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民间传说武昌城内有三台八井、九湖十三山,还有一个黄河湾

早年,民间传说武昌城内(即古城垣范围之内—今中山路与临江大道相交汇构成的包围圈内)有“三台、八井、九湖、十三山,还有一个黄河湾”。三台:这里的台,是指平地上凸起的小丘。一、梳妆台。位于湖北省水产厅后,是原明代楚王府后院的一小山丘,上建有亭阁,王府中的嫔妃们在此梳妆冶容,故名梳妆台。梳妆台附近的一条小街亦名梳妆台。今台不存,梳妆台街名仍在继续沿用。

二、楚望台。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兵克武昌,闻第六子朱桢出生,欣喜中表示“以楚封之”。朱桢就藩武昌后,不忘父亲恩德,就在武昌城东南隅的高地上筑台遥望帝京。因朱桢为楚王,故此台名楚望台。晚清时,此地为军械库。辛亥武昌首义时,革命党人首先占领楚望台,在此获取大量军械,为首义成功奠定了物质基础。此台位于今起义门东北侧,武昌市民仍惯称此地为楚望台。

三、望夫台。亦称望夫石。址在今蛇山西端临大江处。唐徐坚等编辑的《初学记》中载“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今望夫石已不存。(望夫台,亦传望儿台,在蛇山八井百步坡。)

除上述三台外,武昌还有恤刑台,其原址在明楚王府。恤刑的意思是填用刑法。统治者建立恤刑台,是以此表明自己的仁慈。明亡后,明遗老张仁熙经过武昌,作《高观山行》一诗。诗中说:“恤刑台上啼鹃苦,大观楼上鬼怜哀。”可见当时恤刑台尚存。此台今已不存在了。

一是孟宗井。井在武昌都司署,即今武昌造船厂内,井已不存。孟宗是三国吴江夏人,事母至孝,被列为我国古今二十四孝之一。相传有一次他母亲想吃鲜笋,时值隆冬,天寒地冻,何能觅笋?他在竹林里哀啼不止,笋忽冒出。井以孟宗命名,以表人们对他的崇敬。

二是吃水井。武昌的井虽多,但由于地下情况复杂,有的井水味道不佳,不能饮用。传小东门内蛇山北麓附近的井水,味道不佳,但有一井的水却味道甘美,故附近居民特名之为吃水井。井在今荆南街东头,已不存。三是古铁井。井在长街路西,即今解放路中段原解放路小学附近。此井今已不存。四是义井。在长街土神祠。义井与土神祠今均不存。其地当在今陶家巷附近。五是双眼井。在飞剑亭下,即今起义门内紫阳湖东。飞剑亭是纪念熊廷弼所建。双眼井今不存。

六是汲福井。在布政司署西。布政司署,即俗所称藩台衙门,在今司门口紧邻。汲福,即引来福气之意,是一种吉利语。布政司署里的大小官员,都希望自己能交上好运,所以署里的井,也取了一个吉利名字。井今不存。七是八卦井。原是楚王府内后部的井,今尚存,是武汉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井所在的小街,亦名八卦井。八是九龙井。也是楚王府内后部的井,与八卦井相距不远。今不存。有九龙井街名相沿至今。

除上述八井外,武昌还有几个较有名的井。明井,是明末生员明睿在张献忠攻入武昌后所投之井,在今武胜门内,已失其所在。清风井和明月井,在原镇宁寺东、西,即今曹家巷附近,二井及镇宁寺均不存。蜘蛛井在原铁佛寺,即今紫阳路西段路北处,井及寺均不存。古井,在原抚署后,即今胭脂坪路北。抚署与古井均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