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马邑之谋,解密攻守人生

文:穿越君

人生,是进攻还是防守是一个问题,

还原马邑之谋,解密攻守人生。

一天,

汉武帝召集大臣商讨一个决定,

这个建议是雁门郡马邑县

富豪人士聂壹通过将军王恢,

向武帝提出的:

匈奴又刚与我朝和亲结好,

亲近信任边境吏民,

可用财利诱他们前来,

汉军预设伏兵袭击,

这是肯定会打败匈奴人的妙计。

主战派王恢说:

当初,代国保佑它的全境时,

北面有强大的匈奴威胁,

内受中原诸国军队的牵制,

但仍然可以尊养老人,抚育孩童,

粮仓中一直有充足的储粮,

匈奴不敢轻易入侵。

可现在,凭陛下的神威,

天下一统,但匈奴的入侵却持续不断,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明显,

那是因为匈奴没有恐惧我朝。

主和派将领韩安国则认为:

高皇帝曾被匈奴困在平城,

七天没有饭吃,

等到解围返赌之后,

却没有愤怒之心。

圣人有包容天下的气度,

不能因自身的喜怒而危害天下大局,

高皇帝派遣刘敬与匈奴和亲,

到现在已经惠及五代人民。

主战派王恢有说:

高帝身披铠甲,手持利刃,

征战将近几十年,

他不提匈奴报复被困的怨恨,

并不是力所不及,

而是出于让天下人休息的仁心,

而今边境却经常受到匈奴的侵扰,

受伤战死的士兵不计其数,

运载阵亡士兵的棺木络绎不绝,

这是仁心所悲痛的事情,

所以,这个仗必须打。

主和派韩安国继续说到:

善于用兵的人,

让自己的军队吃饱穿暖,

等待敌军受冻挨饿,

严明军纪以等待敌军混乱,

安居军营以待敌军疲劳。

交战,就会全歼敌人;

进攻,就会疲劳攻防。

经常安坐不动的迫使敌人俯首听命,

这是圣人的作战方法。

现在如果轻易的对匈奴用兵,

长驱直入,很难成功,

孤军深入也会受到威胁,

齐头并进就没有后援,

进军太快就会缺乏粮草,

进军缓慢就会丧失战机,

进军一千里就会人困马乏缺少粮草。

此乃《兵法》大忌,

派出军队,就会被敌人擒获,

所以还是继续和好为上策。

主战派王恢接着说:

我现在攻打匈奴的方法,

并不是征伐孤军深入,

而是利用单于的贪欲,

引诱他们到我们的边境,

我们挑选骁勇的骑兵和壮士,

暗中埋伏,据守险要地势,

然后前后左右全面截击,

必能擒获单于,大获全胜。

汉武帝最终采纳了王恢的主张,

任命韩安国为护军将军,

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

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

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

李息为材官将军,

统率战车、骑兵、步兵公三十多万,

暗中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

等待单于的自投罗网。

派建议者聂壹诱敌深入,

聂壹伪装成间谍,

许诺单于自己可以杀死马邑县令、县丞,

献城归降,单于可以得到全程的财宝,

单于很是喜欢。

于是聂壹斩杀死囚假冒县令县丞,

将他们的头颅挂在马邑城下,

给单于“送信”。

于是单于越过边塞,

统率十万骑兵进入武州塞。

走到距离马邑县还有一百里的地方,

单于发现牛羊遍地,

却没有一个放牧的人,

觉得很奇怪,与常理不同,

于是派人一探究竟。

逮住了雁门郡的尉史,

尉史为了活命,

把汉军埋伏的机密告诉了单于,

单于大骇,他本就怀疑其中有诈,

如此一来,更是确信不已,

于是立即返回,撤出汉境,

心想,自己俘虏了这个尉史,

是上天保佑自己啊,

于是称这个卖国贼为“天王”。

汉军埋伏之计就此被破,

已经错过了袭击匈奴的最佳时机,

匈奴已撤出边境,于是决定收兵回师。

王恢指挥的另一支部队,

从代地出发,准备袭击匈奴的后勤给养,

听说单于返回,自己仅有三万兵士,

难以与十万铁骑抗衡,

为了保住三万士兵的性命,

王恢也选择了撤兵。

兴师动众,调动三十万大军,

王恢无功而回,武帝很是恼怒,

既没有获得胜仗,

也没能给匈奴以颜色,

汉武帝将王恢交付廷尉审判,

廷尉判决,王恢避敌观望,

不敢出击,判处斩首。

王恢一边向武帝言明保存三万将士性命,

一边暗中向丞相田蚡行贿一千金,

田蚡不敢向武帝求情,

于是向太后言明:

王恢第一个提出在马邑诱歼匈奴的计划,

如今行动失败,若杀了王恢,

就等于为匈奴报了仇,

况且之后还会有谁再献计谋。

太后对武帝言明其中因由,

武帝认为:

王恢是马邑计划的主谋,

自己听从了他的建议,

调集了天下数十万人马,

安排了这次军事行动。

即便是捉不住单于,

王恢若能袭击匈奴的后勤部队,

仍然可以安慰将士们的心,

如今不杀王恢,

无法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王恢得知武帝的话后,就自杀了。

从此,匈奴断绝了和亲,

常常入侵汉朝边境,

进攻扼守大路的要塞,不可胜数。

匈奴仍然贪图在边关的贸易,

喜爱汉朝的财物,

汉朝也投其所好,

没有关闭边境的贸易。

之后,李广几次碰上匈奴大队,

宁可拼到剩下一个人也不敢稍避锋芒,

可见武帝杀王恢是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

本来计划很好的战略,

却因为卖国贼的出现而夭折,

从而反映出了军机的绝密性、

关键性和重要性。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战机的不可控性,

需要灵活多变,分秒必争。

如今看来,抛去帝王的圣裁,

人生亦是如此,

是攻是防,是一个问题。

但无论如何,天道忌恶忌贪,

做到勿贪勿过,人生方能攻守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