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阀时期,你知道东北王、西北王、东南王和西南王分别是谁?

乱世出枭雄,在战火纷飞的军阀割据时代,人们根据以往的习惯将一些大的军阀冠以某某王的称谓,这些王各自拥兵数万乃至数十万,割据一方,宛如土霸王。

东北王

说到东北王,大多数人脑子里都会跳出一个名字,那就是张作霖。

张作霖出身贫苦,曾参加中日甲午战争,后来落草为寇,与清政府较量多次,均获得胜利,势力壮大不少,清政府无力征剿,就将其招安。张作霖接受招安后转身开始剿灭起曾经的同道,因为剿匪有功得到晋升,之后又消除蒙患,维护国家统一,官位进一步提升,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掌控了东北三省,清朝灭亡后成为北洋军奉系的首领,人称“东北王”。

在张作霖的经营下,东北大有起色,张作霖的势力也愈发壮大,一度击败直系军阀。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打进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北洋政府最后一任首脑。

张作霖的绝对势力范围包括东北,极盛时延伸到内蒙和华北,他坐拥东北,游走于日俄之间,维护国家对东北的掌控,当之无愧为东北王,但也因此,张作霖成了日本人的眼中钉。

1928年,北伐军对奉系发动进攻,奉系失利,日公使芳泽谦吉劝张作霖退回东北并要其在满蒙悬案书上签字,事关国家主权,张作霖拒绝签字。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火车从北京返回东北,途经皇姑屯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史称皇姑屯事件,当日送回沈阳官邸后即逝世。

西南王

真正可以称为“西南王”的应该是云南军阀唐继尧,1915年从蔡锷将军手中继承滇军的遗钵后,唐继尧穷兵黩武,到鼎盛时期其军力已经控制了云贵川大部,是名符其实的西南老大,连四川都是滇军主控。也正是因为穷兵黩武,云南百姓深受其苦,1927年唐继尧部下龙云、卢汉发动政变夺权,唐继尧下野逃亡香港。

龙云上台后滇军开始收缩,以保境安民为要,云南势力基本撤出川黔两省,才有了四川刘湘、刘文辉群雄并起和军阀混战,以及贵州王家烈的崛起,但从此云贵川各行其政,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西南王”了。广东陈济棠后称“南天王”,也不过一省为主,算不得整个西南地区的老大;广西陆荣廷最多时多占广东一隅,也不能算。

东南王

孙传芳这个东南王应该也没有什么疑义。作为北洋政府末期三大军阀之一的孙传芳,与吴佩孚同属直系军阀。孙传芳势力范围遍及浙、闽、苏、皖、赣五省,是直系军阀中势力最强的一脉,甚至超过了直系名义上的老大吴佩孚。

当年北伐战争中,北伐军首先面对的就是孙传芳的部队,与孙传芳的战斗也是整个北伐战争中战斗最为惨烈的。李宗仁的第七军因为与孙传芳部队战斗,获得了“钢七军”的称号。

孙传芳这个东南王,倒也够格。

西北王

有人说应该是冯玉祥领衔的西北军,个人不敢苟同,冯玉祥发迹太晚,1923年才兼任西北边防督办,1926年即下野,1929年和1930年爆发的蒋冯战争和蒋冯阎战争中失败下野,所部被蒋收编,没有在西北扎住根基,并产生太大影响。

反观山西王阎锡山,从清末到退至台湾,统治山西绵延近四十年,全力打造模范省的基础上,后期又署领绥远,无论从兵力、经济实力还是政治影响力,都要远远大于同期的“西北三马”。

胡宗南佣兵几十万,可称得上晚期的西北王,但其时已非军阀混战的年代,故不符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