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导:我与司马氏的那些年

王导

泰始元年(265),司马炎登基称帝,封叔父司马伷为琅琊王。从一开始,在琅琊王与琅琊王氏的交往中,琅琊王就多多少少地处于弱势地位。作为琅琊国内的豪强大族,王家并不需要借助琅琊王光耀门楣;为了得到本地豪族的支持,琅琊王却需要借助琅琊王氏的力量。

司马睿是第三代琅琊王。王导与司马睿自小便相识,他们感情甚笃,曾一起游历洛阳。八王之乱时期,王导预感到大乱将至,多次劝说司马睿离开洛阳,尽早回到琅琊国,伺机而动。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后期,东海王司马越实力最强,成为一匹黑马。琅琊王氏的族长王衍与司马越结成联盟,合力打造了“王与马共天下”的雏形。当时江东陈敏发生了叛乱,为了占据江东,填补陈敏被灭之后的权力真空,在王羲之的父亲王旷的策划下,“小王马”(王导和司马睿)被“大王马”(司马越和王衍)派遣到了江东。

想要在江东站稳脚跟可不容易,好在王导有足够的能力,在协调贵族、利益分配方面施展出了强大的才华,才获得了江东门阀的认同。

小王马来到江东的第五年,北方发生了永嘉之乱。大量的北方官民被战乱冲刷到了江东。为了安置这些北方来的侨人、侨户,王导在他们集中居住的地区,借地重置了许多侨人的原籍州郡县,仍用旧名,还给他们划分了经济特区,协调南北门阀贵族的利益。

王导年纪轻轻,就已体现出对局势很强的预判能力,以助于他在后来的数次大乱中,站在胜利者一方。他的从兄王敦曾两次造反。第一次时,当时舆论汹汹,要杀王氏全族,但是王导并无内应行为,反而带领全家族跪在宫门,得到皇帝谅解。这一次王敦胜利了,但两人为兄弟,并未为难王导。

王敦

第二次时,在朝廷人心不稳的关键时刻,王导在建康公开为王敦发丧,鼓舞了士气,与王敦划清了界限。这一次王敦失败,王导站在了胜利一方。

王敦之乱

第三次大乱是苏峻造反。逼反苏峻前,庾亮来问计王导,王导判断会逼反苏峻,建议不要那样做,庾亮不听,苏峻果然反了。苏峻占领了建康,但因王导的威名,也未加祸。虽然朝廷被苏峻控制了,但是王导私下站在了陶侃温峤一方,对苏峻部下进行了策反统。后来苏峻兵败,王导又站在了胜利一方。

王导的影视形象

王导生于琅琊,死于建康,可以说是“客死他乡”。后人常以以“不能北伐中原”来责难王导,其实王导何尝不想北伐实现统一,《世说新语》有记载: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王导虽有“克复神州”之心,但东晋能够偏安一隅已是让他费尽心力,再无更多精力出兵征战中原。

陈寅恪先生有《述东晋王导之功业》一文,评价王导:“王导之笼络江东士族,统一内部,结合南人北人两种实力,以抵抗外侮,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续延,不谓民族之功臣,似非平情之论也。”

如果没有王导,东晋王朝可能无法建立,南北方也很可能分裂成为两个民族,中国将难再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