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那些英年早逝让人惋惜的人

萧统(501年―531年)中大通三年(531年)三月,游后池,乘船摘芙蓉,姬人荡舟,落水后被救出,伤到大腿,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历代评价

姚思廉:太子文章繁富,群才咸欲撰录,太子独使孝绰集而序之。

孙承恩:睿资天启,令德夙闻。恭俭自居,仁柔爱人。纂辑辞章,博渉典籍。潜文梵教,兹其蔽惑。[1]

赵翼:创业之君兼擅才学,曹魏父子固已旷绝百代。其次则齐梁二朝,亦不可及也。……至萧梁父子间,尤为独擅千古。

王 勃(650~676):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霍去病(前140~前117):十七岁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3岁。

宇文邕(543~578):一代明君,灭掉北齐,统一北方,为之后杨坚南北统一奠定了基础。正准备北伐突厥,突发重病,35岁,撒手而去。

郭嘉(170~207):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柴荣(921~959):五代第一明君,连胜后蜀南唐。北伐契丹,收复瀛、莫、宁三州,突然病倒,无奈班师。不治身亡,年仅38岁。

周瑜(175~210):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李贺(791~817):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刘弗陵(前94~前74):汉武帝和钩弋夫人的儿子,汉昭帝刘弗陵,仅仅活了20岁啊。在霍光的辅佐下,休养生息,减少赋税,使西汉衰弱的国力再度强盛。史称”昭宣中兴“。

拓跋宏(467~499):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日(499年4月26日),孝文帝崩于谷塘原之行宫,享年33岁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滕王阁序里有句“屈贾谊于长沙”,高中都应该学过《过秦论》吧。因梁怀王坠马而死,内疚抑郁而亡,同样只活了32岁。

纳兰性德(1655~1685):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孙策(175~200):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

朱佑樘(1470~1505):明朝第九位皇帝,算是明朝中期的一位明君了,励精图治,史称”弘治中兴“。病逝时,年仅35岁。

曹冲(196-208):大家上小学时肯定都学过“曹冲称象”,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司马绍(299年-325年):在位期间,凭借弱势之中央,成功做到对权臣的制衡,使社会呈现向安定的趋势发展。太宁二年(324年)平定王敦的叛乱,停止对于王敦党羽的追究,为安定皇帝的权威全力重用王导,并且与江东大族保持和谐的态度,稳定东晋王朝的局势,对安定国家大局的影响非常深远。太宁三年(325年),司马绍病逝,终年二十七岁。

朱标(1355年10月-1392年5月):《明史》评价: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帝初抚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为子,高后视如己出。帝或以事督过之,太子辄告高后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方孝孺:"盛德闻中夏,黎民望彼苍。""圣子承皇业,能疏四海衰。"

郑成功(1624年8月-1662年6月):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晓勇善战,令殖民者闻之丧胆。但郑成功 就在台湾收复后不久便去世了,年仅38岁。正值壮年,却突然暴病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