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另类脸谱:滇黔联军在四川鸠占鹊巢,段祺瑞坐收渔翁之利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三百二十二):螳螂捕蝉。

北洋六年的夏天,就在督军团和“辫子军”将北方局势搅和地鸡飞狗跳之际,西南军阀也不甘寂寞,其中以四川一省折腾地最欢快。蔡锷逝世后,曾经在四川土地上相安无事的川军、黔军以及滇军开始兵戎相向,围绕成都发生了两场激烈战争。四川督军罗佩金是滇系军阀唐继尧的得力干将,戴戡及麾下的黔军也不想离开四川这片沃土,而且黔系军阀一直唯云南马首是瞻,所以滇黔联军就这样赖在四川鸠占鹊巢,践行着唐继尧的强滇弱川之策。

但是,罗佩金是一个自己吃肉,连汤都愿意给别人喝的角儿,所以黔系军阀戴戡的日子也是清汤寡水,两个人自然心生间隙。此时在四川还有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那就是有五个师人马的川系军阀,但是川系军阀也面临着不团结的问题。罗佩金拉上川军第二师的师长刘存厚一起对付戴戡,不过又因为裁撤川军的问题,与刘存厚的关系也渐露裂痕。罗佩金麾下的顾品珍率领一师滇军在成都城内与川军第二师互放步哨,互相戒备。此外,罗佩金还不忘向庙堂之上的段祺瑞通气,希望段祺瑞可以将刘存厚这个刺头调走。

其后,段祺瑞自然清楚四川地盘上滇军、黔军以及川军的三足角力,北洋军想要染指四川就得浑水才能摸到鱼儿,所以采取一种挑拨离间的手腕,一方面竭力怂恿罗佩金裁撤川军,另一方面将罗佩金的计划又暗中告知刘存厚,留下“川中为该师桑梓之地”的口实给刘存厚反抗,借以挑拨川军与滇军的直接对抗,从而坐享渔翁之利。坐不住的罗佩金选择率先出手,先是拿川军五个师中实力较弱的第四师开刀,这一下深感唇亡齿寒的川系军阀纷纷抱团,在滇军将川军第四师缴械时彻底撕破脸。双方在成都开炮互击,黔军宣布中立,战斗至激烈时,滇军为了阻止川军攻城,将煤油注入皮管内喷向城外的房屋,用炮弹引燃,借以扫清障碍,辨明炮击的目标。

最终,段祺瑞在此战过后,算是揪住了罗佩金和刘存厚的小辫子,所以一纸电令,要将罗佩金和刘存厚调往京畿。四川地盘实力最强的滇军和川军虽然大打出手,督军之职却被段祺瑞安给了黔军的戴戡,这下子四川地盘更不得安宁,这正是段祺瑞想看到的,他准备派遣自己的小舅子吴光新率领北洋军入川,以平息川军和滇军的战争,继而接任戴戡为四川督军,从而将四川地盘纳入北洋军阀麾下。但是滇军与川军之间的硝烟还未消散,是年七月五日夜晚,川黔战争又成了之前的翻版,刘存厚与戴戡麾下人马大打出手,贵州督军刘显世电令三个团的黔军挥师援助戴戡,不过远水解不了近渴,戴戡不敌率领黔军从南门败退,其后在撤退途中被击中陨命,滇黔联军鸠占鹊巢留下的烂摊子,让段祺瑞得以插手而收渔翁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