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亿美元IPO,小米给科技行业带来的8大启示|深度解读

9

7-2018

小米上市后的八大启示

TRENDSBIGGER

小米公司今天正式登陆港交所,小米CEO及创始人雷军在上市前的公开信中说:“谁也没想到,这家不起眼的小公司,此后实现了史诗般光辉的创业历程。”

雷军还回忆到:“回想过去,八年风风雨雨都历历在目。2010年4月6日,在中关村银谷大厦一间很小的办公室,一家叫小米的小公司静悄悄地开业了,到现在我都依稀记得。”8年时间,小米成为了一家总市值4265亿港元,约合543亿美元的科技公司,不仅代表着互联网时代中国科技企业的创新,同时,也在给更多的商业创新者提供着启迪。

那么,小米究竟做对了什么?那些希望从小米学习的企业,小米的成功之道有哪些值得借鉴的?

秘诀1:

全能型的互联网新物种

关于小米究竟是一个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这个问题,不仅很多普通大众难以区分,就连很多的投资人都很难对小米作出准确的界定。

从小米的商业模式来看,小米似乎从属于一个全新的物种品类,因为对小米而言,不管是用硬件公司还是用互联网公司来界定都不全面,小米是市场上非常罕见的互联网新物种公司、科技行业创新公司,因为在小米的整体发展结构中,小米足足涉及了四个行业领域,可谓是创新型公司中的全能型选手。

第一个领域是以小米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硬件领域,无论是小米手机、小米电视、小米手环,还是小米智能音箱、小米扫地机器人、小米空气净化器......小米已经渗透到了数十个智能硬件品类领域。

第二个领域是基于硬件产品为核心而发展出的互联网服务领域,包括游戏、在线广告等在内的互联网业务收入。据悉,小米现如今的互联网业务收入正在以每年100%的增幅扩张,发展前景广阔。

第三个领域是小米的新零售领域,根据统计报告显示,小米科技目前在中国是仅次于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的第三大电商公司,远超苏宁、国美等传统卖场。随着小米线下店和以“有品”为代表的精选电商的火爆扩张,小米的品类扩张与发展增速将高于京东商城和阿里巴巴。

第四个领域是小米的生态链发展模式,目前,小米生态链已经投资了超过100家公司,借助于小米内部各个维度与层面的投资行为,小米通过赋能的模式进入了更多的领域,并将这些领域以小米为原点进行串联,搭建起范围广大的小米生态链,给小米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从这四个领域来看,用任何一个单独的维度去定义小米都是不全面的,就犹如今天投资界已经无法准确定义亚马逊一样,它已经不再是一家纯粹的电商企业,也涉足了智能硬件领域。因此互联网时代的新物种,尤其是硬件、软件以及互联网服务全面融合的新物种,对于它的价值评估需要更加立体的角度。

秘诀2:

极简极致的产品主义

过去,很多人会把小米和屌丝进行标签对接,毕竟在小米进入手机行业的时候,正是全球手机竞争最为激烈的时候,那时拥有极致体验与低廉价格的中国国产山寨机正处于巅峰状态,而小米的出现彻底结束了这个诸多厂商混战不止的局面。

作为中国山寨机的终结者,小米总是在中国消费者能够承担起的价格区间内为消费者提供“相对最优”的手机产品,这使得小米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做到了中国第一,而后再用了三年半的时间成为印度第一的发展成就,自此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厂商横空出世,杀入世界手机市场。

而面对现在的整体消费升级浪潮,小米又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实用的消费解决方案,让获取信息便捷的消费者拥有了更多更优的选择。小米在定义产品时,着眼于80%的用户的80%的需求,即大众的刚性需求,摒弃鸡肋功能,让产品回归到产品的核心功能之上,做到产品的极致极简。

例如,手机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其操作系统的流畅性,而MIUI就是小米手机极致体验的核心所在,再比如空气净化器的核心需求在于解决空气问题。小米在更注重用户的同时,还保持着高度的理性,不像其他产品一样开发出非刚性需求的无用功能。

秘诀3:

爆款单品的塑造法则

“专注、极致、口碑、快”这个七字口诀,不仅是小米总结出的发展秘钥,现在也早已成为了互联网思维的最好总结。从小米的整个发展情况来看,七字口诀体现在了各处细节之中。对于专注,小米每年都把所有的研发经理放在一款单品上,这款考虑到了更多用户需求的单品,不仅可以解决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也避免了用户面对海量款式的选择困难症,以求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对于极致,小米的价格可谓是做到了手机领域的“性价比之冠”,极简主义理念下的小米精简下了很多不必要的功能成本,并让利于民,通过更低的价格打动等多的消费者,将极简主义进行到底。

对于口碑,小米手机系统MIUI刚刚发布时,用了一周的时间才找到了100个用户,可是后来,第二周200,第三周400,第四周800,用户量像滚雪球一样急速膨胀,口碑的传播速度远超用户预期,达成了相当优质的口碑扩散效果。

对于快,小米的轻资产模式对这一词汇作出了最好的诠释。首先,小米没有工厂,却用着世界上最好的工厂;第二,小米没有零售店,没有渠道,互联网电商的直销模式让小米省下了大笔大笔的渠道、店面、销售成本,效率更高;其三,没有工厂和销售负担的小米,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与用户的交流之上,更加了解用户之所求,对用户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做出更快的反应。

小米通过对“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口诀的绝佳执行,用轻资产的模式化劣势为优势,在用户服务和营销推广上重点投入,从而获得品牌认同。

秘诀4:

用户参与的粉丝经济

作为小米的“米粉”一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因为小米并不像一般的硬件公司一样,销售完产品之后就与用户间切断了联系,小米以互联网思维组织自己的用户社区,多式多样的用户参与环节设计不仅将小米打造成了手机领域中的明星品牌,拥有了大量的高粘度粉丝用户,更为小米的MIUI部门提供了最为直接的用户反馈基地,让MIUI的每一次升级发展都根植于海量的用户消费行为分析之上,成为Android定制ROM中最成功的产品。

从与粉丝的互动关系上说,小米可谓是超越了市场上绝大多数的产品厂商,甚至是最受关注的苹果手机都未能形成如此深度的链接通道。对米粉而言,小米产品就是最满足自己需求的产品,粉丝群就是口碑扩散第一阵地,支撑小米产品的多层扩散传播,甚至从小米手机为原点,带动小米每一品类的发展,小米在整个扩散传播过程中所建立的价值认同体系,值得每一个互联网公司借鉴思考。

秘诀5:

运营用户价值的服务业态

在拥有了大量活跃用户之后,原本制作硬件设备的小米公司摇身一变成为互联网服务公司,通过提供诸如广告、游戏、内容订阅等增值服务的业务渠道,为小米公司搭建其除硬件设备外的第二条高速增长通道。据悉,小米活跃用户从2015年的1.12亿人增长到了2018年Q1的1.9亿人,小米互联网业务收入持续攀增,根据小米招股说明书,2015年至2017年,小米广告服务收入占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为56.2%、58.7%和56.7%,整体收入更是以50%的增速持续增长。

作为一个硬件公司,小米玩出了新的利润增长空间,而作为一个互联网发展公司,小米又牢牢把握住了大量用户的流量入口,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为高效的转化效果,从而达成高额的流量变现收入。在基于销售硬件模式成功后,又不断的专注于用户服务,这是今天所有中国硬件厂商(包括电视在内)需要思考的路径。不仅要掌握用户流量,还要运营用户,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秘诀6:

万物互联的生态赋能

作为手机领域内的投资小能手,210余家优质公司让小米通过投资的方式占领了不少智能硬件发展高地。小米对整个小米生态的深度布局,相当于是让小米提前拿到了物联网时代的决赛入场券。在小米的规划中,小米将通过对单一产品的设定把控,扩展整体产品线的边界可能性。

以小米当前在MIOT开发者平台、米家APP、智能音箱和电视入口等方面具有的发展优势来看,小米通过对生态链的整体把控,构建从移动电源到空气净化器、到手环等等多元化产品组合发展可能性。

与其说小米是这些公司的投资方,不如说他是一个基于企业生态的智能硬件孵化器,他自己不用投入大量的资本就可以很好地化解不同品类发展间的资源共享问题,打破发展边界局限,让小米自身用户逐步演变成为小米生态链上的用户,并对每个用户全体进行串联,实现万物互联之后的生态赋能。

秘诀7:

线上线下共融的新零售

在今年年初知萌咨询推出的《2018中国消费趋势报告》中曾经提到互联网虚实共荣的发展趋势让品牌线上线下渠道实现了完美的融合,线上线下不再是单一、割裂、对立的存在。

以已经遍布全国各地的小米之家为例,原本作为纯正互联网产品的小米如今正逐渐淡出人们的实现,通过走进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场景之中,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实体品牌。小米对于新零售的布局,让其不再只有线上发展这一单一渠道,而是形成以线上线下共生共荣为主的双向发展渠道,俘获更多用户关注。

秘诀8:

因地制宜的海外布局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国产品牌,小米对于海外市场的快速扩张让小米在中国国内的发展模式得到快速的复制演化,形成了包括印度、缅甸、乌克兰等74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格局,并取得了在15个国家和地区排名智能手机前五的好成绩。

在人口大国印度,小米手机更是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亲民的市场价格博得了印度市场的广泛好评,成为印度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机品牌。小米入驻印度互联网的红利期,通过结合国内先进的商业运作模式与营销经验,推出符合当地需求的运营策略,让贫困长居显著的印度各阶层人士都能体会到科技产品带来的乐趣。小米手机对全球市场的针对性发展布局,让国际业务收入将在其未来的收入构成比重中不断攀升,保证其上市后的未来成长空间。

当然,目前小米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的挑战,这一点从小米集团的首日上市破发事件可以看出,不同的投资人对于小米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是作为近几年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不可多得的创新公司的样本,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媒体以及业界都需要给小米更多的时间。就像雷军在直播中说的一样,“跌是一个过程”。

Q1

如何掌握核心技术?作为一个轻资产的应将公司,小米的硬件制造设计能力并不突出。2017年,小米营销费用高达52.3亿,占整体开支的4.6%,而产品研发费用仅为31.5亿,占整体开支的2.7%。例如,以世界杯期间轮播的小米8,无论是性能还是外观都似乎缺乏足够的差异化技术。相对于华为将近15%的研发投入比例来讲,小米就更需时时提醒自己去掌握核心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创新。

Q2

如何把握大众和高端市场的双边价值递增问题?作为主打“超高性价比”的亲民品牌,前有OPPO和vivo的年轻人用户围追,后有苹果和华为的高端用户堵截,左右还有美图、魅族、荣耀等品牌的市场抢占,小米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应对性价比更高的挑战者及在原有年轻人定位基础之上,切入主流中高端用户就显得十分棘手了。

Q3

互联网服务是否能高速增长?小米作为掌握用户流量入口的新物种公司,其整体的互联业务发展天花板在哪里?其互联网服务的商业模型是否配套于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小米作为新经济的优秀企业,其商业模式、经营理念以及营销策略,都值得很多企业借鉴和学习。我们期待未来的小米能成为中国科技企业的创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