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的这些历史名山的来历你知道吗?

九嶷山:在老城北五里,一名九里山,旧传有穴潜通琅邪、王屋。有峰形如伏象故又称象山,稍西为团山,东为宝峰山,西北为孤山、看花山,并与九嶷相属。

九里山

赭土山:在老城之西三十五里,《禹贡》徐州贡五色土,即此山土。有楚元王冢,又叫楚王山。

境山:在城北四十里,相传徐之封境界于此。西临泗水,北数里有乌羊山、焦山、绛山

黄山:在城北七十里,半属沛县。

梁山:在老城东北三十五里,与境山连,京杭大运河所经,旧有梁境闸。

大彭山:在城西三十里,古大彭氏封此山,左右犹称大彭村

陶山:在大彭山西十里,有东汉汉徐州牧陶谦墓。

丁塘山:在城西南二十五里,其东有丁塘,故名。一名拔剑泉,土人称为龙湫,祈雨时应。

任山:在城西南三十里。唐咸通年间厐勋防徐州,迎勅使自任山至子城即此。

云龙山:在城南二里。州志谓,山有云气,蜿蜒如龙,故名。朱泽民记谓宋武帝微时憇息此山,有云龙旋绕之异,此为得之。东岩中有大石佛,故一名“石佛山”。唐末朱全忠遣子朱友裕败徐州节度使时溥军于石佛,即此。宋张天骥隐焉,有放鹤亭、饮鹤泉山。山阴为黄茅冈。山西南麓有流碧泉,极甘美。距城里许为戏马台。高数十仞,广袤数百步,旧志云可屯戍与城相表里。

云龙山

大山(太山、泰山):在府南三里视州境诸山为最大两峰中辟一径为南北孔道

胡山:在城南三十余里,有拔剑泉。

又南二十里有桃山,山阳有驿,为桃山驿,旧为徐州地域,今为安徽宿州埇桥区所属。

徐山:在城南六十里,一名武原山,相传徐偃王尝至此,故名。(今也在安徽宿州)

奎山:在府城东南四里,横枕泗水,与对岸骆驼山为徐门戸。

吕梁山:在城东南六十里,下临吕梁洪。洪上有云梦、梁王二城。或曰云梦谓韩信,梁王即彭越也。稍东南有凤冠山,双峰如凤翅相连。又有塔山、峰山。

吕梁山

子房山:在城东,《景定志》一名鸡鸣山,世传张良吹箫计散楚军处。

子房山

定国山:在城东四里。梁贞阳侯萧渊明御燕慕容绍宗于此

圣水山:在城东八里,与青顶山、尖山相属,其间有石潭,世传潜通泗水,宋苏轼尝祷雨于此。

圣龙山:在城东十余里,一名胜云山,有石孔二,如龙眼久旱,泉流不涸。

彭城山:在城东北三里,上有黄石公庙。

桓山:在城东北二十七里,亦名魋山。东临泗水,宋桓魋作石椁于此,俗又称洞山。相连圣女山。

寨山:在城东北三十余里,有羊山、张孤山(张谷山)、内花山、梁山四面环之相距各一二里。

二郎山:山北麓有泉二,曰拔剑,曰马跑。其水由运铁河达于泗水。

盘马山:在城东北九十里,相传汉高帝盘马于此山,产铁。汉铁官、唐铁冶、宋利国监俱置于此,其阳有运铁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