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政权为什么不能算入明朝?

宋安之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而忘,一般被看作是明朝灭亡的标志,所以1644年也成了大明王朝定格的年份。

可是崇祯虽然自缢,但是留守南京的大臣马上拥立了福王朱由崧,建立了弘光政权,此时的明朝还有半壁江山,将士百万。

随后清军南下,南明又相继经历了、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其中桂王永历政权还一度掀起了抗清的高潮。

即便是永历皇帝朱由榔被杀后,台湾的郑氏依旧封明朝为正朔,如果按照这种说法,明朝起码要延续到1683年康熙收复台湾。

那么南明为什么没有像南宋并入宋朝历史一样呢?

存续时间短,政权不稳定,更迭频繁

南明从1644年的弘光政权开始,到1662年朱由榔被杀,实际仅存在了18年,短短十八年政权更迭频繁,更有内部互相攻伐,为正统性而争,政权极不稳定。

领土面积小

虽然弘光政权建立之初,南明看似有半壁江山,实际上随着清军南下,仅仅几个月的时间领土就被蚕食,在南明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都被压制在西南一隅。


满清以正统自居

主要的一点就是清朝入关很快基本完成了统一,成为了新的大一统王朝,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他们并不承认所谓的南明,而且政府完全干预了《明史》修书。

其实福王朱由崧继位完全符合明朝的法统延续,无奈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一点点历史


说完了南明的寿祚,下面来讲讲为什么南明政权不能算入明朝。

第一,南明自建立之日起就饱受军阀割据势力的困扰,皇帝多是徒有虚名,皇帝的诏令到达地方几乎如同废纸一张。南明政权已不是一个集诏令、政令、军令于一体的集权制王朝。

第二,南明未能如南宋和东晋一样最终维持一个稳定的半壁江山,然后在数百年的时间里与北方政权形成南北对峙。

第三,南明政权从未有过一支相当规模的嫡系军事力量,南迁之初依靠地方军阀割据势力,这些割据势力或降或亡后,又接着依靠农民起义军。

第四,南明政权自建立之日起就是在流离颠沛里度过,因此从未建立过一个稳定或系统性的地方政权,导致地方官员各自为政。

第五,各藩王为争夺帝位水火不容,互相倾轧,互不承认,造成天下十羊九牧的困境,搞得地方官无所适从,也使得一些心怀政治野心的人借拥立之机各自为政,大大削弱了南明的抗清实力。

第六,南明政权实际上直接统治的区域非常小,疆土大多由割据势力和义军及地方武装占据。随着清军的不断蚕食,南明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最终逃亡到了缅甸,堂堂中华竟无立锥之地。永历帝后期仅一村之地,鲁王朱以海也飘泊海上,以舟为国。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拙见,敬请交流指教。


历史的小学生


南明,本身就不是一个特定的政权,而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自杀后,南方明朝宗室建立的五个小政权的简称。这五个小的政权并不是相互继承的关系,有的是并立并且敌对,有的是继承,有的是合作。下面,先介绍一下南明的几个政权。

首先,明朝灭亡后,第一个被推上皇位的是明朝的福王朱由崧。

福王朱由崧,应该是当时明朝和皇室血缘关系最亲近的宗室。福王朱由崧的父亲,就是那位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国本之争中的第二主角,福王朱常洵。朱常洵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弟弟,他的儿子朱由崧就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堂弟,这二位的关系,与明武宗(正德皇帝)和明世宗(嘉靖皇帝)的关系相同。而在当时,崇祯的儿子们都已经死的死,失踪的失踪(所谓的朱三太子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市场),所以,朱由崧的继承,可以说是最合理也是最合法的。

然而,朱由崧是借助于江北四镇的力量登上皇位的,所以,朱由崧的朝廷基本在四镇的控制之下。而东林党人本来就不服朱由崧的继位,因此,四镇和东林党也不对付。不久,左良玉又以“救太子、诛士英”攻击马士英,南明朱由崧政权内讧。而此时,清军也迅速南下,南明由于内讧,根本没有力量和清军抗衡,所以没有抵抗多久,南明朱由崧政权就被清军灭掉。

朱由崧政权之后,是两个并立的政权,鲁王朱以海政权和隆武帝朱聿键政权

在朱由崧政权即将倒台之际,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建,被海盗头子郑芝龙等人拥立为帝,定年号隆武;而与此同时,明朝的宗室鲁王朱以海也在绍兴被拥立为“监国”。这两位“统治者”都是被军阀所拥立,故而两方的军阀都想拥有所谓的“拥立之功”,所以二者都不承认对方,甚至相互攻击。

而这两个政权的最终下场,都是比较惨的。

朱聿键因为被郑成功的老爹郑芝龙控制,在郑芝龙投降清军后,隆武政权的军队基本被抽空,所以,隆武帝在郑芝龙投降之后不久,就被清军抓住,绝食而死

而鲁王朱以海也没有能够抵挡住南下的清军,后来朱以海与郑成功联合,一度杀到南京城下,但最终被清军击溃,鲁王朱以海最终病死在福建。

而朱聿键死后,他的弟弟朱聿鐭在 广东称帝,与永历政权抗衡了几个月,最终被清军剿灭。而此政权被历史上成为“绍武政权”,为南明的第四个政权。

第五个,也就是最后一个南明政权,即桂王朱由榔建立的永历政权

桂王朱由榔 ,是明光宗朱常洛的亲侄子,按理来讲,弘光皇帝朱由崧被俘虏之后,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就是朱由榔。在隆武帝被俘虏之后,朱由榔被拥立。

朱由榔的永历政权,是坚持时间最长的一个政权,一共坚持了16年(1646年一直到1662年),期间,大西军降将李定国等人一度在西南取得大胜,帮助明王朝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清军毕竟是战斗力强悍,其统一全国的势头,已然是不可阻挡。

最终,永历皇帝在缅甸被吴三桂俘虏,被杀。

综上所述,所谓的南明政权有以下特点:

首先:这些政权存在的时间普遍比较短,往往几个月就被剿灭了,坚持最长时间的永历政权,虽然存在了十六年,但这十六年来,其统治区域总体上讲是在不断缩水的,而皇帝也是在不停地流亡,所以其本质上讲并不是一个稳定的政权

其二:没有一个合法的政府。通过观察发现,南明除了弘光政权是没有争议的以外,其他的几个政权都难以确定正统问题,所以导致同一时间 存在两个明朝朝廷,且 相互之间并不对付

所以说,南明,只是一个流亡政府的性质,并不能将其作为统一性政权的明朝的延续。


庭州行者


南明政权当然算明朝啦,既然是叫南明,也算是明朝了,只不过南明的政权经历的时间短,只有19年,加上内部复杂的关系,还有外部的因素所以对南明难免产生一些误解。

历史上也有政权逼于战争的原因,而南渡重新建立政权的例子。西晋末年,司马睿南逃到金陵建立东晋,北宋末年,赵构逃难到杭州建立南宋,既然东晋和南宋都算晋朝和宋朝,那么南明怎么就不算明朝呢?可能是南明不像东晋和南宋那样政权延续的长,所以南明的认定不够强烈,不过南明的那些政权都是朱元璋后代子孙建立的,自然就算明朝了。

南明比东晋和南宋不同的就是内部政权不稳定,各个政权为了正统地位内讧不断,白白的消耗了内力,间接帮助了满清。东晋和南宋的政权过度比较稳定,因为没有人和司马睿和赵构争,毕竟他们的皇族兄弟都被一锅端了,只剩下他们两人,想争也争不了。南明不同,自从李自成灭了明朝,南方的很多明朝藩王趁势而起,福王,潞王,鲁王,唐王,靖江王,桂王等藩王为了谁是明朝正统的继承人,一直内讧不断,甚至刀兵相接,你死我活的,结果就是白白消耗了内部精力,被满清一一击破,最后只有19年的南明政权灭亡。时间短,内部政权不稳定,因此后世对南明的认识不深刻,才会怀疑南明的合法性。

满清肯定是不认同南明算是明朝的,在满清取得了政权之后,对描写明朝的历史篡改的很厉害,有多黑就抹多黑,搞的历史资料是乱七八糟的。特别是清朝对南明的历史书修订中,描述南明是多么的昏庸无道,多么不得人心,什么错都往南明身上堆。清朝这样做一者是否定南明的历史,以此来肯定满清的合法地位,证明满清夺取政权是正义的。二者就是推卸责任,满清在攻灭南明时,可是犯下很多血腥事件的。满清打扬州,嘉定,江阴等城时,对这些城池的无辜老百姓那是满城的屠杀一个不留,这样的罪恶行为,满清政府一直想掩盖。通过对南明历史的否定,就让那些满清犯下的杀戮事件都消失在尘埃中,让后世只记得南明的昏庸无道,至于清朝的丑陋行为,最好没有就是了。

满清再怎么篡改历史,也掩盖不住满清对无辜平民的屠杀,更不能掩盖那些抗争满清压迫的义士行为。在抵抗满清的战斗中,就有史可法,抗清三公,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等人,这些抵抗满清血腥屠杀的仁人义士,历史终会记得他们的。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历史是讲究正统性和主次之分,在纷扰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史家还是把退守江南的东晋列为正统王朝,到了五代十国,就把实力比较大,以及占据中原腹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列为正统王朝,而除此之外的其他小国和割据政权就不视为合法政权。

而且在中国古代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一般前朝都城被贡献,以及前朝皇帝被俘或者被杀,就视该朝结束。北宋徽钦二帝在都城汴京被金人俘虏北上,也宣告了北宋灭亡。虽然后来还有南宋,但是在史家眼里那又是一个政权了,所以才把赵构的宋称为南宋。

事实上西晋灭亡也是一样的形式,然后司马睿在江东建立了东晋。现在回到主体,1644年北京北农民军贡献,崇祯帝自缢而死。国家首都被占领了,最高领导人也死了,依历史规律,明政权就算是灭亡了。在南京建立的弘光政权应该列入南明政权。那么为什么南明政权为什么没有被列为正统?我觉得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当时中国形成分裂局势并不长,南明只存在了十几年,这十几年放在历史里可以忽略不计。你看楚汉相争,历史上有没有把短暂的西楚国列为正统?还有李自成的大顺也占领过北京城,李自成也在北京登基过,可是他的政权存在时间太短了,所以不可能把他列为正统王朝。

而且当时满清已经兴起,统一中国已经势不可挡,满清已经占领了当时中国首都,而且疆土不断的往南推移,南明政权疆土日渐萎缩,这样一个朝不保夕的南明政权还有一个标榜为正统王朝吗?以历史的规律只能算是割据政权。而且明代历史是清人修的,清人会把南明列为正统吗?假如南明是正统那不就意味着满清是不合法政权了?按现在的话来说,那岂不是两个中国,这是任何一个中央政权都不愿意接受的事实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南明不算是明朝,因为史书是由胜利者编写的。

1644年,崇祯死后,还有四帝一监国,被称为南明。包括弘光帝、鲁王监国、隆武帝、绍武帝、永历帝。

1661年吴三桂俘虏永历帝。1662年四月,吴三桂杀死永历帝与太子朱慈煊。南明政权彻底灭亡。

最后还有一个明郑时期。

这时,收复台湾的郑成功仍奉大明正朔,建立明郑王朝,继续使用永历年号,但没有拥立明朝宗室称帝。

1683年,施琅率清军占领台湾,延平王郑克塽降清,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明朔也亡了。

《明史》是胜利者清朝官修的史书,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明朝历史。

民国时期的《清史稿》就从1644年接着编修清史。

所以人们就认为明朝在1644年就灭亡了。

清朝之所以不把南明列入《明史》有几个原因:

1,清朝可以把灭亡明朝的罪名推给李自成:李自成灭了崇祯的大明,清朝剿灭李自成,是为崇祯报了仇,顺应天意接管大明的江山。

2,清朝在南明地区有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广州屠城,以及杀死南明帝等等的非常不光彩的事迹。明史中不写南明,是为了掩饰这些暴行。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明朝是全国的中央政权,南明虽是朱家皇室所建,但所控制的地域很小,而且称明帝的也往往不止一人,崇祯在大明首都被李自成逼死,大明首都北京先后被李自成的大顺军及外敌满清军占领,崇祯帝朱由检不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那是什么?明实行两都制,崇祯死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是南明的开始,如果他争气一些,逐走满清,剿灭李自成、张献忠两支造反武装,或者至少与这些已打出国号的势力鼎立并存,那么还能归入明朝,遗憾的是所有南明统治者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满清是最后的胜利者,在把清政府的都城自沈阳迁到北京以后,还会承认南明代表中国正统?所以明朝的历史就止住在了1644年,以后的真皇帝只能是之前被视为蛮虏的清朝诸帝,清廷不会承认南明是明朝的延续,南明若是在中国能保有一块土地也是好的,最后只剩下云贵,也被汉奸孙可望给出卖了,永历帝亡走缅甸,又被老资格汉奸吴三桂擒拿杀之,令人扼腕叹息。我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只有去收复他父亲的领土台湾,直至其孙郑克塽降清仍用大明永历年号。


汉宣清乾丽水


1644年崇祯死后,出现四帝一监国,被称为南明。先简介一下南明的几个政权:

弘光帝:崇祯帝殉国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改元弘光。当时崇祯的儿子们皆不见踪迹,朱由崧是光宗朱常洛的亲侄子,是和皇室血缘关系最亲近的宗室,所以朱由崧的继承是最合理也是最合法的。

然而南明朱由崧政权内讧和清军也迅速南下,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

隆武帝:在朱由崧政权即将倒台之际,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建,被海盗头子郑芝龙等人拥立为帝,定年号隆武;后郑芝龙投降清军,隆武帝被俘,绝食而死。

鲁王监国:在朱聿键称帝同时,宗室鲁王朱以海在绍兴被拥立为“监国”。朱以海与郑成功联合,一度杀到南京城下,但最终被清军击溃,鲁王朱以海最终病死在福建。

这两位“统治者”都是被军阀所拥立,二者都不承认对方,甚至相互攻击。

绍武帝:朱聿键死后,他的弟弟朱聿鐭在广东称帝,最终被清军剿灭。

永历帝:在隆武帝被俘虏之后,由桂王朱由榔建立永历政权,一共坚持了16年,面对强悍的清军,永历皇帝在缅甸被吴三桂俘虏,被杀。

南明政权有以下特点:

1、中国古代不成文的规矩:前朝都城被攻陷、皇帝被俘或者被杀,就视该朝结束。1644年北京被攻陷,崇祯帝自缢而亡,依历史规律,明政权就算是灭亡。

2、南明只存在19年,放在历史长河里可以忽略不计。如李自成的大顺也占领过北京城并在北京登基,同样因为大顺政权存在时间过短,所以不可能把他列为正统王朝。

3、南明自建立之日起各藩王为争夺帝位水火不容,互相倾轧,互不承认,中央政府徒有虚名,皇帝诏令到达地方几乎如同废纸一张,导致地方官员各自为政。

4、南明政权存在时间短则几个月,最长不过16年,但这16年来,其统治区域总体上讲是在不断缩水,但大多由割据势力和义军及地方武装占据,最后逃亡缅甸。永历帝后期仅一村之地,鲁王朱以海也飘泊海上,以舟为国。

综上:南明只是一个流亡政府的性质,所以不能将其作为统一性政权明朝的延续。


美丽青春您真痘


为什么不能算?不能算是明朝,这是清朝统治者为获得政权合法性而给的定义!如果南明不能算明朝,那么南宋也不能算宋朝了!!!!因为金人(清朝建奴)是打着为崇祯复仇的旗号入关的,所以金人有了入主中原的合法性!如果建奴把南明划入明朝范围,那么它入主中原的合法性将不再存在,进而将不能获得汉族士人阶层的支持!所以,建奴所作的史书中,是不承认南明作为明朝的延续,而是将南明作为地方割据势力!


宋兵-甲


南明政权虽然总体上持续三十余年,但它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由明朝皇帝宗室人员领导的强有力的政府。前期的弘光政权、鲁王监国、

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存在的时间都非常短暂,即使在存在期间,也是内斗不止、君臣一盘散沙,没有对清朝的统一进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后来的郑成功虽然仍奉大明为正朔,并东征收复台湾,作为抗清基地,建立了割据政权,但没有再拥立明朝宗室称帝或监国。

明朝至崇祯时期已经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明朝内部,官吏腐败不堪,大肆盘剥百姓,导致民变四起,出现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外部还有清朝军队虎视眈眈,经常对明朝发动大规模侵袭。最后,明朝终于在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灭亡了,崇祯帝被迫自杀。满清政权窃取了胜利果实,将农民军剿灭以后,又腾出手来将南明残余势力逐个灭掉。南明政权上自君主,下至大臣,极少有具备战略眼光的人才。在满清已经占据大半江山、成为最主要威胁的情况下,南明政权还内斗不止,甚至还帮助清军剿杀农民军,它对统兵将领也无多大约束力,将领各自为战,甚至作壁上观或者投降清军。南明政权在战略上最大的错误是没有分清在当时情况下谁是最主要的威胁和敌人,没有结成对抗清军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也没有进行政治和经济的改革,仍然没有结束对老百姓的残酷剥削,因而也就无法取得广大老百姓的同情和支持。政府的软弱导致无法选择优秀将领对军事进行统一谋划,对清军也就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抵抗,所以南明政权的失败是必然的。南明政权始终没有出现像南宋时期那样由皇帝宗室领导的能对政治、经济和军事统一领导的强大政府,因而也就不能算作明朝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