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临死前,向太平军许了一个诺言,曾国藩知道了,哑口无言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发起者,他虽然多次科举落榜,并非才华横溢之人,但却善于用一些似是而非的宗教笼络人心。自汉朝佛教传入中原以来,绵延发展了近千年,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佛教让人有了来世的憧憬。在广西贫穷地区,洪秀全倡导“人人都是兄弟姊妹”的拜上帝教,让许许多多贫民死心塌地跟他走。

在太平天国刚发展起来时,“人人都是兄弟姊妹”的确一定程度地实行了,他们相互依靠、相互扶持,但等到定都天京后,洪秀全慢慢滋生了享乐的思想。一方面,洪秀全把所有权力都委托给了东王杨秀清,而自己则连续几年在天王府上,吟诗作对,风流快活;另一方面,他规定天王府不用太监,只有女官侍奉,于是出现了近百位有名分的王娘,和数千名没有名分的女侍从。因为天王府王娘太多了,甚至还出现了为王娘编号以取代名字的做法。

对于太平天国的对手来说,洪秀全越是贪图享乐,越是值得高兴。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前期虽然屡战屡败,甚至还有伤筋动骨的时候,但毕竟有源源不断的湘勇加入。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因为洪秀全等人排斥四书五经,导致许多读书人投入了清廷、湘军的麾下。

天京事变后,曾国藩认为时机成熟了,不断乘机攻占了武昌城,还逼死了太平军守城名将,而近在咫尺的石达开却视而不见、没有搭救。如此一来,曾国藩越来越有把握了,他利用太平天国内部的矛盾,即东王杨秀清家族与北王韦昌辉家族之间的矛盾,劝降了当时太平天国五大主将之一的杨辅清归降清廷。如此种种,都标志着曾国藩正在一步一步地反攻,而太平天国则陷入了处处被动、防守的地步。

到了1864年上半年时,太平军已经逐渐被围困到了天京一带,兵力越来越少,而以湘军为主的清兵却越来越多。太平军后期的主要将领李秀成劝说洪秀全放弃天京,跳出清兵的包围,重新游击、另寻地盘,结果安逸惯了的洪秀全不但不肯撤退,甚至还当面斥责李秀成说:“朕的江山,你不保,自有人来保!”

其实,这时候的洪秀全已经病入膏肓了,几乎一直卧病在床。等他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时,却仍旧要所有太平军死守天京城。在天京之外,太平军和捻军等等加起来虽然还有数十万人,但毕竟只能干看着着急,没有一丝丝办法。

大概到了1864年6月份时,天京城内已经没有粮草了,士兵吃饭都成问题了。但是洪秀全却在临死之前仍旧以天王的名义下诏,说自己要去天堂,请天父、天兄(也就是耶和华、耶稣)搬来天兵天将,帮助太平军解围,结果可想而知了。

作为洪秀全的老对头,当曾国藩听说了洪秀全要去天堂搬援兵时,虽然心中知道这是“好事”,但还是不免感慨:一直以来,打了十几年艰苦卓绝的仗,对手却是一个神经病一样的人,简直埋汰了自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