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国夫人的“三宗罪”:美艳妇人如何断送了一个盛世的王朝?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是唐代诗人杜甫《丽人行》中的名句,写的是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这天,杨贵妃的三个姐姐,大姐韩国夫人、三姐虢国夫人和八姐秦国夫人,在曲江沿岸踏青赏春,被游人驻足围观的轰动场面。

在这三姊妹中,以虢国夫人最为美艳,而且她的风流韵事也最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细数虢国夫人的“三宗罪”,看她这位外戚身份的美艳妇人,是如何断送了一个盛世的王朝的!

一、不施妆粉

虢国夫人“素面朝天”的做派颇为著名,据北宋乐史所著《杨太真外传》:“虢国不施妆粉,自炫美艳,常素面朝天。”杜甫流传很广的一首《虢国夫人》(一作张祜诗)可以为证: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唐代女子施浓妆,虢国夫人惊世骇俗,将浓妆艳抹改为素雅淡妆,并以这种妆容朝见天子。唐代女性以胖为美、以白为美,她们为了显得皮肤白皙,常在脸上涂上一层厚厚的粉底。我们现代人却不敢苟同这种审美,脸色煞白的跟鬼一样,哪里是什么美女?不过是“庸脂俗粉”罢了。

说真的,我挺佩服虢国夫人的审美水准的,她这种“淡扫蛾眉”的素雅妆容,在今天看来不失为进步女性审美观念的创新之举,然而封建社会思想非常守旧,这种突破世俗的做法很难容于主流社会,在老百姓的眼里,只会指责这个女人不知羞耻,伤风败俗。

二、不穿素服

古代女性死了丈夫,须穿着素服为其守寡,由于这类女性常穿黑衣,所以民间俗称为“黑寡妇”。虢国夫人嫁裴氏,裴氏早亡,按照唐代习俗,虢国夫人应避免穿着华丽的服装,而改穿素服(本色或白色服装),以示为夫守寡。然而三月初三这天,呈现在人们眼前的虢国夫人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杜甫《丽人行》诗云: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虢国夫人本应守寡,却打扮如此妖娆,完全不像一个刚死了丈夫的女人。当然,倘若放在今天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既然她恢复了单身,穿什么衣服那是她的自由。然而封建社会礼教森严,即使在相对开放的唐朝,也绝不允许这种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发生——除非她不怕被老百姓的吐沫星子淹死。

三、不知避嫌

如果说虢国夫人只在妆容、衣着方面过于随意,倒还算不上什么滔天大罪。但若行为不检点,做出男女苟且之事,那可就真的万劫不复了!据史料记载,虢国夫人常常跟族兄杨国忠鬼混在一起,甚至公共场合出双入对,竟不知避嫌,超出了男女间本应保有的距离。

当时民间对杨国忠与虢国夫人的暧昧关系有“雄狐之刺”,啥叫“雄狐之刺”呢?这是出自《诗经·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雄狐狸不避近亲,跟自家窝的母狐狸乱来。杜甫《丽人行》对杨国忠的讽刺写得非常委婉:“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许彦周《诗话》云:“齐、梁间乐府诗:‘护惜加穷袴,防闲托守宫。今日牛羊上丘垄,当时近前面发红。’老杜作《丽人行》:‘赐名大国虢与秦。’其卒曰:‘辄勿近前丞相嗔。’虢国、秦国,何预国忠事,而近前即嗔邪?东坡言:老杜似司马迁。盖深知之。”

杜甫的水平确实高,看穿却不说穿,话中有话,意味深长!杨国忠做宰相还没得意两年,就发生了“安史之乱”,自此唐朝由盛转衰。杨氏一门也注定了悲惨的结局:杨国忠在马嵬事变中被激愤的将士乱刀砍死,杨贵妃被缢杀,虢国夫人自刎未遂,伤口结痂窒息而亡。

如果您觉得我的文章还不错,关注一下又不会怀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