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清史06|努尔哈赤伐明悲喜三大战役之沈辽之役

辽阳是明朝辽东的首府,沈阳是明朝辽东的重镇。努尔哈赤取得萨尔浒大捷后,便同明朝争夺对辽东的统治权,天启元年即天命六年(1621)三月十二日,八旗军兵临沈阳城下。努尔哈赤没有用强兵攻城,而是派骑兵挑战。



明朝守城总兵贺世贤行伍出身,日夜饮酒,有勇无谋,贪功出战,中数十矢, 坠马而死。八旗军乘胜攻城,城里内应,吊桥绳断,拥门而入。明兵民被杀者,据说有七八万人。

努尔哈赤攻陷沈阳后,亲率八旗大军,“旌旗蔽日,弥山亘野”,向辽阳进发。十九日,包围辽阳。明辽东经略袁应泰派五员总兵出城五里结阵,与后金军对垒。

努尔哈赤匹马独进,并派四旗兵进击,明军发炮接战。后金军火炮齐发,骑兵冲杀,明军阵乱,开始溃散。努尔哈赤督兵乘胜追击,初战告捷。


二十日,夜宿野营的努尔哈赤,督军从东门和小西门两面攻城,东门由明经略衰应泰亲自统兵应战。努尔哈赤命右翼四旗兵拼死强攻,明 军发火器还击。后金骑兵呼喊驰进,明守军排列三层,施放火器,进行抵御。努尔哈赤督兵强攻,袁应泰命军抗御。

由于八旗兵攻势凌历,明守军受挫动摇,总兵梁仲善、朱万良战死,部众大溃,经略袁应泰退入城内。努尔哈赤在东门获胜后,又集中八旗兵力攻打小西门。

明军从城上放火箭、 扔火罐,万矢下射,奋力抵御。努尔哈赤命竖云梯、用车楯桥破门。明军挑灯夜战,直到天明。


二十一日,努尔哈赤亲督左右翼兵,向辽阳城发起总攻。激战一天,夜幕降临,小西门内应,城楼上起火,满城慌乱,明车溃散。经略袁应知城已陷,佩剑印,自缢死。

天命汗在九天之内连陷沈阳和辽阳,数日间,金(州)、复(州)、海(州)、盖(州)传檄而下。不久努尔哈赤将都城由赫图阿拉迁到辽阳。

沈辽之役,是清朝与明朝兴亡史上的转折点:努尔哈赤攻占明朝辽东首府辽阳及辽东重镇沈阳,标志着明朝在辽东统治的结束和后金在关外汉人地区管制的确立。


这场战争,努尔哈赤巧妙地运用集团兵力,攻坚作战,围城打援,里应外合,举夺取沈阳和辽阳,成为中国军事史上著名的战例。

沈辽之役的影响与意义,远超出军事的范围。努尔哈赤在沈辽大捷后,先迁都辽阳,再迁都沈阳,从此在关外站住了脚,为后来清军进关、入主中原、统一中国莫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