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的书已经失传,古时还有哪些文献内容反映了他的思想主张呢?

当年青山


作为请教老子的,杨朱无疑是在老子面前最有地位的。在《庄子》中,有关杨朱的部分在内篇,有关孔子的部分在外篇。两者在庄子心中的地位,一目了然。

杨朱思想被称之为“中国的人权宣言”,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独树一帜。以关心民众论,杨朱排第一,没人敢排第二。

人们熟知的“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是孟子对杨朱思想的评价。杨朱的原文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很显然,孟子对杨朱思想的评价是断章取义。较为完整的字面理解,应该是“损一毛有利于天下,不给;全天下交给某一个人,不行。”引申来说。能损一毛就能损一皮,能损一肉就能损一肢、损一命。国家是由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组成的,今天牺牲一个人,明天牺牲部分人,最终牺牲的是所有人,还有国家嘛?国家是所有人共同的国家,维系者所有人的生命和利益,不能把整个国家的命运托付给某一个人(反对独裁)。

杨朱虽然称之为学派,但却只是孤家寡人一个。孟子曰:“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孤家寡人的杨朱,却实实在在的威胁到了儒家。被儒家视为威胁的,是什么下场?少正卯、商鞅就是例证。杨朱自然也不会例外。但是,杨朱思想的光辉,却是无法掩盖的。杨朱的著作消失了,但是被别人整篇引用的却不在少数。比如《吕氏春秋》就基本全篇的引用了杨朱的《情欲》一文。我有新版的《杨朱》,系近代人收集整理。分享这篇《情欲》,供网友们赏析。

《情欲》

--------杨朱

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故耳之欲五声,目之欲五色,口之欲五味,情也。此三者,贵贱愚智贤不肖欲之如一,虽神农黄帝,其与桀纣同。圣人所以异者,得其情也。由贵生动,则得其情矣。不由贵生动,则失其情矣。此二者,死生存亡之本也。俗主亏情,故每动为亡败。耳不可赡,目不可厌,口不可满,身尽府种,筋骨沉滞,血脉壅塞,九窍寥寥,曲失其宜,虽有彭祖,犹不能为也。其于物也,不可得之为欲,不可足之为求,大失生本。民人怨谤,又树大雠。意气易动,蹻然不固。矜势好智,胸中欺诈。德义之缓,邪利之急。身以困穷,虽后悔之,尚将奚及。巧佞之近,端直之远,国家之危,悔前之过,犹不可反。闻言而惊,不得所由,百病怒起,乱难时至。以此君人,为身大忧,耳不乐声,目不乐色,口不甘味,与死无择。古人得道者,生以寿长。声色滋味,能久乐之。奚故论早定也。论早定,则知早啬。知早啬,则精不竭。秋早寒,则冬必暖矣。春多雨,则夏必旱矣。天地不能两,而况于人类乎?人之与天地也同,万物之形虽异,其情一体也。故古之治身与天下者,必法天地也。尊酌者众,则速尽。万物之酌大贵之生者众矣,故大贵之生常速尽。非徒万物酌之也,有损其生,以资天下之人,而终不自知。功虽成乎外,而生亏乎内。耳不可以听,目不可以视,口不可以食,胸中大扰,妄言想见,临死之上,颠倒惊惧,不知所为。用心如此,岂不悲哉?世人之事君者,皆以孙叔敖之遇荆庄王为幸。自有道论之,则不然,此荆国之幸。荆庄王好周游田猎,驰骋弋射,欢乐无遗,尽傅其境内之劳,与诸侯之忧于孙叔敖。孙叔敖日夜不息,不得以便生为故。故使庄王功绩著乎竹帛,传乎后世。

沧桑短笛


杨朱主张“轻物重生”,“一毛不拔”,杨朱之学轻物重生,注重保全自己,“一毛不拔”是讲个人利益不能侵犯,如果每个人的个人利益都得到保护,国家必然大治。



《列子》中的《杨朱篇》是魏晋人所作,杨朱学说当时虽然很盛,但是后来言之者很少,后人研究杨朱思想都是来自其他的著作。

1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杂家之书,不是称于一人之手,是有吕不韦的门客所编写,这本杂家书,有儒家,道家多家思想等等,其中以儒家为主。《吕氏春秋》中“阳生贵己”,这就是杨朱的思想。

2 《淮南子》

《淮南子》也是杂家之术,“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此书虽是杂家,以道家思想为主。《淮南子》“全生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而孟子非之”,这本书里也反映了杨朱的思想。



3 《孟子》

孟子“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朱和墨子是当时儒家的大敌,孟子为了批评杨朱,记载了杨朱的思想。“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4 《韩非子》

韩非子也记载了杨朱的思想“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世主必从而礼之,贵其智而高其行,以为轻物重生之士也”。



《老子》《庄子》,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杨朱的学说,杨朱主张“隐”“避”来“贵己,重生”,老子通过“道”,宇宙间变化的规则来“没身不殆”,庄子“吾所以有大患,为吾有身”,庄子齐死生,同人我。杨朱,老子,庄子是道家思想三阶段。


我是一个小书虫


杨朱,谜一样的人物。

第一,杨朱是哪里人。

据说,他是战国初期魏国人。古时“杨”、“阳”通假,杨朱亦称阳子、阳子居、阳生。“阳”姓为“姬”姓后裔,居于魏。

第二,他的生卒年代。

通常介绍,杨朱为战国初期哲学家,生卒不详。可参考的是——庄子说,杨朱和老子对过话;孟子说,杨朱与墨翟意见不合——可见,杨朱或于老子在世时成年,且与墨子同时。

孔子说他拜见过老子,“至圣先师”大约不会说假话。他生于前551,卒于前479。有人考证,说老子逝于前471,应该出入不大。墨子生卒年为前476-前390。这样推算,杨朱生卒当为前500-前400之间。春秋战国的分界是前475年。这样说,杨朱为战国初期哲学家当不错。

第三,杨朱有没有著作。

有人说,杨朱著有,或者由弟子编有《杨子》一书。东晋时张湛的《列子注》也这么说。关于张湛和他的书后面细讲。

但一般认为,杨朱没有著述留世——他同时和稍后的人,如庄子、孟子、荀子等等,都没提到;司马迁如果看到了,会写上一笔的,然而没有;《汉书.艺文志》是起到了类书的重要作用的,对所有能搜罗到的史籍文献,都会有所记载,但是也没有。

鲁迅有个说法——杨朱无书——有了书,就会对他人产生影响,这是和他的哲学主张相冲突的。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

据说杨朱是有弟子的——孟季子、子华子、詹子等。《孟子》一书中,记载了他的徒弟告子和孟季子的对话;《庄子》、《吕氏春秋》记载了子华子,据说他是中国最早提倡养生的人;《列子.汤问.第八》里提到了詹子,名詹何,亦被认为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

第四,张湛的《列子注》。

《列子》这部书是真实存在的,成书于战国时期,作者列御寇。《庄子》记载了他。《汉书.艺文志》收录《列子》八篇。

张湛,东晋玄学家、养生学家,官至中书侍郎、光禄勋。著有《庄子注》、《文子注》、《列子注》等,《列子注》是其主要著作。 张湛在《列子注》中,加入了《杨朱篇》,亦称《杨子》,内容为十五篇,分别讲述了十五个寓言故事。张湛自己讲,他发现了《列子》的古本,所以作了补充。

最早对张湛的《列子注》提出疑义的,是唐代的柳宗元。后来,宋代大儒朱熹也表示了质疑。后人不信任张湛的《列子》,基本源于此。

以今人的眼光看来,张湛的《列子》,内容上,与他自己的主张和观点过于相似,语言和叙事风格上,又比战国时期“现代”了一些,“造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第五,记录杨朱的文献有哪些。

以下史籍,记述了杨朱的言行——《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吕氏春秋》、刘安的《淮南子》、刘向的《说苑》、扬雄的《扬子法言》等。

人们提到杨朱,一般会引用《孟子》的话。其实,谈到杨朱最多的是《庄子》。

列出一些相关篇目,有兴趣者可自行查阅——《孟子.滕文公》、《孟子.尽心》、《庄子.应帝王》、《庄子.骈姆》.《庄子.胠箧》、《庄子.山木》、《庄子.天下》、《庄子.徐无鬼》、《庄子.寓言》、《荀子.王霸》、《韩非子.显学》、《韩非子.说林》、《韩非子·六反》、《吕氏春秋·不二》、《淮南子·氾论训》、《淮南子·说林训》、《淮南子·俶真训》、《说苑·政理》、《说苑·权谋》、《扬子法言·五百》,等等。

第六,关于杨朱的主要思想主张。

鉴于杨朱的“神秘性”,现在通常说他主张“贵生”、“重己”,“不以物累形”,应该是大致差不离儿的。

孟子抨击他“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或许有些言重,但就杨朱所主张的本质,并不为过——至少,他与墨子的兼爱思想是相对立的。

有人说,杨朱属于道家,甚至说是老庄的前辈,应该不准确。

我个人的看法是,杨朱是历史上的一个不一般的人物,但并不是很重要很有影响的人物,不然,他的思想不会流传不下来。在网上看到一些为杨朱鸣不平的文章,倒是认为没有太大必——一个两千多年前连说也说不清的人,翻腾这个旧账意义应该不很大吧——仅是一家之言。

(图片来自网络)


一老沈一


杨朱的书确实没有完整资料了。虽然《列子》有《杨朱篇》专题故事。但是被有些学者怀疑是伪造的。因为,先秦可信的文献勾勒出的杨子是个不重名利享受只重命的人,并不像列子里说的那样极端地纵欲纵情。

杨朱的思想简单说就是“惜命和轻利”。很多道家著作都有其思想的缩影:

例如道家圣经《道德经》中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意思是:好的名声和自身性命比较,谁比较亲切?自身性命和财务比较,谁比较重要?答案不言而喻)。

道家名著《庄子》中说“尧要把天下让给道家的一个隐者许由。许由说,你都治理好了天下,我却要代替你,享受治国安天下的名声,这对于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接着许由打了个比方,说鹪鹩鸟筑巢在山林深处,也只需要一个巢;鼹鼠去河边喝水充饥,也只需要饱肚子就够了。用动物比喻道家的隐者“惜命轻利”即使天下白送,他也不要。因为道家的人只想简简单单做个安静的没男人,每天吃饱穿暖,没有战火的烦恼和人际勾心斗角就好。至于天下,谁爱要谁拿去得了。

淮南王刘安的心血之作《淮南子》也说“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朱之所立也。”

意思是,杨朱只想做一个真性情的人,不想被这些责任,压力等破事拖累。

吕不韦命门客编撰的先秦杂家“百科全书”《吕氏春秋》也有关于杨朱思想的记录。

当年文化,当年历史,听当年青山娓娓道来!欢迎朋友们交流和关注!


当年青山


杨朱继承并极端的发扬了老子思想。所以在儒家势大之时,并没有有利的抨击,反而对同为道家出身的墨家进取精神予以反对。才造成了日后儒家独大的两千多年禁锢思想。

不能说杨朱的思想不正确,就像老子一样,正确但没有与时俱进。所以没有阻止儒家的力量而遁道,是造成华夏正统古之道术消失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