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怕後宮干政賜死太子母,爲何託孤霍光,不怕他成權臣嗎

漢武帝在去世前,安排霍光和其它三個大臣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共同輔佐自己的兒子劉弗陵。尤其是對霍光,當時他還畫了一幅《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給他,讓他仿效周公。

當時,漢武帝不擔心霍光成權臣嗎?尤其是劉弗陵又年幼,他就不擔心霍光今後會取代劉弗陵自立嗎?

(霍光劇照)

而事實證明,霍光後來果然成了權臣。在劉弗陵的時候,霍光排斥異己,拿下上官桀和桑弘羊(金日磾早死),一人在朝中獨大。後來劉弗陵早死,漢宣帝劉病已繼位,霍光依然獨掌朝政,直到他去世。霍光去世後,霍家勢力在朝中盤根錯節。漢宣帝廢了很大勁,才把霍家勢力清除掉。如果不是遇上英明強悍的漢宣帝,而是遇上其它無能的皇帝,可能霍家就篡權成功了。

漢武帝當時是怎麼想的呢?

說起來,漢武帝是很擔心兒子皇權的穩固問題的。他做了一件殘忍的“子貴母死”的事情,殺掉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就是怕出現呂后專權那樣的事。既然如此,他為什麼還放放心心把劉弗陵託付給霍光呢?

我覺得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漢武帝讓霍光輔政,實屬無奈之舉。

在皇權社會,帝黨和太子黨的矛盾,一直非常突出。一方面,皇帝想要太子能幹,好接他的班,把他的江山傳上千年萬年。另一方面,他又不想讓太子“提前能幹”,至少不能在他活著的時候能幹。他活著的時候能幹,就有可能取代他。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推到沙灘上。但是,世上哪有這樣兩全其美的事情呢?所以帝黨和太子黨,始終就是矛盾。

(漢武帝劇照)

漢武帝就遇上了這樣的矛盾,他懷疑自己的太子,把自己的太子逼反了,最後太子造反失敗自殺。然後他封最小的兒子劉弗陵為太子。之所以封最小的兒子,顯然也是害怕太子造反的原因。可能在他的想法中,等這個小太子長大,可能自己就差不多了。誰知道他還是熬不過命運,閻王讓他三更死,拼了老命也活不到五更。

這樣一來,就必須要有人輔政。輔政一般有三種人:一是攝政王、一是太后,一是異姓大臣。攝政王是不可能的,那是漢武帝一生打擊的,漢文帝漢景帝都在削藩,他也在用推恩令消滅。太后也不可能,呂后專政是活生生的教材,這也是漢武帝最擔心的,也因此發生了漢武帝賜死鉤弋夫人的事。所以,最後只能選擇異姓大臣。

第二,漢武帝讓霍光輔政,他並不擔心權臣專政。

為什麼說他漢武帝不擔心霍光會做權臣,會專政呢?

(劉弗陵劇照)

其一,霍光對漢武帝忠心耿耿。史料記載,霍光跟隨漢武帝前後長達二十年,始終沒有犯過一次錯誤(《漢書》記載:“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要知道,跟在漢武帝身邊,能一次錯誤都不犯,那幾乎是不可能的。漢武帝用了那麼多宰相,但是這些宰相都先後被他貶斥或處決了。而霍光能做到事事讓漢武帝滿意,漢武帝是認為他特別忠心的。

其二,歷史上並沒有權臣專政的現象。夏商周統一朝代中,權臣專政很少發生。而在漢朝的歷史上,也從無一例權臣專政的現象。包括周勃、陳平等人,不但不專政,還忠心耿耿為皇室操勞。因此,漢武帝不覺得權臣專政是個問題,至少不是他提防的重點。

其三,漢武帝安排了幾個人,讓他們共同輔政,讓他們互相制衡。漢武帝雖然很滿意霍光,但他並沒有讓霍光一人獨政(和周公輔佐成王不一樣),他另外還安排了上官桀、桑弘羊和金日磾。漢武帝認為這“四大天王”互相制衡的方式,可以防止一方獨大,這也是古代君王節制群臣的一種方式。

不過,漢武帝可能還是小看了霍光的智商。事實上,霍光能夠跟著漢武帝二十年,不犯一個錯,那得要多麼聰明,對帝王的心思有多麼瞭解。讓這樣的人來輔佐他的子孫,能不危險嗎?

漢武帝怕後宮干政賜死太子母,為何託孤霍光,不怕他成權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