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为爱私奔,丈夫高升却将她抛之脑后,写诗挽回却流传至今

现如今,一句"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可谓是人人皆知的佳句,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句话还有一段才女追夫的典故。才女为爱与穷书生私奔,丈夫高升之后却将她抛之脑后,便写诗挽回遂成佳句流传至今。

这位才女便是卓文君,是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出身于富商之家,父亲卓王孙是当地的冶铁巨商。卓文君家世优渥,却一点也没养成大小姐的脾气,反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卓文君十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嫁做人妇,但不久丈夫过世,她便回到娘家居住,后来才结识了司马相如。当时司马相如一贫如洗,机缘巧合之下参加了卓家举办的酒宴,宴会上弹奏了一曲《凤求凰》,让喜好音律的卓文君一见倾心。

卓文君立即在私下向司马相如表达了爱意,而司马相如同样倾慕于卓文君,于是卓文君便义无反顾地选择与司马相如私奔。

但司马相如家一贫如洗,为维持生计,司马相如变卖了仅剩的一点家产,做酒馆生意,而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卓文君,竟然也挽起袖子卖起酒来。

卓王孙听闻女儿当垆卖酒的事后,感到十分羞耻,便与卓文君断绝了父女关系。但亲朋好友都劝卓王孙,夸赞司马相如有才,劝他接受这个女婿。卓王孙也不舍得女儿受苦,便给了女儿一大笔钱财、嫁妆与家奴安家,至此,卓文君与司马相如过上了安逸的生活。

不用为生计奔波,司马相如开始研究文学,并以《子虚赋》和《上林赋》获得了汉武帝的赏识,开始一路高升。被这些荣华与虚名冲昏头脑的司马相如,想另纳女子为妾,并将卓文君抛之脑后,完全忘了卓文君陪她受的苦以及后续带来的安逸的生活。

司马相如还写了封信给卓文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少了亿,暗示与卓文君已毫无回忆可言。卓文君见后,便回了丈夫几首诗,《怨郎诗》、《诀别书》与《白头吟》皆是写给丈夫的。

司马相如看完后也十分愧疚,便不再想着纳妾一事,与卓文君白头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