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帮助蒙古人建立元朝,阻止屠城拯救无数汉人,是汉奸还是英雄?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共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在元朝建立之时,有一位汉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官拜光禄大夫,位至太保,领中书省政事,死后被追封太傅、太师、常山王,在元朝统治期间,汉人位封三公者,仅此一人,此人名叫刘秉忠。

刘秉忠

刘秉忠,初名刘侃、子聪,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人 ,祖籍瑞州。刘秉忠自幼聪明好学,十七岁就成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志向远大的刘秉忠并不甘心只做一名小吏,他言道:"男儿若逢乱世,应先隐之,伺机而动。"刘秉忠先是辞官隐居在武安山中,成为一名道士。后来,被天宁寺虚照禅师收为徒弟,在南堂寺做了一名和尚。

其实刘秉忠出家只是暂时的蛰伏,他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能够大展宏图的机会。这个机会有人给了他,但不是汉人政权南宋,而是正在征伐四方的蒙古人。

公元1242年,高僧海云前往和林觐见忽必烈,途中听说刘秉忠博才多学,便邀之同行。当两人拜见忽必烈后,忽必烈问其治理天下的方法。刘秉忠十年磨一剑,一展所学,得到了忽必烈的赏识,就留在身边供职。登上了历史舞台的刘秉忠展示了自己超强的政治才能,为元朝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元世祖忽必烈

1250年,刘秉忠向忽必烈上呈万言书,指出了"可以马上取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建议忽必烈采用先进的汉族封建王朝的统治方式治理中原,提出"以儒治国"的施政纲领。

中统元年(1260年),元世祖即位,采纳刘秉忠的建议,下诏建元纪年,设立中书省和宣抚司。以汉族的统治方式来治理国家,为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至元六年(1269年),刘秉忠订立朝仪,制定官制,朝见皇帝礼节、百官的服饰及俸禄等。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规范化的封建国家机构和官僚体系。

至元八年(1271年),刘秉忠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忽必烈采纳了,定国号为"大元"。

刘秉忠还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营建。 至元十一年(1274年)正月,大都宫阙建成。

因为刘秉忠本身为汉人,却甘心被蒙古人所驱使,所以受到很多诟病。不过,刘秉忠多次劝谏忽必烈,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古代战争

1254年,刘秉忠随忽必烈率军南征,在攻打大理时,忽必烈以大理国王斩杀蒙军信使为由,号令蒙军踏平大理。在大理城即将遭受屠城之灾时,刘秉忠等人冒死进谏:"杀使拒命者,其国王耳,非其民之罪,特免杀掠。"忽必烈采纳了建议,下令军中,禁止滥杀。大理城破之日,蒙军没有发生滥杀抢劫现象。1259年秋,刘秉忠随忽必烈攻打南宋。进军途中,刘秉忠多次劝谏忽必烈"王者之师,有征无战,不可滥杀"。于是,忽必烈下令军中,毋肆杀掠,勿焚烧庐舍。因而,这次用兵蒙军没有发生像以往那样烧杀抢劫现象。所获俘虏,也都被全部释放。由此可见,忽必烈在刘秉忠的影响和感染下,最终放弃了蒙古屠城旧制。这样,不仅使占领地区的百姓免遭涂炭,而且也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的文明得到了保护。

刘秉忠是汉奸还是英雄?我认为,无论身处何方阵营,只要是遵循天道,恪守法礼,心存善念,都应得到人们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