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鼠疫下的哈尔滨,是什么样的?

南风几时


在清朝覆亡的前夜,爆发于1910年10月27日的“哈尔滨鼠疫”,堪称一场叫当时全世界恐惧的天灾人祸。

20世纪初高速发展的哈尔滨,怎么平白无故摊上这糟心事?就得问问北边的老邻居俄国:1910年,俄国远东地区爆发鼠疫疫情,但得悉消息的沙俄政府,却只是慌忙烧毁了出事的住宅,然后把染病的中国劳工撵走了事。然后这些不知自己染病的劳工们,就把这恐怖瘟疫带到东北大地:10月19日满洲里爆发疫情,10月27日哈尔滨发现感染者。震惊世界的“哈尔滨鼠疫”,就此爆发。

而能跟当时沙俄政府不负责任“甩锅”比坑的,就是瘟疫爆发后,清政府起初昏聩的表现:刚听闻瘟疫时,清王朝并未太上心,只当一般瘟疫来处置。清王朝派驻哈尔滨当地的道台等官员,又全是毫无医学知识的科举书生,得知瘟疫惨状后就慌了神,应对都是瞎指挥,闹得感染人数短短几天就暴增。以肩起防疫重任的伍连德博士的痛心怒斥说:“正是这种无知,导致了疫情的迅速传播,极度恶化。”

于是,不到一个月间,哈尔滨的鼠疫疫情,就恶化到触目惊心的地步:以《大公报》的形容,仅哈尔滨傅家甸一地,疫情高峰时,每天的死亡人数就有两百人之多。特别是那些城区的小客栈里,一个人染病,全屋都感染。以至于大量的尸体都来不及掩埋,只能抛尸在江边城外。整个“哈尔滨鼠疫”期间,单傅家甸地区,感染者就有两万四千人,死亡人数五千人以上。

由于哈尔滨当时交通枢纽的位置,外加东北平原四通八达的铁路网,鼠疫也伴着巨大的人流量,朝着四面八方疯狂蔓延。吉林长春奉天锦州,乃至内地的天津济南,竟都陆续出现疫情。仅仅是铁路运输途中的死亡者,黑龙江境内有一万五千多人,吉林境内有两万七千多人,甚至连远离疫区的山东铁路沿线,死亡者也有两千四百多人。这是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国,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灾难。

更细思极恐的是,瘟疫爆发时,尚是1910年的10月,待到春节到来前夕,大批在东北打工的外乡人回内地过年,正汹涌蔓延的瘟疫,不但会大举波及全中国,正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在华外国人,也必将“中招”。如此一来,这场沙俄“甩锅”来的鼠疫,就将是一场威胁全人类的灾难。只要参考一下中世纪“黑死病”,或者多年后的“西班牙大流感”。就知这场“哈尔滨鼠疫”,一旦无法控制,将是何等严重后果。

此时的困局,也正如东三省总督锡良,在奏折里的泣血告急:外兵压境,鼠疫燎原,财为困穷,百废待举!

万幸,在这样千难万难的重压面前,风雨飘摇的晚清王朝,却终于雄起了一把,经过了瘟疫早期的蒙圈后,就迅速瞪起了眼睛。虽然当时连支付“庚子赔款”都吃力,但还是咬牙投入上千万两白银救灾。但最为重要的,是给疫区派来了一位靠谱的“全权总医官”,就是那位到任后怒斥哈尔滨当地官员误国的博士——伍连德。

伍连德,东南亚华侨出身,英国剑桥大学高材生。这位中国近代医学的先驱,瘟疫爆发前还比较低调,一直在北洋陆军医学堂默默教书育人。待到哈尔滨鼠疫大爆发,一批昔日“大清医学权威”们躲的躲推的推。却是伍连德不推不躲,受命后就火速奔赴哈尔滨。

正如前面所说,当时的哈尔滨,俨然已是鼠疫肆虐的地狱,死亡人数每天飙升,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亦天天有人感染。深入疫区的伍连德,几乎每分每秒都与死神擦肩而过。随后赶来参与救治的法国医生斯迈尼,也很快染病身亡。但伍连德,却偏偏做出最危险的抉择:冒死解剖了一具死难者的尸体。这场中国近代医学史上首次临床解剖行动,让伍连德找到了战胜瘟疫的关键:这次哈尔滨鼠疫,是鼠疫中极其罕见的肺鼠疫。

于是,先前清王朝种种坑爹的防疫救治措施,就此被伍连德全数推翻,所有的医护人员佩戴口罩,防止瘟疫通过空气传染,经过系统训练的医护人员,代替先前没有医疗经验的警察,把所有的疫区进行隔离。哈尔滨通向各地的铁路干线,也都设立了隔离站,发现病人立刻隔离。陆军军医学堂和北洋医学堂的在读学生们,大批奔赴东北,为国家民族,投身这场死亡较量。

同样是在伍连德的坚持下,此时清王朝的掌舵人摄政王栽沣,也终于下定决心,咬牙下发了一道特殊圣旨:焚尸。1911年的大年初一,哈尔滨两千多具死难者遗骸,投入了城北公共坟场的烈火里。与此同时,类似的熊熊烈火,也陆续在东北大地各城市点燃。这壮士断腕般的抉择,终于换来了1911年的新春,振奋人心的成果:各地的瘟疫死亡人数直线下降,到1911年四月,东北各地终于实现了零死亡。

以付出六万人死亡的代价,这场与二十世纪恐怖鼠疫的较量,中国,赢了!这是风雨飘摇的清王朝,第一次承担起大国的责任,挽救一场威胁全人类的危机。

这其中的伟大意义,正如英国《医学周刊》,对此次瘟疫事件的头号功臣伍连德的深情评语:他的毕生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无以为报,我们永远感激他。

荣耀,属于伍连德,更属于以伍连德为代表的,那一批面对瘟疫不曾退缩,慨然奔赴国难的近代中国医学先驱们。他们的智慧风骨,直到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当得起国人,刻骨铭心的怀念!

参考资料《中国医学史》《黑龙江志稿》《20世纪中国灾变图史》


我们爱历史


这段乱世中的灾难,很多人都不愿意提及。1910年,在吉林省榆树县大岭区大岭村前红石砬屯发生了一连串离奇惨剧。 村民郭老十腊月末回家过年,一天突感额头发烫,周身不适,躺了两天,咳嗽不止,继而吐血,除夕病死,死后皮肤呈紫红色。亲属前去吊唁的人不少,数日内,郭老十一家53口人,有32人得了与郭老十一样的怪病,咯血而死。随后,全屯死了近百人。到了正月二十,这场怪病终于停止,但屯子里的幸存者已寥寥无几。

怪病有如江河决堤般蔓延开来,1910年11月8日传至北满中心哈尔滨(当时属吉林省),之后又蔓延到长春、吉林,再波及河北、山东等地。“从北部中国各地疫情流行的时间上看,呈现出明显的由北向南的传播态势。流行方向和路线大多是沿着铁路交通线呈爆发状流行。”著名鼠疫研究专家焦润明说。

哈尔滨,死亡人数5693人! 长春市,死亡人数5827人! 奉天(今沈阳),死亡人数2579人!

一时从城市到乡村都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在人们心头,重重地压着两个恐怖的大字:鼠疫!


鼠疫,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受感染者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死者以千万计,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流行,病死率极高。而1910年的鼠疫,却是人类战胜鼠疫难得的一次。

在近代中国备受屈辱的外交史中,清政府这一次难得地表现出了一点大国气概,不仅主要凭借中国人的力量在较短时间内成功地抑制了鼠疫的蔓延,而且成功地举办了中国第一次国际防疫大会——万国鼠疫研究会。

清政府对这次鼠疫大流行的防疫行动,实际上是在鼠疫流行了两个月之后才开始的。经外交大臣施肇基推荐,清廷于1910年12月指派天津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赴哈尔滨,开始了较大规模的鼠疫防疫工作。

而当时中国的医疗卫生条件是极其简陋的。伍连德等人此次远赴东北疫区,不仅担负着抗击人类第一号烈性传染病的重任,而且要克服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还要用科学的方法与一些固有民俗做顽强抵抗。

为了发现东北大鼠疫的流行根源,1911年1月,伍连德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一个鼠疫研究所。通过对医学界已有成果的研究和深入疫区分析病例,直到1911年4月,肆虐已近半年之久的东北大鼠疫疫情将息,专家们才基本确认旱獭是这次鼠疫的传染源,鼠类身上的跳蚤是传播鼠疫的媒介,满洲里一带有蒙古旱獭疫源地。


在伍连德等专家的建议下,清政府及各地方当局对疫情采取了科学而有效的防疫措施:比如组建各级防疫组织、颁布各种防疫法规,以及采取了隔断交通、对病人及疑似病人实施隔离、焚化尸体、对疫区严格消毒等具体防疫措施。效率之高令世界震惊,是人类第一次有效遏制住鼠疫的大蔓延。

在这次抗疫斗争中,清政府还积极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防疫合作。这是历史上没有过的。在伍连德组建的防疫队伍中,就有一些自愿参与和清政府聘请的外国医生。在防疫工作中殉职的外国医生也不乏其人,比如法国医生曼斯莱博士、 英国医生嘉森、日本医生守川歆显等。

大灾难已过去将近一个世纪。时至今日,鼠疫,这个人类第一号烈性传染病也已得到有效控制。20世纪中叶,抗生素的发明使鼠疫的治愈率大大提高,21世纪,英国桑格中心的科学家又宣布完成了鼠疫杆菌的基因组测序工作,这将有助于研究该病菌的进化过程,为这种烈性传染病寻找新的抗菌药和疫苗。


老照片


那可能是中华民族面临的一次大劫,好在天助人努力,挺过去了。

我们先讲一下这个瘟疫是怎么传开的。

最早发现是1910年的10月,当时满州里一个叫魁升员的客栈来了两个华工,他们是从俄国远东地区回来的,住进来后第六天发病。紧接着,同院居住的房东、客人相继死亡。

不久后,哈尔滨、长春等城市也发现死亡病例,死者通常发高烧,身体出现紫红斑点。

这个病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是西伯利亚地区一种旱獭鼠传播的。当时华工到西伯利亚抓这种旱獭鼠,被传上了疾病。

俄国佬也操蛋,他们也不给治,也不管防控,就把病人赶了出来。那两个病人就回了国,把病毒带了回来。

瘟疫就传开来,那谁来治呢,说来倒有人抢着治,一个是俄国人,一个是日本人。为什么抢着治呢,都借这个机会扩大势力啊。

这时候,清政府派了一个人。这个人叫伍连德,大家应该记住他的名字,尤其是东北人。

他是华侨,祖籍广东台山,移民到马来亚,后面在英国剑桥学医,学成之后,他跑到医院去求职,人家说他可以当助理医生。

伍连德很纳闷,因为他是英国医学博士啊,在全国都是学历最高的,他还当助理?后面他自己开了诊所,到了1907年,袁世凯把他请回来当教授。到了东北疫情爆发的时候,就把他请了过去。

去了之后,就发现情况很危急,因为公共医疗设施落后,根本没办法收治病人,病人都在一个叫傅家甸的地方,而且马上要过春节了。这些人都是关内来打工的,一到春节就要回家的。那把病毒带回关内,就不仅仅是东北爆发瘟疫,而是全国大爆发了。

必须在春节前控制住。

要控制,就要先找病毒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当时主流的观点认为是通过老鼠传播的。日本人就抓了一大堆老鼠,拼命的解剖,想从里面找到病毒,从而证明宿主就是老鼠。而伍连德发现病人呈现典型的肺部瘟疫的特征,那很可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伍连德找到了哈尔滨俄国铁路医院,院长叫哈肯夫,他叔叔是鼠疫界的权威,他也认为是通过老鼠传播的。但伍连德认为,病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但这个俄国人大大咧咧,进医院连口罩也不戴一个。

最后,这个俄国大夫染病去世。他的死间接证明了是空气传播。

这时候,上面又派了一个人来,这个人是法国人,叫迈斯尼。他说这个病就是老鼠传播的,是老鼠身上有,然后通过跳蚤传播给人。

但伍连德认为不对,因为天气这么冷,跳蚤根本就不活动了。还是应该隔离病人为主。

但是迈斯尼认为应该先灭老鼠。

两人就吵起来了,听谁的呢?当时中国外长施肇基也拿不定主意,跑去问英国大使,说谁靠谱。英国大使一听,发火了,说伍连德是我们大英帝国剑桥培养的医学博士,这个法国人就是一个军医,差了多少档次?用得着听他的?

这才拍板,伍连德全权负责。

那怎么治呢?先让所有的医务人员把口罩戴起来。

伍连德制作了一种简易口罩,先把医生保护起来。

然后把病人集中管理,划区隔离,居民不能随意出入,然后分片区消毒。

但是,这样搞后,情况还是没好转,这是为什么啊,该做的都做了。这时候,伍连德想到一个事情,得病死去的尸体就露天堆放着没有处理,这就是一个病毒大培训基地啊。

必须要埋,但当时是寒冬,地都结了冻,根本挖不开。那怎么办?

烧!

现在大家觉得没事,但当时是大清国啊,尸体不是说烧就烧的啊。最后还是请示了摄政王载沣。最终批准烧。

坟场的火终于烧了起来。可是,这样有效果吗?

效果还是有的,焚尸当天,死亡数据就下降了。三个月后,瘟疫得到控制。

如果控制不了,大家想想sars吧。


脑洞历史观



左侧伍连德 右侧汤飞凡


这是死亡病人,准备火葬



这是在检查是否为鼠疫患者。



清朝政府在结束统治的前两年,成功扑灭了蔓延东北,华北北部的特大鼠疫,清朝政府组织领导了一场高效率的控制疫情歼灭战,在很短的时间内把疫情彻底消灭,此举震惊了全世界。1910年11月疫情在哈尔滨大爆发,并迅速通过铁路向四周蔓延,正在进行西方化君主立宪制改革的清廷迅速动员东北,华北的医务人员奔赴役区控制疫情,清廷同时大胆任命清军军医二十多岁的伍连德为总医官,全权节制役区的地方政府,军队,交通,铁路,警察的指挥调度权。实际就是清廷派往役区的钦差大臣,在伍连德的指挥调动下,在各级地方衙门,军队,铁路,警察等机构的努力配合下,成功扑灭了这场覆盖黑龙江,吉林,辽宁,蒙古,山西,河北,山东等广大地区的鼠疫疫情。这也是世界人类史上第一次成功战胜鼠疫疫情的实例在中国实现。因此清朝政府被国际社会所称赞。隔离,火葬,禁止人口区域流动的伍氏灭疫法被世界公认。在此向无数为了消灭疫情而努力工作和殉职的清朝各级党政军工作人员及医务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因你们的牺牲而能活下来的后人真心不应该忘记你们!埋没你们!


身穿清朝陆军服的伍连德


在役区工作的伍连德


清政府防疫人员的工作照


清政府防疫人员的工作照,(还没辛亥革命,但是辫子已经没有了,不知该如何解释?)

清政府发放的防疫宣传单


我爱祖国的碧水蓝天






迟子建的小说《白雪乌鸦》,讲述了那段历史


wu230105


107年前,哈尔滨城中一战......死伤无数。但是!这一战也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浓重一笔。人类第一次战胜鼠疫没被“屠城”。人类第一次总结并编写了对抗大规模疫情的防范规程并使用至今......

(车上拉的都是毙于鼠疫的不幸者)

人类史上共爆发过三次鼠疫(有文史可查),第一次不幸者一亿!第二次欧洲人口减少三分一,第三次就是1910年被成功控制的这一次,6万余人不幸。不幸毙于鼠疫的人全身黑紫色,所以它也叫“黑死命”,意思就是只要得上基本就是......

其实1910年这次疫情源头真不在哈尔滨,最早发现是在满洲里,而满洲里的患者则是在俄国的打工归国者。当时的交通条件并不十分便利,但是疫情仅用了十几天就传到了哈尔滨,并且出现爆发势态。伍连德是这次对抗疫情的大功臣,他总结的两个要点直到今天都被视做控制疫情的法宝。第一、隔离。第二、火葬。

今天要说隔离、火葬好像稍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但是在当年这可不是容易的事,而且说服大家去执行就更不容易。先说下这隔离,当年不要说普通人不懂隔离,就是专家团队里也有很多人对此认识不足。当年伍连德提出这次的鼠疫是肺鼠疫,是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的,不仅病人要进行隔离,连接触病人的医护人员也要进行严密防护。结果被国际专家团......1月2日法国籍的北洋医学堂首席教授梅尼到达哈尔滨,人家根本没看得上伍连德的理论,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为四例病人诊治,9天后,梅尼教授去世!这之后伍连德及其提出的方案才被正式启用。

这里最难执行的其实是火葬,在那个民智未开的年代,火葬还不如直接杀了他。后来执行火葬时要有政府派来的衙役高喊:“ 奉旨焚尸”!这样老百姓才让烧自己的亲属......


生活报



泻药~

说起1910年的哈尔滨,人们一下子就会想到那年的恐怖事件,说它恐怖,正是因为它带给人们永久无法抹去,也不想抹去的记忆。


那年的11月份,一场由沙俄传入哈尔滨的鼠疫事件,经短短6个月的时间,快速席卷半个中国,造成6万多人为此而死亡。由此可见,鼠疫带来的危害有多大,在当时的情况下,只要是感染上了鼠疫,那基本上只能等死,正因其恐怖致命程度,被称为“黑死病”。


可虽说此事件非常恐怖,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此事件也给后来的在传染疾病控制防御上,带来了启发,而当时所制定的一系列的防御措施,直到今天,我们都还在进行。

1,隔离。

聊起1910看的这个事情,就会让我们想起非典,而非典爆发后,当时做的措施之一,就是隔离,将感染人群/医护人群与正常人群之间进行隔离。在现在看来,大家对于“隔离”的认识和理解大部分人都会非常理解,可放到1910年,人们非常不理解,首先人们不明白病因,同时也不理解隔离的意义是什么?所以,在当时的大街上,到处都是尸体,家里人感染了,其他人压根就不会进行任何措施,一如既往的生活在一起,如果不幸去世了,要么连夜抬着尸体扔到大街上,要么就简单的给埋了,压根就没有做到有效的隔离。


2,解剖

解剖在现在的医学上非常的常见,医学专家为搞清楚死亡的原因,会进行尸体解剖,可在当时,一个是解剖是对尸体的不尊敬,官方或者家人不会允许你对尸体进行解剖,二是当时也没有解剖的地方。但对于当时的医生伍连德来说,若想解剖,必须得秘密进行,可也正是因为他私底下秘密的解剖,此找到了病因的真相。伍连德的解剖应该算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

3,火葬

说到火葬,其实到现在还有一些偏远地方,还是实行土葬,而非火葬,其最大的原因就是觉得假若火葬,这是对亲人最大的不忠与不孝,由此可见在1910年时,想要推行火葬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可对于伍连德来说,推行火葬是最有效的阻断疾病传染的手段之一,其原因就是因为当时出现了非常多的尸体无处搁置的情况,大街上,田野里,只要是能扔的地方,几乎都有尸体的存在,而这些没有人处理的尸体,倘若在被老鼠或者其他动物给接触,再由这些老鼠或小动物接触到其他正常人群,那这个传染速度将是非常快的。而且就算是及时的将尸体活埋,可这个病菌在地下也是可以继续存活的。如此情形下,所有的防御措施都将失去作用。而若想阻断这些病菌的传播,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火葬。


可在当时的情况下,推行火葬的难度不亚于登上珠穆拉玛峰,仅靠伍连德的力量是根本无法推行的,于是伍连德就找到当地的官员,和他们说明这一切的同时,带他们到大街上,田野里去观看这些尸体,在经过多次的劝说后,官员终于同意上书朝廷,向朝廷请旨推行火葬。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圣旨就下发了下来:推行火葬。这才有了后来的集体火葬,以阻断病菌的传播。

正是由于伍连德一行人的努力,利用科学的医学知识,而非封建迷信,才能使得如此威力巨大的鼠疫在短短5个月后,得到控制和消除。而此次伍连德也确实给后来的医学上带来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谢谢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们会喜欢~


寒舍阅独


这是一场跨国际且属于清末民初的特殊环境的抗鼠疫的行动,从满洲里爆发,传到哈尔滨,横扫东北,扩散至河北、山东等地。

当时的人们是在简陋、不成体系的环境下逐步摸索建立起抗击鼠疫的有效系统,记住是有效,为此付出很大的生命代价,就连医护人员也受到波及,伤亡惨重。

铭记这个人,他是抗击鼠疫的核心人物,伍连德。

他主控了整场抗击鼠疫的始末,制服了从西伯利亚到上海的国际鼠疫,奠定了大规模控制未知传染病办法的方案。

再次为受鼠疫侵害逝去的生命致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