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70、80后

朋友圈里,有人发消息:

真心要吐一口老血~~

29岁离人生顶峰还早着呢,这么说只会让人觉得有趣。但换做70、80后,那就是悲凉了。

上了年纪,是一种原罪。

现在的职业生态圈,充斥着一种年龄歧视,职场似青楼,不许见白发。

HR们嘴里说:我们公司很开放,没有专业限制,没有年龄限制,只要最优秀的人。转身后把35+的简历丢进垃圾桶。

职场守则写着,35岁的要慎用,40岁的不要用,除非带资源,条件差不多,选年轻的。

做HR的朋友们感慨,身边的老领导、老同事倒退着离开办公室。慢慢地,再也看不到40岁以上的同事了,再过几年,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被裁掉。

血淋漓的现实,不管是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还是私企招聘,都默契注明35岁以下。华为、腾讯等企业清退中年员工的消息,早就不再新鲜。

身边正在消失的中年人

去年,一位做公司行政职务的姐姐被离职了。她38岁,投了半年的简历,总共收到5次面试通知,但结果都是PASS。实在呆不住了,去了一家保险公司做业务员。

她指着超市的招聘启事感叹:

我现在能找到的工作就是这样的。年龄大了,没公司想用。

高管也会被嫌弃。

一位70后大哥,在上市公司做到产品总裁,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他的价值也发挥到最大,彼此契合互利。他的生活很多人羡慕,有房有车还有地位。

后来,行业不景气,公司业务大幅萎缩,他的作用不那么重要了,只能选择离开。

重新择业的道路是艰辛,高不成低不就,大企业没有合适的岗位,中小企业养不起高管。

他说:我奋斗的重心,一直都是之前的工作。现在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他们有的出身名校,有的简历镀金,把职业中最黄金的时间都给了企业,正在上有老下有小关键期,却面临重新择业的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到底是什么?

是职场的断档,是没钱的恐慌。

85后、90后,甚至00后扑面而来。专柜小姐不再称呼你“美女”,冒失的熊孩子叫你“阿姨”甚至“婆婆”。照一照镜子,青春跟人私奔了。

你几乎算是公司最老的员工,你的上司可能才28岁,你的老板可能比你年轻一轮。工作时,反应大不如前,脑袋像块木头,不那么好转了。

家中老人正在老去,孩子在最花钱的阶段,房贷+车贷,到了中年,钱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靠工资收入支撑家庭,一旦失业,生活便不能维持,如何不焦虑?

于是,我们中的大多数,在上班和辞职创业这两个选项之间纠结。

职业本身已经不能带来安全感,离领退休金还有20多年,不敢大胆说不干。上了那么多年班,岗位固定多年,只擅长自己的份内之事,前途未卜的迷茫。

想做生意,并不是心中燃烧着创业激情,而是清楚一旦失业,想再上岗就难了。与其被人像烂菜叶,和90、00后放到一起比价,还不如跳创业的坑。

35+,压力在明码标价,未来却模糊不清。没有社会高福利,我们欲求稳定而不得。

为什么中年人会被嫌弃?

有人嘲讽中年人,如果工作了十几年还没有让自己具不可替代的能力,被淘汰就是活该。

我并不同意这个观点,每个时代、每个国情下的中年危机都一个综合性因素,个人努力只是一方面。

新经济迭代太快,整个时代开始喜新厌旧

新知识、新产品、新领域等更新速度太快,中年人稍有不慎就跟不上。网络、媒体被青年人上位,他们便集体失去话语权。

全社会都在讨好年轻人,高唱青年才是消费主力。为了拉近和年轻人的距离,商家们不择手段想迎和他们。

中年人看不懂年轻一代的轻狂、自我,曾经引以为傲的经验,引导不了网络时代的新青年,逐渐退出新经济的主舞台。

行业赛道被封堵,短命的传统企业

我们的传统行业并不具备强大优势,没有国外老、中、青的人才年龄架构体系。传统企业更是生存不易,平均寿命5-8年,如夜空的烟火,消失得太快。

你想为公司奉献一生,可惜还来不及深耕细作,公司就垮了。企业如此短命,用人必然短视。

公司所在的行业赛道不行了,甚至你的专业领域不再被需要,千百倍抵消你的努力,让青春归零,使中年与青年,退回在一个起跑线下。

劳动力是快消品

中国缺什么都不缺人,每年大学毕业生700万人,求职者比岗位多得多。高科技、智能化正在替代传统岗位,企业用人可以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把成本降到最低。

我们没有国企终身雇佣制,没有工会,没有行业高门槛。黄金打工期10-15年,做媒体是青春饭,做运营是青春饭,做公关是青春饭,做技术是青春饭……任何一家公司操大盘的坑都少到可怜,上位好难。

70、80后活力和精力开始不足,就算有90分能力,但企业只需要60分,不会为你高出的30分买单。你要薪水1万,年轻人只要5K,毫不留情秒杀中年。

几年前,我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并与身边的朋友探讨,中年危机解决之首无非以下几条。

早点建立资产性收入

《我不是药神》里吼着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中年危机,首先就是穷闹的。有钱可能还是危机,但压力清单会少很多。靠工资吃饭,一失业就玩完,投资好的资产不能犹豫。不管多少人唱衰房地产,目前最简单的资产性收入,就是购置房产,一二线城市的房子绝大部分都是好的资产。

评估赛道及时转向

花无百日红,行业会更迭,产业升级转型一定会有人为此失业买单。例如调控下的房地产业,政府摇号阉割了地产营销部,一线策划营销被动转行。如果所在的行业日渐衰退,倾巢之下焉有完卵?提前评估城市的选择、专业领域的选择、公司的选择至关重要,早换总比晚换好,起码今天做决定的你比明天的你年轻。

保住本金最重要

如果盲目跑去创业、做生意,多半会赔个精光。中年需要承担家庭的各项生活开销,经不起归零。理财培训常讲,保住本金,保留支持家庭三年支出的存款,认真评估家庭情况,最起码不能押上一家老小居住的房子。

经营人脉

随着工作年限越来越长,人脉的价值就越来越明显和重要。35+跳槽时,要么是朋友推荐,要么是猎头邀约。40+做管理的,基本都是深得领导信赖,跟随领导一路职业发展的。因此,要想职场多选择,必须经营朋友圈,你能对朋友有用,你的朋友才更给力。

终生学习

新知识更新太快,不学习则淘汰。要想40+有竞争力,始终要具备学习快刷的能力。学习包含的内容必须广泛,对自己行业的深刻理解和洞见,与时俱进的工具技能,努力保持前瞻性的视野。学习才能与高素质人脉圈保持平等互动,方便提前换道。

低得下头

职场其实不缺工作,而是缺少好工作。即使失业,也不是完全找不到工作。一二线城市不能呆,能不能下放四五线城市?月薪原来上万,能不能自降一半?原有岗位没空岗,能不能降低身价从最底层做起?我曾见过上市公司法务,换道实习律师岗,自降月薪到2K;房地产营销副总创业火锅店,自己动手抄火锅底料,他们现在已顺利上路。

人至中年,就算失业,也不是末日,总能找到一条活路,时间可以解决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