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掏腹断肠的红军师长,是个不到30岁的长沙伢子!

陈树湘——掏腹断肠写忠诚

仓小宝 绘

陈树湘,湖南长沙人,1905年出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第34师师长。1934年10月率部参加长征。湘江战役中,他腹部中弹被俘,后趁敌不备,从腹部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

01

师长被俘,断肠就义

1934年10月,陈树湘率红34师参加长征,担负全军后卫。湘江战役中,在完成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过湘江的任务后,红34师被阻于湘江东岸。

向湘南突围时,他腹部中弹,遂用皮带压住伤口,躺在担架上继续指挥战斗。12月14日,突围至四马桥坪塘村的陈树湘带领几名战士占据有利地形阻击追敌,掩护其他官兵突围。直至子弹打光,陈树湘不幸被俘。12月18日,在石马神关帝庙前,陈树湘趁押解兵停下来休息之际,毅然掏腹断肠,英勇就义。

断肠,通常作为一种形象的说法,被人们用来形容极度痛苦。然而,对于陈树湘来说,这不只是一个文学词汇,而是一种崇高的抉择。

02

为革命时刻准备牺牲

当年,从四马桥到石马神,一条古道起起伏伏,得意忘形的敌人抬着被俘的红军师长陈树湘,一颠一颠前往长沙请功。担架上的陈树湘想了些什么,是什么促使他选择如此惨烈的方式慷慨赴死?今天,踩着古道上的鹅卵石,我思考着陈树湘最后的人生片断,同时也追寻着他那一段艰难的心路历程。

当总参谋长刘伯承和五军团长董振堂把红军长征途中最危险的“断后”重任交与自己时,作为一名红军师长,陈树湘深深地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他早已做好了为革命赴汤蹈火的准备。

湘江之战,他和战友们与数十倍于己之敌鏖战4天4夜,直到中央红军主力突围渡过湘江,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使命既已完成,堂堂红军师长尊严,岂容敌人玷污?行至石马神关帝庙,他践行了自己“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

03

追思英灵

陈树湘牺牲后,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将他的遗体葬于城外一座小山坡上。这座小山坡如今仅存一部分,成了道县二中的花园。园内建有一座凉亭,取名“高瞻亭”。令人欣慰的是,人们在登高远眺时,并没有忘记低头追思地下烈士的英灵。学校员工介绍说,每年清明节,群众都会自发来这里扫墓,祭奠这位红军师长。

据了解,这座花园里将建起陈树湘烈士的墓碑。那时,会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追思这位英雄师长,缅怀这段悲壮历史,接受革命英雄主义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