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听闻金属碰撞声,以为有刺客,不料得一国宝,87年后交给国家

1864年时任直隶总督的淮军将领刘铭传,随李鸿章一起镇压太平军,攻进常州城后下榻在当时的原太平军将领陈坤书的护王府。时至半夜,屋中读书的刘铭传忽然听到院中有金属的碰撞声,以为有刺客闯进,急忙召集亲卫搜查却空无一人,仔细听来,声音不大却穿透力极强,好奇之下继续仔细搜索,结果发现是马笼头上的铁环撞击马槽发出的声音。刘铭传蹲下细看,见此马槽硕大,槽壁在烛光中发着深沉的幽光;伸手一试,重不可举,轻叩之,发声清远玄妙。第二天命马夫把马槽洗刷干净,惊为天人,刘自知得一好东西,命人急忙送回合肥老家。

此盘形制奇特,似一大浴缸,为圆角长方形,四曲尺形足,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口沿饰一圈窃曲纹,下为波带纹。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guo)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铭文语言洗练,字体端庄,是金文中的书家法本。刘铭传后经有识之士辨认才知道自己无意中得到一商周时期的稀世之宝。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刘铭传谨慎万分,还是被当时光绪的老师翁同龢得知,几次三番的跑到刘家圩村想要参观大盘,都没能如愿,最终还是刘铭传托李鸿章和慈禧说情,才打消了翁同龢的念头。刘铭传特意建造了一个盘亭来放置它,死前再三嘱咐后人保护好此盘。晚清民国,时局动荡军阀混战,想要打这个宝物的人络绎不绝。1933年,时任安徽省政府主席的刘镇华拜会了刘铭传的第四代孙刘肃曾,想要参观大盘,被婉言拒绝后,又以重金诱惑,刘家子孙牢记刘铭传遗训,仍然拒绝了,刘镇华恼羞成怒,带兵想要强行索取,刘家人经刑讯态度坚决,刘镇华无奈只能派人秘密监督,这一监督就是四年,刘家人终日忐忑不安。

期间外国人也来凑热闹,美国人以安排刘家人定居美国为条件没能成功,英国人财大气粗,说大盘可以装下多少金子,就给你多少金子,也铩羽而归。直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合肥沦陷,刘家人害怕日本人蹚浑水,最终把大盘埋在3米深的大坑里,并在上面种下一颗大槐树后全家迁往别省逃难。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刘家人高兴地返回家乡,谁知前面虎狼刚走,后脚豺豹接踵而至,国民党新任安徽省主席李品仙,派人将刘肃曾请到省政府,先称赞刘家人护宝有功,后要求他们将大盘上交国家,并许诺让刘肃曾当县长,刘肃曾谎称大盘在战乱中丢失,李品仙就派军队驻扎刘家,并派肥西县县长把刘家数十间房子的地板地砖都撬开,仍一无所获。

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人民政府也十分关心宝盘下落,督促下属单位调查。听到这个消息,刘肃曾毅然砍树掘宝,刘家人看着再次重见天日的宝盘,回想这些年的辛酸经历,一个个嚎啕大哭。1950年2月,刘肃曾和皖北行署的官员一道护送大宝盘上京。3月3日,文化部在北海团城举办虢季子白盘特展,郭沫若、沈雁冰等专家学者纷纷参观并接见了刘肃曾,颁发奖状。

虢季子白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商周时期盛水器,晚清时期出土于宝鸡,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镇馆之宝。刘铭传和后世子孙经过重重险阻终于保全了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