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去哈佛教学的中国人,你猜美国开出的工资是多少?垂涎三尺

晚清时期,赴美的几十万中国大军中,不仅仅只有契约华工,还有一位孤独的先行者——戈鲲化。华工去美国,是用生命去挣钱,而戈鲲化去美国是带着使命的,那就是去哈佛教授中文,在美国而言是学习汉语,在中国而言是传播祖国文化,意义重大。所以戈鲲化便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在哈佛任教的中国人。

美国为何突然想起要聘请中国教师的呢?那是在19世纪70年代,中美之间的交往已是非常频繁,尤其是在华的一些美国商人,迫切需要一种人才,他们要会说中文、懂中国的风土人情、国情、礼节等,在美国培养一批“中国通”势在必行。1877年,美国人鼐德召集一批在华美国商人,给哈佛大学的校长写了一封信,表示希望学校能开设中文讲座,聘请一位中国教授,工资他们来出。

哈佛校长自然是不反对,但是请谁好呢?鼐德很是头疼。当时有个美国人叫杜德维,担任驻宁波的税务司,他推荐了自己的中文教师戈鲲化,他在英国驻宁波领事馆担任了十几年的翻译,而且是个举人出身,英国领事馆也认为,戈鲲化是最适合的人选了。

1879年,戈鲲化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还有仆人漂洋过海来到了美国,开启了三年的教授之旅,为何是三年呢?因为合同上签的是三年。对于这次聘请中国教师讲学一事,美国是非常重视的,给出了一个月200美元的薪水。当时普通的华工扣除了路费,约合每月7-16美元。当时大部分美国人的年收入才1000美元左右,所以戈鲲化的薪水相当于普通美国人的两倍多。

事实证明,戈鲲化是相当对得起他这份高薪的,作为首位在哈佛任教的中国人,他是带着情怀工作的。他在授课时,并不按照英国人的课本,而是用自己的方法将原汁原味的南京官话讲座。在上课时,戈鲲化很讲究东方授课的仪式感,他坚持穿着整齐的官服,戴官帽,要求学生尊师重道。

即使是参加课外的联欢会或者酒会, 戈鲲化也坚持穿着清朝官服,他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单代表他一个人,还代表着身后的中国,每每吟诵诗歌完毕都鞠躬而退,很快他的待人真诚、言谈举止为他圈粉无数,被美国众多报纸评价为:温文尔雅,具有贵族般高尚的绅士风度。

1882年,就在戈鲲化的任期将要结束时,不幸因肺炎病逝于美国,享年48岁。三年的时间,他已在名美国的文化界家喻户晓,各大媒体在沉痛哀悼的同时,也刊登募捐信息,以支持他的妻子回国。哈佛大学举行了追悼会,并将他的遗像挂在了学校图书馆的墙壁上,至今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