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什么要杀年羹尧?

年羹尧,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也受封一等公、赏加太傅头衔,儿子年斌受封一等子(子爵),年氏一门高官显爵集于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1725年12月,风云骤变,他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赐自尽,那么雍正为什么要杀年羹尧呢,应该有以下三大原因?

年羹尧

1、年羹尧点功高盖主且过于跋扈

自古以来,有点功劳的人多少都会有些怪癖的性格,如果做的出格就叫作飞扬跋扈。年羹尧所平定的西北边患,在康熙朝没有能解决,所派的军队,竟然全军覆灭。皇十四子胤禵做大将军王,去平边患,也没有彻底解决。到雍正朝,年羹尧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皇室多年没有能解决的问题,说劳苦功高一点没有过誉。根据历史名将的经验,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夹起尾巴战战兢兢作人,因为皇帝的恩宠已经无可复加,也就是说,再加就只能“赐死”了,这是古今通例,真不知道年羹尧的进士读过多少书得来的。年羹尧的跋扈主要体现在远在西北边陲却直接参与朝政,并且不守臣道,他不反思,若没有皇帝的委派和全力支持,青海的成功便不可能成功。在用人和吏治方面,雍正给与年羹尧极大的权力,逐渐形成了“年选”,与皇帝分庭抗礼,这是谁都不会允许的;1724年10月年羹尧第二次进京陛见,赴京途中年羹尧令总督李维钧、巡抚范时捷等跪道迎送。到京时,黄缰紫骝,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员跪接,年羹尧安然坐在马上行过,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马向他问候,他也只是点点头而已。在这个时候,性格的缺陷已经为他自己掘了坟墓。

都难啊

2、年羹尧结交“八爷党”

雍正的皇位可以说来之不易,有一个非常有能力又非常恋权的爹和一群不省油的兄弟。大阿哥和立了废、废了立的皇太子都能被他们拉下马,“八爷党”的实力可见一斑,雍正登上皇位后,把宗室、读书人、士绅等等都得罪了,这些人随时都可能向他发难,把他赶下台去。年羹尧的过分膨胀,“八爷党”的人是不可能不拉拢他的。虽说雍正的继位,年羹尧没有直接给予支持,但是他当时据守的川陕正好遏制了“八爷党”中皇十四子胤禵的带兵叛乱,给予雍正强有力的外部环境。年羹尧这个台柱,如果被“八爷党”争取了过去,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是最触及雍正皇帝的神经底线的。所以,既然不能为我所用,也不能为“敌”所用,毁了他自然是最好的办法。因为当时有很多人看着年羹尧日益兴荣就争相结交,除了他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以防最后尾大不掉。

结交“八爷党”

3、年羹尧对雍正的善意提醒不思悔过

但凡皇帝要处理功臣时,都会先作一写准备,雍正皇帝本身不是一个嗜杀成性的人,不喜欢不教而诛。1724年12月11日,雍正在年羹尧的奏折上批示道:“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难,终功难。为君者,施恩易,当恩难;当恩易,保恩难;保恩易,全恩难。”言外之意就是告诉年羹尧,既然做臣子的守功难,那也就别怪做君主的“保恩难”了。可惜年羹尧还认为雍正不会对他怎么样。1725年正月年羹尧的亲信胡期恒弹劾陕西道员金南瑛,年羹尧没有想到这位金南瑛大有来头,他是雍正的头号心腹兄弟怡亲王胤祥保荐来的,参奏金南瑛就等于给胤祥下不来台,而在此之前年羹尧对于胤祥已经缺乏足够的礼貌,讥讽胤祥表里不一。1725年,年羹尧把奏折上称赞皇帝的“朝乾夕惕”写成了“夕阳朝乾”惹怒雍正,雍正威胁年羹尧说:“不欲以朝乾夕惕四字归之于朕耳……年羹尧青海之功,朕亦在许与不许之间而未定也。”

彻底没戏了

雍正开始对年羹尧进行惩处,先给有关官员打招呼,叫他们警惕、疏远和摆脱年羹尧,或叫他们揭发年羹尧的劣迹,为处罚年羹尧做准备,并将年羹尧调离西安老巢,最后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年羹尧连降十八级,从一品大员到彻底削职,发配到了杭州一个叫“留下”的军门成了一个看守城门的老军。

  年羹尧调职后,内外官员更加看清形势,纷纷揭发其罪状。雍正以俯从群臣所请为名,尽削年羹尧官职,雍正三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尧押送北京会审。十二月,朝廷议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审判结果,给年羹尧开列92款大罪,请求立正典刑。

连降十八级

  雍正说,这92款中应服极刑及立斩的就有30多条,但念年羹尧青海战功,格外开恩,赐他狱中自裁。年羹尧父兄族中任官者俱革职,嫡亲子孙发遣边地充军,家产抄没入官。此次一代名将彻底陨落,不能保全节,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