列车恢复运行。

而8月13日凌晨之间,由于列车发生故障,乘客滞留高达5小时,其间车内闷热,乘客怒砸玻璃,网友因车内断电通风问题吵翻天。




这是一起由天灾引起的突发事件,天灾人祸,突发事件可以看出,正考验中国高铁实力,中国高铁在应急预案中,应有一套强硬的处施,由断电引起的空气不畅,列车应配备这些设施,还有一整套强硬消防能力,乘务员应该有这方面的知识,车内应配备医务工作者,预防有突发事件处理。
前段时间就因一碗泡面引发争端,这此还是因断电问题形成空气不畅,倒置乘客晕倒,这些问题对中国高铁来说,不难解决,理应做些改进,不应多次给高铁蒙羞,古人道:好事不出门,坏事千里行,这几次的事件对外国网友來说又是一番口水战了。

相信中国高铁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更应规范化,科技化,舒适环境下,更应改进不具备各种应变能力的缺点,做好这些相信中国科技,相信政府;人民群众应该理解这些突发事件中发生的问题,相信在不远将来,中国高铁将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而遥遥领先。


140979666有缘


这件事反映了在突发应急事件当中相关部门应急措施的不到位问题,同样作为乘客究竟能不能在闷热的环境下怒砸玻璃?我认为还是要视情况而定。

大概经过:

23点06分:列车像是受到不明物体撞击,感觉到一阵晃动,随后就紧急制动停车。

23点55分:乘务员通知乘客,安排了返京大巴车,会接所有乘客乘坐大巴车返京。目前所有乘客在断电的封闭车厢中焦灼等待。

03点02分:4个多小时了,G40次复兴号列车还未动,没电 ,没灯,没空调。车上乘客汗如雨下,供氧不足,闷热难当。

03点37分:4个半小时,G40次高铁有电了,来电了,有空调了

03点43分:G40次列车广播,寻找一位医务工作者,3号车厢一位孕妇身体不适晕倒。

04点02分:G40已经跑起来啦!

04点54分:G40次高铁已到达北京南站! 两位乘客晕倒,两台担架在3、4号车厢准备就绪,直接上救护车送往医院。

通过时间可以看得出来中间停靠5小时,再次期间因为列车的封闭性和断电的原因,在封闭性环境下人闷热难当也是情理之中,关键在于不理解为何长达五个小时的时间内,没有任何人向乘客通报可能排除故障所需要的时长并对乘客做出安抚,或者直接打开车门通风,保证车内温度适宜?据此可以看得出来,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应急处置能力是不够的。

乘客砸车窗玻璃的原因,我猜测并不仅仅是因为闷热难当,更多的是不清楚什么时候才能恢复,人在闷热环境下,情绪急躁再加上始终不清楚排除故障时间的情况下,自然也就容易引起部分人的不满和砸车窗玻璃的情况发生,而且从到站后两名乘客晕倒送医能看得出来,当时车厢内的温度应该燥热。

所以对于砸车窗这件事,我认为面对突发情况时,乘客为了保障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安全作出的怒砸窗户是否合理,主要还是看必要性。也就是除了砸车窗玻璃之外有没有其他办法解决闷热的问题,我认为结合当时的情况,这个应该是有的,可惜因为沟通不顺畅,安抚不到位的问题,乘客难以了解何时重新启动的问题下,出现砸车窗这件事,应当说还是有其一定合理性,但是最终该名乘客是否需要承担相关的赔偿责任,这个就有待下一步的调查和责任追究是否启动了。


麋鹿说法


事件经过不再复述,大家可以看有些当事人的描述,个人认为要比新闻报道靠谱。

这次突发事件,虽然是不可预测的天灾,但后续的处理措施也暴露出了高铁设计和管理上的一些短板。

当然,以下内容只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来阐述的:

1,高铁发生事故之后,有必要让乘客得知真实情况,那样才能更好地安排和管理乘客,越隐瞒真相越容易引发乘客的猜疑和恐慌,进而不愿意服从安排。

2,高铁的高密封性是硬性要求,但也应该考虑到万一发生意外,如何解决内部的通风和散热问题。毕竟,任何交通工具的首要条件都是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这次断电还是在雨夜,乘客都感到了闷热和呼吸困难,如果是发生在烈日炎炎的中午时分呢?4、5个小时之后,恐怕会出现难以想象的问题。(在高铁内部增设应急发电通风装置看来很有必要,当然,这就要考虑到高铁整体重量和成本了,但这些都无法和乘客安全相提并论)

3,有纪律有规定是好事情,但如果过于死板,导致乘务员没有灵活处置的权力,那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很难提高效率。如果现场情况需要一步步向上面汇报,然后再等待指示,不仅在效率上大打折扣,而且也容易引起乘客的反感。换个角度看,说明遭遇类似突发事件,是没有预案的。这个问题是可以通过汲取教训来改进的。

4,有位当事人提到一个细节,那就是乘客用应急锤砸玻璃时很费劲很费时,如果真遇到千钧一发的紧急情况,靠砸玻璃逃生几乎很难实现。这也是一个隐患,需要受到重视。还有就是停电之后厕所也不能用了,虽然比起上面的事情不算什么,但也从侧面反映出高铁在断电之后应急能力较差。

5,还有一个需要吐槽的地方就是问题解决之后,高铁方面对于乘客的安排不够合理。没有安排或者调动足够的车辆来及时拉走乘客,也没有对遭遇这些的乘客有所补偿。这样的处理不够人性化,缺乏弹性。那些身体虚弱,遭受5个小时煎熬的乘客下次估计很难鼓起勇气再坐高铁了。

不得不说,在那种情况下,乘客怒砸玻璃是求生的本能,希望高铁方面能够引以为戒,做出积极的改变。


夜雨如书


网上看过很多关于我国高铁列车上硬币可以树立不倒之类对我国高铁的技术进行称赞和感到自豪骄傲的文章,关于硬件技术方面的先进我也点赞也自豪,但是,在软件服务方面,我们和其他国家还有差距,而且还不少。

关于这个,想通过我在新干线上被困将近5个小时的体验,来展示一下我们和日本新干线在软件服务方面的差别。

2018年5月的一个下午8点左右,乘坐从东京到神户的高铁。因为前方车站信号灯故障的原因,列车在路上趴了将近5个小时,导致大部分列车大幅晚点。但是电力没有中断,不存在这次京沪高铁的闷热状况,旅客情绪也比较稳定。

新干线运营公司的对应措施:

1,及时通知

在这5个小时内,大概每隔30分钟-1个小时左右列车广播会通知一下当前故障排除进展。

2, 安排临时休息场所

因为是在晚上,列车晚点造成很多人赶不上其他交通工具的末班车,新干线运营公司于是在大阪车站提供了几列特殊新干线列车,供旅客免费休息到第二天凌晨直至地铁轻轨等交通开始运营为止。

3, 减免部分车费

新干线的规定是只要列车延误超过2小时,新干线多于普通JR列车的特急费用会退还给乘客。

4, 提供免费出租

在大阪车站等主要车站因为人数太多,和距离问题,没有提供免费出租车。而在神户车站下车的旅客有铁路公司提供的免费出租车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