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时突然间站立,眼前开始模糊或者眩晕,但过一会就会恢复,这是贫血还是低血糖?

半秒鱼


很多朋友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长时间蹲在地上,猛一站起来时,常感到头晕、腿脚发麻、眼前模糊或黑蒙,有时甚至出现晕眩。这个时候,有的人并未在意,也有的人怀疑自己是不是贫血或是低血糖,甚至有的人被直接送到急诊。但事实究竟如何?应该怎样用医学知识解释这一常见现象呢?

其实,这种随着体位的改变,如从下蹲位突然转为直立位引发的头晕、腿麻现象,其实是一种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在医学上称之为直立性低血压或体位性低血压。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人在蹲位时,下肢呈屈曲状态,这时下肢的血管受压缺血,当久蹲的人突然站起时,下肢压迫解除、血管恢复畅通,这时就像猛然打开了闸门,加上血液也有一定的重量,在重力及惯性作用下,大量的血液流向身体下半部份。这样一来,头部血液就相对减少,大脑一时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的供应,就会出现头晕现象。此外,由于头部血液减少,眼球内的供血自然也少一些,故而出现眼花、黑蒙等现象。当然,贫血、低血糖也会出现头晕眼花,与之不同的是:贫血病人常伴有疲惫、脸色苍白或暗黄等表现;低血糖患者则伴有手抖、四肢无力、冒虚汗等症状。大家可以对照上述症状来判断自己的眩晕原因,也可以直接去医院检查血常规和测血糖来明确病因。

体位性低血压最多持续十几秒,可自行缓解,一般不需要治疗。若头晕的厉害,建议再蹲回原姿势,等晕眩感减轻后,再慢慢起身,以避免因头晕站不稳而摔倒或发生更大的创伤。生活中,为了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可以这么做:1、蹲位工作者,建议使用矮凳子,以减轻下肢的屈曲程度;2、蹲下起身时宜借住外力,缓慢起身;3、多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心血管的功能等。

本期答主:周师师,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生命召集令


这种情况既不是贫血,也不是低血糖,而是一过性的脑供血不足或者体位性低血压。

在我16的时候,某一天中午,我蹲在地上欣赏隔壁大叔修理抽水机,大约十几分钟我,我突然站立,然后便出现了晕厥。

等我醒过来的时候,已经躺在了私人诊所的病床上。

那个时候,诊所医生告诉妈妈:可能是癫痫发作了!

正因为他不负责任的结论,让我背负了许多年的癫痫错误诊断。

而实际上,我只不过是因为突然站立后,血液在短时间内难以达到脑部,从而出现了晕厥。

这里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1、什么是贫血

通俗的说,所谓贫血,指的是血液里的血红蛋白减少。也就是池塘里鱼多鱼少的问题。

当然,贫血有很多类型,比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而且对于儿童、成年人、孕妇等不同群体,贫血的标准也是不同的。

如果想明确是否贫血,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去医院检查血常规就可以了。

2、什么是低血糖

通俗的说,所谓低血糖,就是指血液里糖分减少。发生类似情况时,第一时间检查末梢血糖就可以明确诊断。

一般来说,如果不是糖尿病患者,很少有发生低血糖的可能,除非是进食明显减少、大量体力劳动后。

3、什么是低血压

所谓低血压,通俗来说就是池塘里的水少的问题。有些人,特别是瘦弱的女性患者很容易出现低血压现象,其次就是一些错误使用了降压药的患者。

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突然变化体位,特别是由卧位变为座位,或者是由蹲位变为直立位时,容易出现一过性的低血压。

轻则,患者会出现视物模糊、头晕的症状;重症,会出现晕厥。

这种情况发生后,患者一般会在数秒种至数分钟之内自行缓解。

以上只是经验之谈,如果反复多次发生类似症状,请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诊治。


最后一支多巴胺


这既不是贫血,也不是低血糖。这是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脱虚,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

贫血,低血糖和体位性低血压都不是一回事。当然,贫血和糖尿病的人相对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当我们从卧位、坐位或蹲位改变体位,起身站立时,看起来虽然简单,但却需要身体各器官的相互协调与配合,才能够顺利完成起身的任务。包括心脏、血管、神经等的参与。

起身时,心脏要把足够的血液从血管送到处于最高处的大脑。此时,血管必须通过神经系统的协助,适当地缩小管径,好使血液能送得更高更远。但是如果这些器官反应太慢,或者无法达成这项功能时,大脑便会产生暂时缺氧的现象,而产生晕眩或昏倒,这就是改变姿势所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

判别:当病人从卧位起立时,收缩压下降大于30mmHg或舒张压下降大于20mmHg。此时病人常感头晕、软弱、视力障碍,或易昏倒,甚至发生休克。

糖尿病患者常常并发植物神经病变,影响血管舒缩功能,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所以服用降压药后应注意卧位、坐位和站立位血压的变化,缓慢变换体位,防止发生晕厥现象。

体位性低血压并非什么疾病,但却经常难受地「晕了一下」!尤其在白领上班族占多数的年代,越来越多人每天从上班「坐」到下班,下班后又回家继续「坐」到睡觉,然后再「躺」着睡到天亮!这样缺乏运动量的生活方式,让很多年纪轻轻的人就已经容易疲倦,也容易出现应当老年才会出现的毛病,体位性低血压就是其中一种。

所以,在节假日,建议你关掉电视、关上计算机,换件轻松的衣服,带着全家大小出去走走吧!这样不但对健康有益,对家人、亲子之间的感情互动也很有帮助喔!

撰文 杨金奎/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 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内分泌杨金奎教授


这既不是贫血也不是低血糖,可能性最大的是体位性低血压导致。

所谓体位性低血压,是指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蹲位突然站立、从平卧位猛然站起等情况下,由于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血压下降,通常,收缩压下降20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10个毫米汞柱,或收缩压降至80毫米汞柱,持续2分钟以上,引起头晕、眼前模糊、严重时晕厥等症状,休息后短时间就会恢复,这种情况就称之为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好发于儿童、体弱女性、高龄老人、服用某些特殊药物(如降压药、利尿药、镇静药等)的人群。

体位性低血压以功能性为多见,主要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小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失调所致。极少数由某些器质性疾病引起。

我有个闺蜜,她就特别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她平时血压才90-100/55-60毫米汞柱,很多时候,蹲的时间长了站起来时,就会出现眩晕、眼前发黑等症状,每次她都要扶着旁边的什么东西缓一缓,才能恢复正常。她年轻时就这样,二十多年过去了,仍然会有这种现象。也没有治疗过。只是在平时加强了预防措施。

如何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呢?

1,首先要做到不要突然改变体位,如从蹲位要站立起来时,动作要缓慢,必要时寻找可以依靠、扶助的物品。而从平卧位需要站起时,可以先坐起来,数分钟后再站立,这样的“缓冲”“过渡”过程,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2,如果正在服用某些降压药、镇静药、利尿药、扩血管药物等,一定要提高警惕,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尤其夜间如厕一定要倍加小心,以防血压降低后晕厥、摔倒。

3,大量出汗、腹泻、感冒发热、饮酒等都是此症的诱发因素,要及时补充水分,保证足够的血容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4,平时要加强锻炼,饮食营养丰富,增强体质,改善神经调节功能。


殷殷期盼话健康


贫血:贫血是指血红蛋白(Hb)≤120g/L,当然这是对于正常人而言,如果是孕妇就是≤100g/L。

低血糖:血糖≤2.8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

体位性低血压: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

接着回答原问题,眼前模糊或者眩晕既可是贫血引起也可是一过性低血糖引起,还可以有低血压或者其他原因造成,而问题中的蹲下时突然间站立即出现眼前模糊或者眩晕,这就是由突然的体位改变引起的低血压症状。那么这是怎么发生的呢?天天博士带你了解机制:

首先,人体的血管分为动脉及静脉,动脉将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心输出量),而静脉将血液从全身各处收集并送回心脏(回心血量),形成一个循环。其次,人体的血容量是稳定于一定的水平的,大约是体重的8%。最后,在蹲下时我们的下肢(胯部以下)的静脉回流受到阻碍,那么其送往心脏的血液较站立时减少,当人体突然站立时回心血量那么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包括大脑的血量也会减少,脑供血不足即产生眼前模糊或者眩晕感,过一会,回心血量回复,心输出量回复,大脑供血正常,眼前模糊或者眩晕感即可消失。

所以,从问题本身来看,应该是体位性低血压,当然不排除贫血和低血糖的可能性,因为贫血和低血糖更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那么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只需站立时缓慢起身即可,同样的,平卧时起身也要缓慢甚至久站或者久坐也应该活动手脚,适当运动,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天天博士讲风湿


这个场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

这种情况是由于突然起身后,脑部血液回流跟不上,导致的脑供血不足,形成了脑部低血压,叫做体位性低血压。身体素质好的,症状轻微,但肯定有眩晕感,身体素质差一些的,有可能晕厥。

体位性低血压并不是什么疾病,但是由此还是有必要说一说这三者造成头晕以及之间的不同。低血糖、低血压和贫血因为都可以造成脑供血不足的情况,所以症状上都有头晕的情况,正确区分低血压,低血糖、贫血引起的头晕,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症状区分

贫血一般表现为脸色苍白,少气无力,与体位的变化无直接的关系,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出现头晕等问题。

而低血糖除了头晕以外,主要以冒汗为主要区分症状,这与低血压有点类似。但是低血糖造成的头晕,通常无前兆,也和体位变化基本没有关系。

低血压,通常是眩晕的状态,还伴有肢体麻木感,而且与体位的突然变化有关系。

诊断标准区分

除了表现不同以外,也要注意三者的诊断标准

低血糖通常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

低血压通常是血压低于健康正常人血压的低值,即低于90/60 mmHg。

贫血主要是指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

当出现眩晕后,要及时进行诊断,明确病因。虽然体位性低血压不是疾病,但是如果起身以致晕厥,还是建议去检查一下,是否伴随有低血糖或贫血的情况。

【不药不药】简介

清华大学博士,主管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0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不药不药


一、贫血和低血糖,都会让我们站起来后突然头晕

不管是贫血还是低血糖,都会让我们出现头晕模糊,视物不清,甚至是眩晕。贫血的原因很简单,红细胞血红蛋白的不足,会使得机体供血供氧变得很差,在我们突然站起来的时候,大脑位置突然变高,使得我们的机体供血和供养不能突然送到,从而会让我们出现头晕眼黑等症状。而至于低血糖,低血糖以后,会出现典型的心慌、出汗等症状,而因为糖是我们能量供给的重要形式,糖的不足,会让我们出现能量供给障碍,从而出现头晕,模糊,眩晕等。所以,提问者给出的答案,都会出现上述症状。

二、直立性低血压也有可能是上述症状的罪魁祸首

直立性低血压是指突然站立时血压得急剧下降,引起内环境稳定受损,较高位置障碍供血不足的情况。大多发生于老年人,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们突然站起来以后,因为大脑的位置突然变得很高,此时我们就需要心脏用更大的压力加大供血,以保证较高位置的大脑供血,而此时患病者的血压不但不高,反而降低,就成了我们所谓的直立性低血压了。直立性低血压可见于某些疾病之后,比如恶病质,脱水,脑部疾病等,也可见于正常的老年人。主要是因为老年人血管舒缩功能变差导致的。

三、怎样预防直立性低血压、低血糖和贫血?

贫血是有其特定原因的,不管是摄入不足,还是合成障碍,还是丢失过多,贫血的预防需要找到病因。至于低血糖,多见于糖尿病患者,而且多发生于口服降糖药和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当然也见于正常人群。至于直立性低血压,如果是非疾病导致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慢起来,从躺着到坐起来要慢,从坐起来到站起来要慢,而且早期对身体姿势加以调整等,即可有效预防。


不管是哪一种原因,都需要我们查找到病因对症处理,而且如果反复出现上述情况,还是早些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吧!


心健康


健康科普,来看看“百科名医”吧!

很多人都有由久卧或久蹲突然站起来,感到头昏、眼花、眼前冒金星的现象。上个厕所蹲的时间长了,猛地起来差点儿晕倒。唉,莫非真的是年龄大了,营养跟不上了,这是贫血还是低血糖呢?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种现象。

由蹲位突然起立会头晕的现象在医学上称直立性低血压。严重时可出现晕厥,此时称位置性低血压性晕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症状?

支配脑血管的神经主要来自颈部的交感神经,但它们对脑血管收缩和扩张的作用很微弱。控制脑血管里血流的速度主要是血压。如果动脉血压高,脑血管的血流速度就快,脑的血液供应就充足;如果动脉血压低,脑血管的血流速度就慢,脑的血液供应就差。正常人的血压是比较稳定的。所以脑血管的血流速度比较均衡,血液供应也较稳定。

正常人直立位时,因地心引力作用,静脉池瘀血为300~800毫升,回心血量减少使心排血量减少10%~30%,血压下降。而通过体内调节系统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交感神经、心率反射性加速、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等,维持血压和大脑血流。

当人处在蹲位较久时,由于腿部肌肉用力,肌肉需要大量的血液和氧气来维持这个姿势。因此,相对地说,身体里大部分血液就集中到人体的下半部。而当人突然站立时,头部位置迅速升高,脑子和心脏的相对距离加大了,需要血压迅速升高才能保证脑部正常的血液供应。但是,因为血液大部分集中在人体下半部,一时还来不及回流到心脏里去,所以,心脏排不出足够的血液来维持血压,这就造成了非常短暂的脑缺血现象。脑的血液供应不足,就会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

哪些原因会导致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本病病因不明。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自主神经发生变性(尤其是交感神经系统),阻断了压力感受器的反射弧所致。直立性低血压除上述原发性外,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自主神经病变和药源性引起的。

1.起床走动及体位改变时,动作要慢,避免骤然起立,平时宜穿弹力袜、紧身裤或用弹力绷带,以减少直立时下肢静脉血液淤积。

2.饮食方面除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外,可适当增加食盐量以增加血容量。

3.中药可按低血压病处方随症加减。

中医如何缓解直立性低血压?

1.按摩

(1)用拇指轻揉患者两足,并对在按摩中疼痛明显的反射区继续按揉5分钟。坚持每日按摩。

(2)每日揉压足后跟3~4次,每次15分钟左右。尤其是涌泉穴,术者需用大拇指朝患者脚后跟的方向揉压10~15分钟。

(3)术者用拇、食指揉搓患者左足大拇趾、第三趾各5分钟,再用手指边上下摩擦平稳器官5分钟,然后揉压足心5分钟,每日2次。

(4)术者利用自己的足跟、足底前部跖趾对患者足跟施以节律性的压踩10~20分钟,每日1次。此外,还可以用空可乐瓶或拳头轻轻敲打足底15~20分钟,每日1次;用发卡或牙签刺激足跟15~20分钟,每日2次;旋转足踝15~20分钟,每日2次。

2.中药

中医认为,低血压多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劳倦伤正、失血耗气等有关。平时可多吃山药、苡仁、桂圆、荔枝、枸杞子、栗子、核桃、红枣、人参、黄芪等。

(1)人参6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克,水煎后服用,每日1剂,连服1周。

(2)肉桂、桂枝、甘草各10克,开水浸泡代茶饮,连服10~20天。

(3)黄精30克,党参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3.针灸

艾灸治疗对低血压有较好疗效,常用艾灸百会、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持之以恒,就可收到明显的效果。


百科名医


如问题中所描述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在青少年和老年人群中更容易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还可能会因此而晕倒,不过很快就会醒过来,究其原因与问题中提到的贫血和低血糖的关系都并不直接,其主要原因以下精灵医生为您分析解答。

每个人体内流动的血液量是相对固定的,其在心脏的驱动下通过血管在全身运转,为各个器官供应氧。而血液作为一种类胶体液其本身也会受到重力的影响。当人体处于下蹲位置的时候,头到脚之间的高度较低,血液流动所对抗的势能也相对较低,而当人站立的时候这种势能就会增加,导致更多的血液趋于停留在身体较低的位置。为了对抗这种作用,人体本身有一套非常完备的调节系统,即:自主神经调节系统,当站立的时候,其会对下部的血管进行收缩、心脏收缩力增加、心率增快等,以保证血液在身体内的分布均匀。但是一些人这种调节机制容易滞后,因此会出现一过性的血液分布失衡,进而导致供应大脑的血液减少,从而产生头晕眼花的症状。前面提到过之所以青少年和老年人容易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前者的自主神经正在重塑过程之中,而后者的自主神经则会产生一定的老化,因而都会产生自主神经功能不全的问题。

问题中还提到了贫血和低血糖。对于贫血的人来说本身就容易产生头晕的症状,其与血液中携带氧能力下降有关,当然也更容易出现题目中的问题。而低血糖则关系并没有那么密切,多数发生低血糖的人并不会是由体位所诱发。有这种情况发生的人多数并不用太过担心,尤其是青少年,很多长大之后这种症状就会消失,而对于老年人则需要注意,不要蹲时间过长,起来的时候最好要慢一些,可以先选择坐在一个地方缓一下,然后在站起来。


精灵医生


曾经有同学在超市买东西时,因为在低层货架上找商品而蹲了很久,等她站起来的突然晕倒了,学天文的她后来还开玩笑说在大白天看到了“星星”。这种“两眼冒金星”的情况在医学上叫做体位性低血压。

↓突然站起来之后两眼冒金星,todayhealthtips.com↓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会受到引力的作用,血液因此会往下流,但是我们的脑袋(一个非常需要充足血液的器官)是长在最上方的,所以就需要一个“泵”把血液从低处送到头上,这个“泵”就是我们的心脏。

当一个人长时间蹲着或者躺着的时候,心脏只需要把血液送到较低的位置,心脏和血管都以适合这一体位的模式在运转。

当这个人突然站起来的时候(即体位改变),引力使得血液留在腿部和腹部,这样流向大脑的血液就会减少。

对于一般情况,人体的神经系统会感觉到这种流向大脑血液的减少,然后立即采取“补血”措施来应对。

措施一:加快心脏这个“泵”的运转,让更多的血液泵到大脑中。

措施二:收缩腿部等的血管,节省一些血液送给更需要的大脑。

↓体位性低血压是如何造成的,图片来自bendbulletin↓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比方说脱水、刚吃饱饭、心脏问题、内分泌问题、神经系统问题等,“补血”措施(尤其是第二条)没有及时发挥作用,那么当这个人站起来的时候,大脑就会比较长时间的陷入供血供氧不足的状态,就没法正常工作,大脑产生像计算机蓝屏一样的报错信息,于是他就感到头晕眼花、冒金星了。

如果我们人类长了一个长颈鹿那样重达的11公斤的强大心脏,那也许就不用担心低血压问题了。

↓长颈鹿也是可以低头和坐下的,图片来自waveavenue.com↓

对人类来说,直接的解决的办法是减少突然的体位改变。比如尽量不要久蹲,减慢站起来的速度,给心脏和血管充分的反应时间,让它们把血液送到大脑中。

【体位性低血压头晕眼花站不稳的时候,如果能坐下或者躺下会缓解症状,请注意防止摔倒,尤其是注意保护头部】

↓也有一些辅助器具可以减轻症状,比如通过特制的袜子压缩腿部血管,让更多血液流向大脑,图片来自mayoclinic.org↓

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找到体位性低血压产生的原因,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需要的时候请求助专业医疗工作者。


如果您有感想,请留言多指教。