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牵手比亚迪,汽车圈层效应破土?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

继去年12月份,一汽、长安和东风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这三家“国字号”队伍的互动也愈发频繁。前不久,三者的合作再深入,进入落地阶段:三方将共同注资成立共享出行公司。

当国家队之间的互动如火如荼,跨越体制限制的国家队和民营之间的合作也开始萌芽。

7月5号,这一萌芽正式破土。当日,长安汽车与比亚迪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设立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动力电池合资公司,聚焦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销售等板块。产能按照10GWh规划,分阶段实施,一期达成5-6GWh,二期达成4-5GWh。

此外,双方还将聚集各自在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互联网、共享出行、海外市场等领域的优势资源,围绕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出行等领域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

同时,长安汽车亦将入股比亚迪电池业务板块,双方通过股权关系和资本纽带建立起更为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

如果说国字号之间的合作更好的聚合了资源,推动了国企改革。那么此次长安和比亚迪这两家传统和新能源领域车企的强强联合,则为汽车产业格局的走向再添一种可能,提供了一种更为接地气的范本。

逐步被放大的圈层效应

谈及圈层,这不是一个新鲜词汇,国外的多个汽车厂商联盟早已给出过范本。不论是老资历的丰田和大众,还是新晋的雷诺日产三菱联盟。

再看国内汽车行业现状,往往是“一超多强”的局面。2017年上汽集团以8706.39亿元的总营业收入、344.1亿元的净利润,成为国内最赚钱的车企。而广汽和吉利依次以100多亿的净利润紧随其后。再往后,依次是长安、长城、比亚迪、江淮。

对比而言,圈层聚合的力量实在不容小觑。谈及国内产业现状,活动当天,长安集团总裁朱华荣说:“目前,中国品牌相对世界汽车品牌而言,还是多而散、大而弱。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发展起来的汽车圈层竞争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通过圈层之间的竞争,可以更加高效、整合更加优秀的资源来统筹发展、降低成本,为我们的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毫无疑问,此次长安和比亚迪牵手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二者的合作不仅开辟了自主品牌竞争的新状态,还将强势引领新能源的发展。据悉,早在此次合作协议签署之前,二者就以签署过相关协议,双方将共同研发三合一的电驱系统(目前正在研发中),预计明年会在长安的汽车产品中搭载。而这次的合资电池因为周期问题,也将在一、两年后的产品中搭载。

历经前一段时间的铺垫,长安与比亚迪的此次合作可谓顺理成章,也上升到了各自企业的战略性高度,让这种协同效应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圈层效应之下的各自诉求

往大了说是发挥品牌之间的圈层竞争效应,往细了讲,则是满足长安和比亚迪的战略需求。面对日益白热化的竞争,长安和比亚迪的 “焦虑”也显而易见。

2017年,长安虽然进入了“百万销量俱乐部”,但是自主一哥的位置已经易主给了吉利,新款产品接连未达预期的市场表现,让长安的市场影响力逐渐减弱,即使后期的降价策略维持了销量,但面对吉利的高歌猛进仍然难掩疲态。

这样的情况下,长安要想挽回局面除了加固传统燃油车方面的竞争力,还必须抓住当下新能源的风口。

2017年,长安汽车发布了新能源全新战略“香格里拉计划”,宣布将在2025年停售传统意义的燃油车,实现全谱系产品的电气化。而今年启动的众多项目,也加速了这一计划的落地。

今年5月,长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投资200亿元的长安汽车南京江宁新能源汽车项目也顺利开工,计划产能24万辆,产品包括高性能跨界SUV、轿跑等多款纯电车型,预计在2020年6月正式投产。

庞大的新能源布局,离不开强有力的电池供应商的支持,这也是长安和比亚迪合作的前提条件。

对于比亚迪而言,这次合作同样不可多得。今年6月26日的“2018 BYD Dreams品牌盛典暨全新一代唐上市发布会”上,比亚迪掌舵人王传福亲口允诺了“共享”和“开放”。作为一家技术导向型公司,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储备十分可观,目前,在国内的市场中,它占据的市场份额达到23%。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推动比亚迪开放的最重要因素其实是宁德时代的崛起。2017年,宁德时代以12.0GWh的销量一举成为全球第一,远远超过比亚迪的7.2GWh;2018年6月,宁德时代上市仅9天后的市值便超越了比亚迪;此外,宁德时代押宝的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电也因其优势成为市场新宠。

一系列的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比亚迪决定开放供销体系,并逐步开始动力电池剥离工作,预计2018年底或2019年初会拆分完毕,2022-2023年完成独立上市。

对于这次合作,王传福表示:“本次战略合作迈出了比亚迪动力电池对外供应的第一步,是比亚迪开放供销体系的重要进展,对动力电池业务乃至集团的长期发展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未来,比亚迪还将引入更多国内外主机厂,实现包括动力电池销售、设立合资公司、引入战略投资在内的一系列战略举措,加速动力电池业务发展,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钟述

市场机遇往往是转瞬即逝,唯有判断准确并努力把握住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目前这种机遇,不论是行业层面的圈层效应,还是品牌层面的“焦虑突围”,长安和比亚迪的合作都完美把握住了。即便以后二者各自再签订一系列的合约,他们在品牌合作和新能源领域掀起的涟漪,将会一圈一圈扩大,最终产生巨大的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