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上跑得最快的男人,却有着谜一样的生活作风

水浒传并不是一部拘泥现实的传统小说,其中涉猎了很多的神话色彩,宋江等一百零八人的出世,就是小说最大的神话部分,因此梁山上的好汉,也有很多带了神话色彩,其中最有名的是入云龙公孙胜,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其次还有个混世魔王樊瑞,学的是野路子仙法,后来成了公孙胜徒弟。

梁山上除了公孙胜师徒,还有一个人会法术,这个人就是神行太保戴宗。

戴宗

戴宗的法术和公孙胜师徒不同,他不能腾云,也不能唤雨,戴宗擅长的,只有疾行,也就是跑得快。而且戴宗奇特的一点,还在于公孙胜的法术有源可寻,戴宗的技艺来自何处,书里没有具体体现。

这一点,戴宗倒有些像古龙小说里面的人物,一身本事,没有师承源头,但是戴宗这个人的做事风格,却和古龙小说里面的“怪人”别无二致。在戴宗身上最大的争议,就是他到底是个好人,还是个恶吏。

戴宗的出场方式,是施耐庵惯用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宋江被发配江州后,因为有钱,所以很快和牢里的差拨等人混熟,却独不给节级戴宗送礼。于是宋江的新朋友差拨就劝他:“押司,那人好生利害,更兼手脚了得。倘或有些言语高低,吃了他些羞辱,却道我不与你通知。”

李逵

几句话里可以看出,戴宗平时不是个善茬,牢里新来人,都要给戴宗几分孝顺钱,不然要被戴宗羞辱,其实这个羞辱还是轻的。宋江和戴宗见面后,故意挑拨他,和他斗了几句嘴,热火了戴宗,戴宗当即说:“贼配军,安敢如此无礼!颠倒说我小哉!那兜驮的,与我背起来,且打这厮一百讯棍!”一言不合就是一百棍子,半条小命就没了。

简单几百字,戴宗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一个榨取犯人钱财的贪官小吏。笔者当年读到此处时,以为戴宗不过是沧州城里欺诈林冲的管营差拨,都是眼中只有钱财的无赖,可后面的戴宗形象却彻底颠覆了笔者的观念。

戴宗这个人秉性竟然不坏。

宋江

宋江带着戴宗去喝酒,正好赶上李逵在楼底下闹事,于是店伙计上楼请戴宗帮忙调和,从中可见戴宗在江州的人缘还不错,至少能和百姓说话聊天,不像一般官员那样死气沉沉。那么戴宗为什么在江州城里是个好人,在牢房里就是个人人忌惮的活阎罗呢?

很可能是戴宗骨子里瞧不起犯人,就像有的人瞧不起读书人,有的人瞧不起商人、老百姓一样,戴宗做惯了监狱长,看惯了犯人的穷凶极恶,心里就憎恶几分,于是他平时对待监狱里犯人的态度就会差很多,甚至会不把他们当人对待,这个或许就叫恶人自有恶人磨。

当然,戴宗身上的谜团,不仅只有好坏人一点,还有一点比较突出,就是戴宗的酒文化。梁山好汉都是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主,哪怕是宋江、萧让这些文人,都能喝个一醉方休。不过众多人里,偏偏有两个与众不同的,一个是公孙胜,公孙胜的酒文化是个谜,结识晁盖时,公孙胜对于酒是来者不拒,毫无顾忌,可回了一趟家,再归来后,就只喝素酒了,完全叫人摸不透。

公孙胜

还有就是戴宗,同样玄门出身的戴宗,酒文化也依旧怪异,属于临时抱佛脚型,平时好酒好肉,从无忌惮,等到要发功疾行的时候,就开始装讲究人,不喝荤酒,不吃荤菜。看到道家的法术这么好糊弄,笔者每次读的时候,都会有些心动。

不过说了这么多,其中多是些关于戴宗不痛不痒的小事情,无论戴宗是污吏也好,好人也罢,他最终的下场还是不错的,辞去官职,岳庙里面肉身得道,也算是让人钦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